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江涛: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金动了谁的奶酪?

(2015-10-06 22:19:02)
标签:

诺贝尔奖金

屠呦呦

李江涛

西方

中国

分类: 佳文共赏

佳文共赏:

李江涛: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金动了谁的奶酪?

(2015-10-05 23:22:59)

 
晨雾 / 转帖
 

     昨天刚写了关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文章评论,今天又遇上一个屠呦呦。这个名字很多人叫起来的比较拗口。说实在话,屠研究员的获奖,出乎很多的意料。这一次是标志性事件。这是国内科学家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获奖,而且领域是中医领域。

     但是这件事值得深思。很多媒体用调侃的语气描述屠教授,这个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没有留学背景,居然获得诺贝尔奖金。这几年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抨击,不绝于耳。对教育成果的蔑视也见诸报端。

     这次屠教授获奖肯定又会引起很长时间的讨论。我要说几句话。为什么中国最近这些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金。

     一、中国从40年代开始的一种趋势

     由于中国从四十年代开始的社会变革,使得中国走了一条独立发展的路。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是与西方脱轨的。因此有一个现实就是,中国人的学术努力得不到西方的认可,也不被西方了解。据说杨振宁对邓稼先的贡献曾有评价是具备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术成就;至少是学术水平。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为何总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就是他们与西方的接触始终没有间断。保持了一种学术的连续性。

    当年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能够获奖,至少证明中国人的学术能力是不差的。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个人努力,成长环境,成长机会,与主流世界的接触。这些东西我们曾经拥有,又间断了。

    所以与西方的脱节,是中国人不能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根本原因。

    二、屠呦呦的获奖对国内的学术体制是一次冲击

    那些长期霸占学术位置的人,应当从这件事情上清晰一下。一个靠活动获得院士地位的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中国的官僚体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胞和毛细血管。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三、中国的未来会出现新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中国的学术进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中国人走出去提供了机会,中国最近几年会出现一批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选,无论是文学领域还是科学领域。

    1、系统地接受西方的教育和学术训练是基础

    一大批人到美国,到欧洲,接受西方的培训,形成了各个领域的各类人才。这些人与西方社会有密切的联系,能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研究方式开展工作,同时又能得到西方的认可。这是中国今后崛起的基础。

    2、中国的丰富的实践提供了土壤

    中国的实践非常快,中国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非常快,中国在各个方面提供的经济资助非常有诱惑力,这些为中国的科学家的成长提供土壤和基本的营养。这是中国产生诺贝尔奖的条件。像清华的施一公及其团队,经过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产生被诺贝尔奖金认可和同类水平的成果。

     3、中国的改革为中国的进步提供可能

     中国政府的改革步伐很大,进步很快,前几天央视还采访我,谈简政放权的问题。这是一些很好的趋势。

     四、结论

     这一次屠呦呦获奖,将冲击那些主流社会的权威,激活中国的学术创新,会赢得一次绝佳的中国学术改革的新的契机。这是消息!也该动一动这些奶酪了!

 

信息来源:2015-10-05 新浪博客 李江涛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3a8780102x0gx.html#cre=blogpc&mod=g&loc=2&r=u&rfunc=4

 

------------------------------------

 

晨雾2016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简版)

讲座对象:2016届考生家长

 

场次一:

青华园高考志愿填报讲座

时间和地点:

20151017日(周六)上午9:00 青华园教育国图校区

报名电话:010-5721 2102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w28m.html   

 

场次二:

金钥匙自主招生知识讲座

时间和地点:

20151024日 上午9:00,东直门校区

预约电话:64064611

20151024日 下午14:00,人大校区

预约电话:62610909

20151025日 上午9:00,宣武门校区

预约电话:63107366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w28p.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