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华大学分专业靠抓阄引质疑 回应称院领导酝酿讨论良久

(2015-09-13 16:55:45)
标签:

教育

南华大学

学生

大类

高校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南华大学分专业靠抓阄引质疑   回应称院领导酝酿讨论良久

 

晨雾 / 转帖

 

  南华大学分专业靠抓阄 招生后细化专业如何分流?

 

  新华网长沙9月13日电(记者谢樱)关系到学生就业前景的专业细分,却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近日,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采用的专业分流的方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讨论。

 

  记者12日从南华大学了解到,在各高校普遍实行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如何兼顾学生意愿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问题愈发突出,通过抓阄分流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记者了解到,衡阳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有500多名学生,通过大类招生进入学校的他们,进入大二面临着细分专业的问题。该院共有7大专业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南华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因每个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不同,若自由选择,必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无人问津。学院领导酝酿、讨论良久,决定采用抓阄的方式,但成绩排名前200位的学生可自选1次喜欢的专业。

 

  据介绍,这个专业分配方案曾于今年5月22日发布征求意见稿,6月2日发布正式稿,两次向学生和教师公示,均未引起太大的意见。9月8日晚,在该院大礼堂正式开始数百名学生排队抓阄来分配专业。

 

  可是抓阄结果终究还是让一些学生不太满意。一些学生手气不错,如愿抓中了想读的专业,而另一些学生却与自己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总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点儿太随意草率了。”一位学生告诉记者。

 

  校方介绍,抓阄后如有学生不满意,可以自己找其他学生进行一次互换。确定后,结果公示三天,所学的专业就可以确定下来。“但这样一种私下调配交换的方式,比如人缘好或条件优越的学生就会趁机来拉拢想要换专业的人,恐怕会引起一些隐形的更不公平的行为。”有学生担忧。

 

  记者了解到,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高考录取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学生入校后,经过1到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旨在减少学生因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专业选择,同时培养又“通”又“专”的人才。

 

  实际上,在大类招生已成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后,入校后的专业细分和分流就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按照原有专业方向的资源配置,学校想要完全接受学生的自愿选择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利于学校的学科发展建设,更会加剧以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就业形势。而且学生的喜好、意愿往往过于主观,甚至有家长包办的现象。如今学科发展瞬息万变,以前大家认为冷门的专业,可能几年后就‘热’了,如果社会没有相应的人才供给,对产业发展也相当不利。”南华大学某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如今不少高校在大类招生后的分流都是采取相似的方式:按照学生入学后1到2年的学习成绩排名,设定一定比例分流。然而,这样的结果必然不能使学生都满意,之前也有媒体报道一些名校学生在读完大二后,因专业分配不满意,从而选择退学重考的现象。

 

  但如果按成绩排名选专业的比例过大、或者完全通过成绩将学生进行分流,就容易产生将“优秀学生”集中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的现象。“这样的方式貌似公平,但却必然导致‘冷门专业’越来越冷,学生没兴趣、老师没动力,形成恶性循环”。一位高校的老师告诉记者。

 

  “因此只能先在满足一部分学生的意愿的基础上,兼顾平衡和公平实行分配,然后再进行相关调整。”南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让抓阄后确定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更有自主权,学校还出台了“二次选择”政策:学生二年级若在专业排名前10%,还可申请调整专业或方向。

 

“兼顾专业间平衡与发展无可厚非,但大类招生后的专业分流切不可沦为一种简单的生源重新配置。大类招生作为推行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希望能以学生、市场的自主选择,来淘汰一些发展无前景、就业无市场的专业,以达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专业’的目的。”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因此,一方面,通过适当方式调配学生分流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每年根据市场需求调配学校专业设置、名额设置则更为重要。”

 

信息来源:2015-09-13 新华网 / 新闻中心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9/13/c_1116545584.htm

 

长沙晚报相关报道:

大学生选专业靠手气? 

衡阳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二分专业靠抓阄引发争议 

 

  长沙晚报记者 朱炎皇

 

  什么要靠手气?搓麻将、买彩票……衡阳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大二分专业也靠手气,同学们通过抓阄来选定专业。史同学前晚手气不错,如愿抓中了想读的“建筑工程方向”,同寝室的林同学却抓中了“岩土工程方向”,与自己喜欢的“道路桥梁方向”失之交臂。

 

  学生:抓阄选专业

 

  衡阳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有500多名学生,今年读大二了,他们面临分专业的问题。根据工作安排,该院决定9月初对2014级土木工程大类本科生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分班,共有7大专业或专业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怎么将这500多名学生合理分流至7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呢?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每个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不一样,如果让学生自己选,必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专业无人问津。学院领导酝酿、讨论良久,决定采用中国悠久的老传统:“抓阄”。于是,98日晚,在该院大礼堂就出现了数百学生排队抓阄的壮观场面。

 

  学院:“学霸”可自选

 

  为什么要采用抓阄的方式呢?记者采访了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办公室主任卢清华。他解释,“这也是无奈之举,热门专业僧多粥少,冷门专业人又招不满。其实,像长沙几所兄弟院校也是这样做的。”

 

  记者拿到一份《2014级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分配方案》,方案显示,2014级土木工程共有学生约585人(含留级学生),分设20个班,每班31人左右。各专业方向班级及人数设置不尽相同。

 

  “说完全靠手气也不准确。”卢清华老师介绍,不是所有学生都要通过抓阄来定专业。学院根据学习成绩与综合表现,把585人分成了“学霸”和普通同学。排名前190位的“学霸”有一次自选机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抓阄后,如有同学不满意,还可以自己找其他同学进行一次互换。确定后,结果公示三天,你所学的专业就确定下来。这两天,林同学就在积极联系其他同学,看有没有人和他换。

 

  专家:比较公平

 

  抓阄选专业这种做法合理吗?记者就此咨询了湖南省教育厅巡视组有关人员。他说:“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公平的。”过去,一些高校在分专业时,存在领导打招呼、批条子的现象,有关系、有背景的学生可以挑选好专业。“八项规定”以后,这些不良风气得到遏制。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表现获得自选机会,这是能力的体现;其他同学则一视同仁,随机选专业,比较公平。

 

  他说,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是相对的。供求关系时刻在发生变化,一个热门专业因为人员饱和说不定过两年就变冷了,而冷门专业也有可能变成热门专业。同学们应该调整心态,认真学习本专业,同时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做一个通用型的专业人才。

 

信息来源:2015-09-11 《长沙晚报》

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5-09/11/content_11_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