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缘何奇葩事频现?
(2015-08-30 14:02:36)
标签:
教育学籍奇葩高校生源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高校招生缘何奇葩事频现?
晨雾 / 转帖
文/杨泥娃
开学季即将到来,然而在这群满怀期待奔赴校园的学子中,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当高考榜单揭幕,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理科状元王希却被“落榜”,与清华大学的校门失之交臂。
就在大家不断诟病高校招生的不公平现象之时,《京华时报》8月25的一篇报道又再次曝光出高校招生之乱象。多名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大专学生,在该校大理分校完成学业后,返回昆明校本部时,却被告知他们的学籍并不在校本部,而在远在云南文山的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看来,当年所谓的联合招生原来只是个幌子,没了学籍,这两年的时间近乎白费了。
不禁拷问,从地方考试院公布的分数线与招生院校不同,再到学生学籍无故“掉包”,高校的招生为何频现如此奇葩的事?
有人说状元王希的悲剧是来自多方面所造成的,然而在笔者看来,其中责任最大的无疑是高校的招生问题。王希曾说因为通过自主招生,清华招生组的人员承诺录取他,他才下决心填报清华。由此可见,清华大学已是违反教育部禁令,在录取工作结束前向考生作出预录取承诺,这无疑是高校从自身利益出发变在相抢夺生源。在事前并未调整招生计划,事后又要求调整录取分数,清华可谓在招生这一事情上显得过于“任性”。
本是通过了自主招生,却又放回高考中再度“筛选”,存在如此多疏漏的招生制度,无疑会使得某些考生成为高校实现自身利益背后的“牺牲者”。
对于已进入校门的学生来说,学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未来的升学以及毕业都与学籍密切相关,失去学籍无疑就像失去身份。对于学校来说必然了解学籍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而学籍似乎也成为了某些高校获取利益的“牺牲品”。
如今的高校招生属实已成难题,已从当年的卖方市场逆转为买方市场。来自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中显示,尽管去年和今年的招生人数有所增长,但生源下降已成为大趋势,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
尽管北京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聚集地”,高招计划却每年都在减少,被认为最难上大学的河南省,高招计划也已连续3年未完成。如此背景下,想必民办高校的日子更是不太好过,本就招生乱象频发的民办高校,同时又是监管的薄弱环节,更是在这种时刻为了保证生源而想尽各种办法。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许多的“联合办学”其实都是在举着“合作”的幌子来搞“利益分账”。对于当地的教育监管部门来说,面对如此“李代桃僵”的行为怎能置若罔闻?
不断出现的招生奇葩事不仅显露出高校自身在招生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更是反映了教育监管的不到位。不应该让无辜的学生为了高校的自身利益来“买单”,在学生与家长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来自教育的各个部门都应该从自身来不断完善与提高。
信息来源:2015-08-28《中国产经新闻报》
http://news.idoican.com.cn/zgcjxwb/html/2015-08/28/content_5522935.htm?div=-1
8月25日京华时报相关报道:
云南234名大专学生学籍被“调包”
信息来源:2015-08-25《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5-08/25/content_229347.htm
------------------------------------------------------
9月4日晨雾老师赵京老师新高三家长加场讲座
时间:2015年9月4日(周五,假期)上午8:30--12:00
地点:朝阳剧场(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6号)
预约方式:在线预约,详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