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满足率高招办批次考生 |
分类: 晨雾原创 |
2015年,北京一志愿满足率该如何定义
晨雾 / 文
2015年北京在2014年实行平行志愿组合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高考志愿。在这样的调整下,2015年北京高考录取结果如何呢?2015年7月17日下午北京教育考试院向媒体开放了高招录取现场。
据北京晨报7月18日从北京高招录取现场的报道,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透露,今年,共167所院校在京参加一本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共计14861人,其中,文科考生2748人、理科考生12113人。截至昨天(7月17日),15610人被投档,其中文科2845人、理科12765人。由于生源较好,因此,部分本科高校增加在京一批次招生人数至1491人,其中,特殊类型考生742人、一批次计划749人。
每年在这个时候,北京教育考试院都会公布一个重要指标:一本一志愿满足率。以此说明北京当年高考工作的成效。据统计,北京教育考试院自2010年以来发布的一本一志愿满足率均超过90%。其中最高的一年是2014年,由于当年实行了平行志愿组合方式,一志愿设置了A、B两个平行志愿学校,A校和B校被投档都算是一志愿被满足了,因此一本一志愿满足率一句达到97%。如下表。
|
一本招生计划 |
一本一志愿投档人数 |
一本一志愿满足率 |
2010年 |
17506 |
16147 |
92.20% |
2011年 |
17284 |
15461 |
90% |
2012年 |
16862 |
15176 |
90% |
2013年 |
15665 |
14288 |
91.20% |
2014年 |
16043 |
15557 (一志愿A和B投档总数) |
97% |
2015年 |
14861 |
15610 (6所平行学校投档总数) |
105% |
但是北京市高招办往年宣传的这种一志愿满足率常常受到家长们的质疑:每年这个时候,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些来自公众的不同声音:“怎么我周围的考生们没有这么多一志愿录取的?”,“是不是不走运的孩子们都让我碰上了?”。为什么高招办的宣传与公众的感受总是有很大的差距呢?2014年一志愿满足率达到了97%,更是有家长质疑:我们怎么就这么不走运,我们孩子怎么就成了那3%的倒霉蛋!比如2014年有一个重点中学实验班53名学生,却有10名学生不是被一志愿录取,由此计算一志愿满足率只有81%,有19%学生成了倒霉蛋。
为什么每年高考录取捷报频传的时候,却同时成为家长们骂声一片的时候?
二、两种不同定义揭示奥妙
晨雾仔细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2011年7月15日写过一篇分析文章《一志愿投档率应怎样定义?-- 也谈北京连续两年一志愿投档率超90%》。2012年7月31日晨雾写了一篇《为什么我们所感受的一志愿投档率没那么高》。2013年7月12日晨雾写了《为什么我们所感受的一志愿满足率没那么高》。2014年7月31日晨雾写了《一志愿满足率能否重新科学定义》 。连续四年的研究晨雾发现:
原来人家高招办关于一志愿满足率的定义与咱老百姓想的不是一回事。
先说咱老百姓怎么想的?比如说咱周围有10名一本线上考生,有9名是被一志愿录取,那才说明一志愿满足率为90%。这个朴素的想法推广到全市也是一样,如果全市一本线上考生有2万人,有1.8万被一志愿投档,那才说明一志愿的投档率为90%。97%的一志愿满足率让咱老百姓怎么想?那就是100个一本上线考生有97个被一志愿高校录取。由此可见那3个考生有多倒霉!公众定义的一志愿满足率是录取人数占一本上线人数的百分比。
两种定义,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存在差距当然就不奇怪了。我们知道,每年一本线以上人数大约比一本招生计划多20-30%(多出来的这20-30%的考生是不会被一本学校录取的)。所以,当高招办说一志愿满足率为97%的时候,按照我们老百姓直观感受的一志愿满足率应当下降20-30%才对。也就是说只有67-77%。这样,一所是重点校的实验班一志愿满足率只有81%,那不是很正常吗?由此看,高招办的97%没错。
我们拿2014年7月19日下午高招现场出炉的录取数据做一下验证:
2014年北京高招一批次实际录取17494人(文科3165人,理科14329人)。其中一志愿共录取15557人;2014年北京一本招生计划共16043人;2014年北京一本上线人数为20528人(文科4039人,理科16489人)。(注:一本上线人数根据官方一本线估算)
按照公众感受的定义,一志愿满足率 = 一批次一志愿录取人数÷一本上线人数
15557 ÷ 20528 = 75.78%
按照高招办的定义,一志愿满足率 = 一批次一志愿录取人数÷一本招生计划
15557 ÷ 16043 = 96.97%
两种定义的结果差距大约21个百分点。考虑到一本上线人数中有一部分人会被港澳台校提前招生以及提前批次的一志愿录取,实际差距也应当接近20个百分点。基本验证了我们上面的估计。
三、2015年一志愿满足率应当如何定义?
2014年按照北京市高招办定义得出97%这样如此高的一志愿满足率的时候,我们就想过,按照这种定义继续下去,是不是会有可能使得一志愿满足率达到甚至超过100%?
这个结果在2015年真的实现了。2015年北京设置了6所平行学校的平行志愿,参照2014年对定义,6所学校都算第一志愿,6所学校中任意一所学校被投档都算是一志愿被满足了。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平行志愿组合方式的一种特例:一志愿是6所平行学校组合,二志愿是0所平行志愿组合。
沿用高招办的定义,一志愿满足率 = 一批次一志愿录取人数÷一本招生计划
15610 ÷ 14861 = 105%
按照高招办定义算出的这个超过100%的一志愿满足率能说明什么?什么都说明不了。变得无法解释了。因为既然100%的考生一志愿都满足了按照常规理解就是所有考生都被一志愿录取,就不会有一名考生被非一志愿学校(含二志愿和征集志愿)录取。可是北京今年一本录取仍然出现了非一志愿录取的情况:有169名征集志愿。按照高招办定义计算出来的一志愿满足率在完全平行志愿情况下出现不可思议的歧义的原因一点都不奇怪:只要一批次一志愿录取人数大于一本招生计划(这在高校扩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就会出现分子大于分母的情况,一志愿满足率必然大于100%。而这个时候并不等于高校都能完成招生计划,也不等于一本上线考生全部都被一志愿高校录取。
这时候如果我们按照公众感受的定义,一志愿满足率 = 一批次一志愿录取人数 ÷ 一本上线人数
15610 ÷ 21453 = 72.76%
这个结果仍然是有意义的:在21453名一本上线考生中,有72.76%的考生被一本一志愿高校录取。其余的27.24%一本上线考生(5843名)都哪里去了呢?其中一大部分被零批次和提前批次高校录取(包括A段B段和C段),还有一部分被特殊招生录取。还有不到169名考生被一本征集志愿录取。剩下的则未能被一本高校录取,将进入二批次投档。
这样的解释是圆满的,也是合乎逻辑的。而按照高招办定义计算出来的一志愿满足率105%将无法自圆其说。而一种科学的定义应当是能够经得起任何变化考验的。
当然,北京市高招办也很精明。我们发现他们今年再也不提“一志愿满足率”了。而且还可以用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来进行解释:实行大平行了,不存在一志愿了。当然也就无所谓一志愿满足率了。高招办换了一种说法来说明高考工作的成效:
在6个平行志愿中,前4个志愿高校的满足率接近80%,最后一所志愿高校的满足率仅为9%。
人家怎么说怎么都有理!
------------------------------------------------------
晨雾2016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简版)
讲座对象:2016届考生家长
欢迎各位2015届家长推荐2016届家长参加。
场次一:
8月1日晨雾老师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
时间:2015年8月1日(周六)上午9:00—11:00
地点:人民大学西门斜对面名商大厦三层
抢票热线:海淀 62610909 62560303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vu32.html
场次二:
9月4日晨雾老师赵京老师新高三家长加场讲座
时间:2015年9月4日(周五,假期)上午8:30--12:00
地点:朝阳剧场(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6号)
预约方式:在线预约,详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