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地方性加分人数指标很可能全国领先

(2014-07-01 14:33:19)
标签:

房产

地方性

科技类

晨雾

特长生

分类: 晨雾原创

北京市地方性加分人数指标很可能全国领先

 

晨雾 /

 

    昨天(630日)教育部网站发文《高考加分项目大幅减少 分值普遍降低 教育部强调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发文指出:

 

    通过调整,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具有这三项加分资格的考生由往年的5万人减至3万人,减少40%。其他加分项目分值普遍由20分降至10分内。高考加分新政策于2014年高考全面实施。

 

    教育部的文章中提出的三项大幅减少的加分项目中,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和体育特长生加分的概念应当都很明确,只有地方性加分感觉概念模糊。那么什么叫地方性加分呢?比如说,在北京市规定的的加分政策中,有几项带“*”的加分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对京外高校招生时不适用。那么带“*”的加分项目是否属于地方性加分?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公示的2014年高考照顾加分数据,加分考生人次排在前三位的加分项目为:少数民族6846人次,占64.25%;市三好学生2064人次,占19.37%;市优秀学生干部763人次,占7.16%。十分巧合的是,在所有加分项目中,只有这三项是标注“*”的本地加分项目。这三项加起来为9673人次,占加分总数的比例高达90.78%。因此可以说每10名加分考生中就有9名的加分是北京本地加分醒目,对京外高校投档不适用。

 

北京市地方性加分人数指标很可能全国领先
注:标注符号“*”的照顾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如果再算上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98人次,体育特长生(二级运动员)加分587人次,2014北京市的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三项目总共10358人次

 

    对比一下,似乎感觉不对劲呀?根据教育部网站文章的数据,这三项“大幅减少”加分考生人数全国才3万人,考生人数不多的北京却占了10358人。有点太多了吧?要知道北京考生人数不过7万多人,而全国考生939万人,北京考生不到全国考生人数的1%,可是上述三项加分人数却达到全国人数的三分之一。瘦身之后的北京市三项“大幅减少”加分考生人数怎么会有这么多呢?按照常规思维,我们有理由怀疑我们假设的地方性加分的概念有误。少数民族、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是属于北京地方性加分吗?然而,什么叫做地方性加分?我们有必要找到准确的官方定义。

 

   《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44454647条是关于照顾加分的规定:

 

    4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1)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28)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SPAN>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基〔20011)评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或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秩序册、成绩单册);

 

  (6)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并在报考当年参加省级统测达到相应合格标准的。

 

  4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数要求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46.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47.同时符合第44条、第45条、第46条有关情形的考生,省级招办投档时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

 

  各省(区、市)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的项目一般不应超出第44条、第45条、第46条规定的范围,若确需增加政策性照顾项目,须经本省级招委会研究确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仅适用于向本地区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不得与其他项目分值(包括第44条、第45条、第46条规定的分值)累加。

 

凡符合第44条、第45条、第46条有关情形和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的考生,必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项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

 

晨雾认为教育部文件的第47条中规定的所谓“超出第44条、第45条、第46条规定的范围”的照顾加分项目应当就是地方性加分项目,这就是所谓地方性加分项目的准确定义。

 

《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关于“照顾对象的录取”条款中对标注符号“*”的照顾政策是这样的:

 

    2.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

    *5)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

    *6)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应届毕业生;

    *3.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

   标注符号“*”的照顾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对比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地方性照顾加分的准确定义,北京市规定的标注符号“*”的照顾政策很显然超出了教育部文件中“第44条、第45条、第46条规定的范围”。虽然教育部文件中第45条第(1)款也规定了少数民族加分,但是十分明确地限定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居住在北京市的少数民族显然不属于教育部规定的照顾加分范围。

 

北京市“若确需增加政策性照顾项目,须经本省级招委会研究确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仅适用于向本地区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不得与其他项目分值(包括第44条、第45条、第46条规定的分值)累加。”

 

由此,晨雾认为这就是北京市出台地方性照顾加分的政策依据。据此,晨雾认为北京市标注符号“*”的照顾加分项目就是属于北京市的地区性加分项目。可以说,少数民族、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这三项带“*”的加分项目都是属于北京市地方性规定,而且北京市还特别注明“标注符号“*”的照顾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如果标注符号“*”的照顾加分确实属于北京地方性加分,那么我们说2014年北京市的地方性加分人数多达9673人次的估算就没有搞错。2014北京市的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三项目总共10358人次也没有搞错全国考生总数不到1%的北京7万多考生中,在全国高考加分大幅度瘦身的第一年,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三项“大幅减少”加分考生人数却达到全国人数的三分之一。

 

    上述三项加分占全国人数的三分之一,这比例真的是太多了点!从前我们并不知道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的数字是多少无法比较,还以为以为全国各省都是如此,现在知道了数据后,北京市的考生和家长们自然会有个客观的比较了。 而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北京市地方性加分项目,这项指标北京市很可能全国领先。

     

从教育部文章看到,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具有这三项加分资格的考生由往年的5万人减至3万人,减少40%。北京市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已经知道2014北京市的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三项目总共10358人次。2013年人数是多少呢?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2013年的数据:

 

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181人次

体育特长生加分(二级运动员):563人次

北京市地方性加分:9968人次

其中:少数民族:6947人次

      三好学生:2198人次

      优秀学生干部:823人次

 总共10712人次

 

10712 - 10358 = 354人次

354  ÷ 10712 = 3.3%

 

2014年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人数大幅度下降了40%的,北京市的这三项加分人数只减少了3.3%。

 

如果考虑到2014年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为70517人,比去年的72736人减少了2219人,减幅为3.05%,北京市的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人数相当于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微微上升了0.25%。

 

在2014年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人数大幅度下降了40%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同类指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这应当是北京市又一项领先 ---- 北京市地方性加分人数指标很可能全国领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所占比例上。

 

媒体报道北京市高考照顾加分瘦身工作中的功绩还有一个说法是2014年北京高考加分人数比2013年年减少3400多人次,降幅达24%。这其实也是一个理解误区。是2014年北京高考照顾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3400人,降幅达24%。也许有人说,何必在这里咬文嚼字,难道高考加分人数和高考照顾人数还有什么不同吗?晨雾说:不同,高考加分人数和高考照顾人数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的关系是高考加分人数只是高考照顾人数中的一部分,因为有一些高考照顾项目并不涉及加分,例如北京市级以上单学科竞赛优胜者和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奖创造者这两个项目在2013年共有3370人次,都属于高考照顾项目,照顾的优惠条件并不涉及加分,而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两个照顾项目在2014年全部取消。2013年北京高考照顾人数14763人次,2014年11282人次,减少3481人,降幅为23.6%。这就是减少3400人,降幅24%说法的根据。但是我们已经看清楚了,这减少的3400多人中,有3370人都属于原来是2013年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条件,2014年取消了。根本就不是高考照顾加分人数。

 

北京2014年高考照顾加分人数几乎没有减少,减少的几乎全是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条件的考生人数。那么是不是可以说2014年北京高考照顾加分瘦身几乎没有效果呢?还不能这样说,2014年北京高考照顾加分瘦身效果主要不是体现在人数上,而是体现在多项加分分值减半上。例如少数民族加分分值从原来的加10分降低为5分。用加分分值缩水这个词来形容也许更加贴切。

 

 

------------------------------------------------------

 

晨雾老师,赵京老师大型准高三家长讲座预告(简版)

 

时间:201476日上午830--1200          

地点:地质礼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

对象:15届考生家长

电话预约: 010-82397716 / 17,其他预约方式详见通知。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dpj.html

欢迎各位14届家长推荐15届家长参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