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

(2014-06-12 15:15:18)
标签:

教育

高考

恢复高考

考试

名校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 

1977年恢复高考,已有37个年头 

 

晨雾 / 转贴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
201468日下午,某考点学生在结束最后一门考试时走出考场,人头攒动中,兴奋也写在脸上。IC供图

 

  ◎记者 潘东晓

 

  又是一年高考季。8日,900多万学子从高考的战场里走出,标志着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已有37个年头。

 

  30多年的高考路,曾有多少学子在考场度过黑色“六月”、“七月”,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承载着改变命运的希望;但也有更多考生在高考的战场上折戟沉沙。高考这第一大考无疑成为近40年来中国青年人难以回避的一道坎。

 

  今年的高考刚刚散去硝烟,高考引起的话题和记忆却仍未随着考试的落幕结束。对于高考,所有参加过的人们都有自己的高考故事。带着浓浓的怀旧色彩回看37年高考路,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是青春和奋斗的赞歌。

 

  70年代  百人参加高考仅2人考上

 

  “1977年恢复高考,第二年我就参加了考试。”肖丽君今年近60岁了,在某城区小学任教的她回忆起30多年前的高考,情绪依然有些激动。“当时一百多人参加高考,最终考上的仅有2人。”肖丽君说,“当时的高考录取率太低了!”

 

  “尽管这么低的录取率,可是高考的恢复,却给了当时很多青年求学和试图改变命运的希望。”肖丽君说,她参加的1978年高考,不管成绩好坏,几乎每个人都积极报名参与。“因为刚刚复考,复习没有现在高中生持续的时间长,也不需要通过书山题海来锻炼考试技巧技能,更多的靠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对高考的把握。”

 

  “考试地点在跳马镇一个中学里,考试时间不记得是两天还是三天了。”肖丽君回忆,“语文卷的作文还记得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那个年代,即使高考,也还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话题。”

 

  “考试后不久,高考放榜,一百多多名同学只有2个人考上了。”肖丽君说,“很可惜,当时我也没考上。”

 

  80年代  高考落榜复习半个月再考

 

  1977年恢复高考,成为了中国青年试图进城、进京转变命运的龙门,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则有更多青年参加高考。

 

  白沙镇的潘先生共参加过两次高考,分别为1982年和1983年的高考。“当时高中毕业就可以到乡上小学当老师,以教书为职,但是不管是当老师还是种田,都没有脱离故乡,仍是在一块小地方生活工作,要想走出去看看,进城甚至进京,通过高考读大学成了唯一希望。”潘先生说。

 

  “高考也不知道复习什么,根本没现在这么多复习资料,完全是老老实实地把课本翻来覆去地看,至于现在高中课堂上教授那么多应试技巧则完全没有。”潘先生说,“第一次考试自然没有通过。”

 

  高考落榜后,潘先生在家乡做了大半年的事。19837月又迎来了高考,这次潘先生为了应对考试,放下手中的活复习了半个月,跑到福临镇再考,“没想到考试完不久,就收到了来自湖南广播电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90年代  考砸了深夜坐在马路上看月亮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读完高中就算一名知识分子,能在乡镇教书了,那么,到上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的门槛明显提高了——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中专院校才算得上了。而且,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信息越来越流通,也让更多年轻人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走出去”。高考在此阶段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了改变命运的“龙门”。

 

  “我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感觉高考特别难,一个学校考上10个人就算非常好的成绩了。”星沙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考上了武汉某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回长沙县工作。

 

  “当时的高考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和隆重,可是考砸了的话,却比现在更为伤心。”1998年参加高考的罗利斌告诉记者,记得有一位男同学考完头一天的科目,可能因为考得不好,当天晚上坐在大马路中间失神地看着月亮直到深夜。高考成绩出来,他果然落榜了。

 

  “一个班40多个人,考取了8个,不过考取的大部分为大专院校。”罗利斌说,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末,高考录取率已得到了较大增长。

 

  新世纪  争相考名校 积极参加国外“高考”

 

  到了2000年及以后,参加高考的人数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随着高考扩招,竞争的不再是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能不能考取名校。

 

  “以前考个大专就很值得兴奋了,如今则必须是重点本科院校。”8日,长沙县实验中学等考点外,送考的家长们翘首以盼子女从考点考完出来,不少家长告诉记者,“考不上本科,专科学校不读也罢,或者复读一年再考。”

 

  “希望考上985211重点本科院校。现在至少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考上大学,如果只以考上来看的话根本没有区分度,因此只有重点本科和名校才是我们的目标,而如果没有考上,那么高考就算失败了。”一位学生告诉记者。

 

  今年共有939万人报名高考,名校的录取人数有限,这也预示着考取名校的竞争达到一个白热化状态。高中三年,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紧张学习备考生活几乎成了现在高中生的全部。

 

  除了参加中国高考,还有不少学生开始选择参加国外的“高考”。2013年,在多数同学紧张备战高考之际,长沙县一中17岁女生张鄢琛却显得格外轻松,她已经拿到了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在内的5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张鄢琛这样,不走中国高考“独木桥”,参加“洋高考”的长沙县学子也不在少数。

 

  高考改革路线图

 

  1977

 

  恢复高考

 

  1983

 

  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5

 

  实行“双轨制”,出现“自费生”

 

  1985年起

 

  统一考试,分省命题

 

  1989

 

  标准化考试全国推行

 

  1996

 

  并轨招生,增加学费

 

  1999

 

  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2000

 

  增加春季高考,高考一年两次

 

  2001

 

  取消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2002

 

  招生全面实施网上录取

 

  2003

 

  高考提前一个月,试行自主招生

 

  2007

 

  新课改后高考试行

 

  2009年以来

 

  探索科目一年多考

 

  2012

 

  开放异地高考

 

  2013

 

  探索招考相对分离,解决一考定终身

 

  2014

 

  高考加分全国范围内“瘦身”,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信息来源:2014-06-12 《星沙时报》

http://xssb.csxnews.com/html/2014-06/12/content_8_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