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报晖:一本院校实录数据,新政下可能的提档线、录取结构(12年例,文史类)

标签:
教育考生心理热度复旦 |
分类: 佳文共赏 |
佳文共赏:
寸草报晖:一本院校实录数据,新政下可能的提档线、录取结构(12年例,文史类)
(2014-03-17 20:20:28)
一、模拟思路及假设:模拟新政下的报考变化,寸草也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根据假设系数的不同,计算结果略有偏差,大小年明显的院校偏差较大。以12年录取数据为例,大致计算和假设如下:
- 高校排序:根据大本上给出的各校录取人数、录取结构(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内的分布),二志愿录取人数从高分到低分减半(考虑该院校今后不录取二志愿后,多余计划尤其是好专业预留计划仍会吸引考生),扩招人数及录取结构保留,做加权平均,将高校大致排序。排序时,个别大小年极其明显的院校,考虑大小年成因,人为调整,比如西安交大、上外。个别录取结构非常离散的院校,比如对外经贸,人为调整。
- 报考假设:在上述排序的基础上,假设往年“高分低录”的考生,今年有一半会冲高,仍有一半坚守为保专业;假设所有二志愿录取考生,一半在1A冲高,一半在1B兜底,其1A和1B均高于旧政下的二志愿校。
- 模拟计算:统计各分数段内二志愿录取人数、高分低录人数,依据上述假设,向上找到高校的加权平均分所在分数段,将这些考生分配进去。然后分配进去的考生,挤掉的原来录取结果下最后分数位置的考生,将这些考生向下找到高校加权平均分所在的分数段,将这些考生分配进去。如此3次计算机模拟调整,大致得出高校录取分数结构。
- 忽略因素:港校录取,提前批的报考影响。因港校录取结构和人数不明朗,考生报考心理难以把握;另外,新政下,提前批的冲高效应减小,但提前批的录取结构统计上过于繁杂,加上考生报考心理不稳定,本次模拟计算被动放弃。
- 计算缺陷:当年度的大小年效应,没法明显体现,需要结合往年的情况,人为感觉调整,或硬性加权;每年招收计划下,尤其是招生计划非常少的院校,招生计划的影响未考虑;院校的招生政策,比如今年是否扩招,未考虑(如华科、山大这样的,影响非常大);考生和家长的报考心理,依据假设得出,对个别校的特殊喜好等,未考虑。
二、模拟结果,以12年为例,
- 清北顶尖高校影响不大,在12年的考试难度和分数结构下,高分低报和高分二志愿较少,考虑他们的影响,提档线约上升3分左右。11年的考试难度和分数结构下,根据实录结构中高分低报人数和高分二志愿人数,提档线约上升6分左右。
- 人大、复旦等高校,受1A冲高成功的影响,12年的结构下,提档线可能上升6分左右。
- 北师、对外经贸、南大、中财等,受1A冲高影响,和清北等落榜1B高分的影响,提档线可能上升6~8分左右。
- 以下层次,非二志愿录取的院校,根据较低层次的考生1A冲高影响,较高层次高校的1B接档,结合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的影响,提档线可能有3~5分的提高。
- 再以下层次,主动预留二志愿计划,并高分录取二志愿较多的院校,高分段人数相应减少,录取结构扁平化明显。提档线上升,依据该院校考生的喜爱度(报考热度),较低层次的考生1A冲高影响,较高层次高校的1B接档,提档线可能有3~5分的提高。
- 往年徘回在一本边缘的高校,尤其是往年考生报考意愿不强、被动接收二志愿甚至补录的院校,今年仍会在一本线上,提档线基本上不会提高。
三、以下,12年模拟结果:“红框、单元格散点背景”为估算的新政下可能的扁平化录取结果。11年和10年结果,可以结合个人理解,自己得出。
信息来源:2014-03-17 新浪博客 寸草报晖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28c91b0101pji1.html
-------------------------------------
晨雾2014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讲座时间: 2014年3月23日(周日)上午 9:00
讲座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
报名抢票热线:010-62610909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b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