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真能退出高考吗?一年双考,最大受益方是谁?

(2014-02-15 23:55:03)
标签:

教育

潮流

重任

脑子

于考什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传“上海版”高考改革将不再考英语

英语真能退出高考吗?一年双考,最大受益方是谁?

英语学习将边缘化吗?英语培训市场会因此萎缩吗?

社会化考试的公平性如何保证?谁将收益一年双考?

 

晨雾 / 转帖

 

英语真能退出高考吗?一年双考,最大受益方是谁?
商报记者 孙蓓蓓 张晨

 

  高考改革方案,一直牵动家长敏感的神经。昨日,“上海版”高考改革又传出新动静,说是上海高考打算只考语文、数学两门,外语(主要是英语)将退出高考统考,改为社会化考试。虽然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随后回应称,媒体报道所谓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其内容“不完整、不准确”,但围绕“上海高考将不考英语”的讨论已经炸开了锅。

 

  同样,“浙江版”高考改革也在酝酿中,根据省教育厅透露,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主要思路是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实行多次考试。

 

  高考改革如何走?英语高考地位是否会被削弱?本报记者就坊间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高考不考英语,英语学习将边缘化吗?

 

  教育界人士认为,把英语从高考应试框架中剥离,这并不意味就不用学英语了,而是为了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

 

  “英语看似减分,但减分并不代表不重视,背后是一个立体的变化。”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这场改革“路线图”包括了对现行英语考试题目设置、试卷结构和分值比重等三个方面的调整,其基本诉求是体现应用、强化表达,改变过去“学习十几年张不开嘴”的弊端。

 

  “社会化考试不代表不考试,英语的价值最终还是由社会来衡量,社会用人单位依然会要求英语能力,甚至随着人才国际化竞争的要求,英语的优势作用还会日益凸显。”杭州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吕贞锋说,未来精英化教育中,英语的重要性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但对高中英语教学来说,社会化考试也是一种挑战,老师需要不断调整现在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来适应变革。

 

  杭州新东方学校老师熊少波则提出大胆假设:至少在未来20年内,英语的高考指挥棒效应仍不会消失,“目前,高考英语是衡量高中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在国外教育资源通过雅思、托福等外向型考试吸收大量的国内优秀人才,一旦高考英语取消,会导致更多的人才外流。而且,考研、考博仍然包括英语,一旦断档,也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

 

  一年双考,最大受益方是谁?

 

  不少培训机构老师认为,在高考英语正式被“取消”前,英语培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多,考生培训频率也会增加,这对培训市场反而是种契机。

 

  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杭州新东方学校的英语老师熊少波说,2009年高考英语听力一年考两次,听力平均分整体提高,听力成绩好的学生优势减弱,他们会想通过第二次考试再“刷”分数。第一次考到28.5分,第二次还想冲击30分,但这1.5分的差距很难突破,于是就催生了培训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不过随着政策调整,培训会有所变化。有培训机构预测,英语一年双考,有学生会考虑把整个英语学习提高规划,第一次考试就拿高分,尽量争取一次过关,为其他科目腾出更多复习时间,“这样一来,以后高一、高二就开始参加英语培训的会更多。”

 

  社会化考试的公平性,如何保证?

 

  什么是社会化考试?这个是新名词,具体内涵尚无统一界定。目前,国内成熟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PETSCET等,国外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雅思、BEC、托福、托业等。

 

  换句话说,社会化考试不能由目前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和地方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而该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因此也有人质疑,一旦把考试交给社会机构,社会机构能胜任吗?一旦有作弊、漏题、泄题问题,怎么办?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同时,有很多家长还担心,社会化考试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如果高考不考了,学校教学比重可能还会随之减少,学生如果还想考出好成绩,课外培训与学习就必不可少,对于学生来说,经济成本、精力成本都可能增加。

 

  高考命题是件相当严肃且严谨的事情,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机构能够肩负这样的重任,因此很多老师推测,考试很可能还是由目前的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和地方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考试的性质并没有变,可能只是从多次考分中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参加集中录取。”

 

  英语真能退出高考吗?

 

  在杭州师范大学的英语讲师卢已均看来,高考的功能不是选拔而是评价。

 

  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已20余年的她觉得,上海高考如果不考英语,其冲击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在上海,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社会上的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一些单位在招工时明确提出了和英语相关的要求。同时,在不少上海家长的心中,也已经形成了让英语回归交流工具的概念:哪怕考试不考,也非学不可。所以,如果这个政策真的在上海实施,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但卢老师认为,如果这个政策被放到了浙江省,那情况则会不同。浙江的家长还是偏应试的多,如果英语考试社会化了,高校招生不看重英语成绩了,肯定会有不少的家长宁愿孩子放弃英语学习,主攻语文和数学。在这些家长的脑子里,英语并不是真正重要的,学生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如果不是中考和高考要考英语,他们甚至认为英语是可以放到大学阶段再学习的。

 

  卢老师觉得, “哑巴英语”一向被认为写作能力强,语法问题少,能看能写不会说。但是近三年,部分大学生连写也不太行了,应试的痕迹非常明显。大家似乎都忘了一点,学英语并不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为了实际应用。

 

  对于“一年多考”,卢老师认为应该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有些学生英语能力比较强,第一次就考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就不再参加后面几次考试了,因此在后来的学习中就减少了对英语的关注,一门心思攻语文和数学。可英语不是母语,如果长时间不接触,是会丢的,这样一来,前面的努力相当于白费了。

 

  第二种,学生对第一次的成绩不满意,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考试“刷分”,直到最后一次考试为止。多数学生应该是这种心态,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次会更好,确保自己万无一失。

 

  这样看来,即使英语退出了高考,也不可能退出高校的人才选拔。

 

  网友观点

 

  何不尝试段位制录取?把英语成绩作为一个报考标准,比如英语110分以上的学生就可以报考“211”大学,100分以上就可以报考一本院校,以此类推。如语、数是必考科目,英语可以用等级来区分,考A级可以报重点大学,考B级也可以报考重点大学,但不能报考英语专业。

 

  英语退出统考,原本围绕“应试”而设计的语言培训课程、教材和班级恐会萎缩,今后英语教育会愈来愈朝实用性推行,与职业需求、留学微博需求挂钩。

 

  社会化考试就是市场化考试,有雅思、托福上千元考试费作为参照,恐怕将来考试的费用不会低。考试拼的是家庭实力,这会促进教育更大的不公平,让寒门子弟失去更多的机会。

 

  建议把语言类考试降到较低的分数,降低权重,然后增加语言类自选科目,而不是全国学子都被某一种语言拴死,最后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一知半解还认为别人的语言最重要。

 

信息来源:2014-02-14 《每日商报》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4-02/14/content_1673763.htm

 

说三道市

教育改革切莫矫枉过正

  

  本报评论员 童立进

 

  几个月前,北京宣布2016年高考英语分值拟降低三分之一;现在,上海紧随其后,拟将英语剔除出高考科目。

 

  看来,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英语将不可避免成为冤大头。

 

  长期以来,中考、高考、考研、职称考试等全民考英语,催生了几代人的哑巴英语传奇,英语也因此落得几多骂名。

 

  但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论是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还是阅读进口设备的说明书,英语都大有用武之地。

 

  中国人用错误的方法学会哑巴英语,并不能因此得出英语无用论,而只能说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式(包括考试方式)需要改进,不应简单选择放弃。

 

  其实,高考英语从仅有书面考试到口语加书面考试相结合,并不断提高口试的分值,已经在向正确的方向改进。与此相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的授课方法都在悄然转变,如今英语学习跟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很多小学生已经可以字正腔圆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对话。

 

  在这个时候上海把英语踢出高考,引起全国各地的效仿,中国人几十年来对英语学习的努力将付之一炬,无疑是矫枉过正的。

 

  当今国人各种考试的弊端,并不在于考什么,而在于怎么考,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应该是各不相同的。

 

  高校一些对英语水平要求高的专业,如英语、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关系等专业,入学考试不考英语就很难招收到符合条件的学生;对中医、汉语言文学等对古代汉语要求较高的专业,在入学考试时就应该重点考核学生的古代汉语水平……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教育改革,应该实事求是地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制度改进。赶潮流式的一窝蜂改革,不足取。

 

信息来源:2014-02-14 《每日商报》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4-02/14/content_167376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