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要向“两头”问意见
(2014-01-21 11:45:53)
标签:
制度设计标题上头多年来特色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代表心声】
高考改革要向“两头”问意见
晨雾 / 转帖
尝试“实验区”打破教育模式“一刀切”
多年来,教育一直在改革,但对教育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多。沈茂德觉得这不仅仅是要从教育内部发问,更多还是要关注家庭教育。他呼吁优化现在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顾虑,其次是家长不要在“起点”上就让孩子“加速跑”。
“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负担重,我觉得还是因为现在的教育多为标准化、‘一刀切’,我们的学校之间没有特色差异,课程和管理也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沈茂德认为,必须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所以建议推动各个学校的特色发展。让学校之间有显性的课程差异,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校。
“正如报告中提出的‘实验区’概念,可以找一些学校做试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从特区开始,我觉得也应该允许一部分学校进行试验,形成经验性、特色化的东西,可以在全省再做推广。”沈茂德说。
高考改革要向“两头”问意见
前不久,“高考改革方案”引起了百姓极大的关注,作为教育专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我觉得进行改革很有必要!我建议多走群众路线,深入调研,多听‘两头’意见。”沈茂德进一步和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第一头”是中学意见,从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建议,这个是最能反映“一线情况”;“第二头”是高校意见,主要是从选拔人才角度进行分析。
“虽然教育问题总是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也不是说教育系统无所作为,我觉得还是有许多改进方面的。”除了高考改革外,沈茂德还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做“减法”。
他认为,现在推进素质教育变成了“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学”,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休闲的空间、没有运动的空间、也没有思考空间。“我关注到美国的学术性高中,他们每学期的课程只有5门左右,有大量的时间自由支配,我称之为‘有限的课程、无限的学习’。”沈茂德认为,这样的创新可以让学生在更大空间中更好地找准方向,自主学习。
信息来源:2014-01-20中国江苏网 / 新闻 / 苏网原创
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1/20/020033191.shtml
晨雾点评:
读了这个标题《高考改革要向“两头”问意见》,并且这位省人大代表进一步说:“我建议多走群众路线,深入调研,多听‘两头’意见。”。我们理解的是多听公众的意见。这个“两头”可能是“上头”和“下头”?
再进一步读,才发现这“两头”原来“第一头”是中学意见,“第二头”是高校意见。这就是走群众意见吗?
举个例子,就拿类似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直推生制度来说把,设计的初衷是通过中学对学生的了解,向大学推荐一些通过高考未必能被名校录取但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这项试点几年来,高校和中学都是什么情况呢?
高校:通过把直推名额分配给最有名的一批重点中学,达到直接圈定学业成绩最优秀学生的目的。 ---- “掐尖”。
中学:为了提高中学的名校升学率,希望“推良不推优”。担心这样做会影响下一年从高校获得直推名额的数量,同时也担心选拔过程中被质疑不公平。最终还是推荐最优秀的学生。
结果:高校与中学虽说各自目的不同,但是最终达到的效果却惊人地一致 --- 直推生大多为仅凭实考成绩就能上名校的优秀学生。直推生制度设计的初衷被完全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