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寸草报晖:自主招生,理性参与

(2013-12-05 23:35:01)
标签:

新浪博客

特长

节奏

几个

实际

分类: 佳文共赏

佳文共赏:

寸草报晖:自主招生,理性参与(2013-12-03 22:06:24)

 
晨雾 / 转帖
 

    这几天,自主招生校荐指标马上要发到中学了,各高校自招简章也即将陆续发布。自主招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那自主招生,要不要参与?怎样理性参与?

 

    往年相关文章,请参考相关链接:

    13年《自主招生,宜以结果为导向》、《自主招生,获取资格的充要性、性价比》,以及前后数据篇。

    12年《自主招生学生篇:参与自招五条件》、《自主招生家长篇:参与自招八过程》,以及前后高校篇、中学篇。

 

    今年,在高考一系列改革之下,自主招生该怎样理解和应对?

    13年自招相关数据,高校篇、中学篇,稍后发出,敬请关注。

 

 

一、高考系列改革,对14年自主招生的可能影响: 

  1. 保送政策变化:加剧顶尖高校竞争。取消了原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保送资格,但这部分学科特长生仍是高校最青睐对象,拔尖计划等特殊人才选拔类自主招生,将向他们倾斜。前阵的清北金秋营可见一斑。如果总自主招生认定人数、招生计划不增加的话,将极大地加剧清北等顶尖高校的竞争程度。
  2. 照顾加分变化:获取自招资格更有效。照顾加分项目(人数)减少、分值降低,将使自主招生资格更加有效,自主优惠比以往更能体现其价值。原优干(20分)等,往年政策加分优惠较大,在自招上重在参与,今年则可能会下大工夫力争。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剧竞争。
  3. 招生计划变化:统考竞争加剧,波及自主招生。13年一本高校招生计划骤降,统考竞争加剧,为保证高校录取概率,自招竞争加剧,高校投放自招计划、学生参与意愿双增强,14招生计划下,该影响可能延续。
  4. 考题难度降低:高考统考区分度降低,高校自招强化。这个不用说了,区分度降低,顶尖高校为确保目标生源,必将强化自主招生。14年,已有消息说考题难度与13基本持平,高校必在自主招生上对策。
  5. 报考政策变化:次顶尖高校圈生源策略变化,自招强化清北以外,往年次顶尖高校可确保捡漏一部分高分生源,14年新政下,绝大多数考生会有冲高,高校为圈生源,在自主招生上圈人,是一个优选策略和趋势。

 

二、自主招生报考高校选择注意: 

  1. 1A的有效性限制:新志愿填报政策下,自主招生认定资格,只在1A填报下有效。因此,校荐资格的取得、自荐高校,主攻目标宜以将来可能的1A高校为主。如果获得高校自招资格,将只在1A位置报考有效,提前批、1B位置报考将不会生效。
  2. 适报高校定位:新政下,适报高校(孩子成绩对应市排名、高校录取分数对应市排名,二者之间的匹配)与往年政策下会有较小变化,高校提档线对应市排名有可能有微小提高,参考往年数据,应注意适当调整。
  3. 校荐资格的选择策略:报考目标校为导向。校荐资格往往是最终通过的人数的数倍,举个去年的实例,比如某校,清北校荐资格合计可能有60人,最终通过人数可能是20人,高考考入清北人数可能是30人。那在校荐资格的挑选的时候,排第50名的考生,有人选择清北,目标是自招冲高。这种情况下,是优选学校策略;同位置的考生,也有人策略性选择上海交大,确保专业,这是优选专业策略。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宜盲目跟风,浪费指标。
  4. 校荐资格的选择策略:能力为导向。校荐资格中,比如复旦和中科大,给的是同一层次的学生。有的学生学科特长明显(竞赛有成绩),策略性选择中科大;有的考生全面,策略性选择复旦千分考。
  5. 校荐资格的选择策略:获取加分可能性。中学往年学长,能获得哪所高校几个最终认定资格,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是怎样的,做一下对比,就大致知道自己排名位置能获得那个层次的自招资格,可以参考报考。
  6. 自荐:自荐通过率不高,自荐亮点一定要符合高校需求,自荐信、相关材料要与高校要求相匹配。联盟中二校、三校的报考,注意其顺序要求。

 

三、参与注意: 

  1. 争取高校自主资格的充分必要性:有的高校,最后认定的自主资格,接近甚至多于招生计划,目标是这类高校,非常有必要争取;否则其必要性不大。有的高校,自主优惠高,竞争相对小,获取自招资格后,基本上进入该校的希望很大,其充分性很高;有的高校,竞争非常大,即使获得自招优惠,也绝不能放松,其充分性不高。
  2. 争取高校自主资格的性价比:自主招生与高考互补,不喧宾夺主,不影响正常复习节奏,相互促进,获得资格相对可能性大,其性价比高;否则性价比低。
  3. 家长和孩子目标统一,合理分工:孩子和家长选择上一致,大致上应该没有分歧。参与各阶段,要分工明确,孩子负责学习,家长否则外围(信息收集整理、报名、资料准备等)
  4. 心态平和平静平常:以高考复习节奏为主,自主招生宜做锦上添花只用,不宜寄希望于雪中送炭。有实力不放弃,无实力不勉强。选择时用心,一旦选定,不再纠结。

 

四、基本知识:以往整理的PPT(部分内容),供参考。

自主招生,理性参与



自主招生,理性参与


自主招生,理性参与


自主招生,理性参与

 

信息来源:2013-12-03 新浪博客 寸草报晖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28c91b0101nx0t.html

 

寸草报晖自主招生,高校近年在京自主认定资格、计划比

(2013-12-05 12:36:22)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在北京自主招生始终火热。14年的形势将更加激烈。那自主招生考试轰轰烈烈之后,最终受益的大约有多少人?对统招的影响有多大?如果没有获得自主认定资格,对报考目标校、以及被录取的影响有多大?
 
话说前头:鉴于自主招生认定资格在考生填报志愿、高考考试、录取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学生和家长对拿到自主认定资格非常在意。不过从统计数据上看,即使是211高校,最终享受到自主优惠的学生与招生计划比较,也不足15%,进一步到录取优惠,则不足5%。所以,拿到自主资格的,固然是幸运儿,未拿到自主资格的,踏踏实实高考,通过计划统招,也一定能圆梦。
 
 
一、近年高校在京总自主认定,报名人数、总一批招生计划比较:
    2013年,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北京学生共有 1808人 获得全国 64所高校 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认定 1938个 ,其中108人获得2个资格,11人获得3个资格。这1808人占北京统考报名人数文理合计67368人的 2.68%,与去年的2.63%相比,高了0.05个百分点,基本同等水平。这1808人占北京一批招生计划文理合计15566的 11.6%,占64所自主高校文理总计划5108的35.4%,其中各高校所占比不同。
    这两年,尽管高校在京认定的自主招生总资格数略有小降,但和报名人数、招生计划等比较,其比例在稳中小升。和211高校招生计划、特别是自主资格高校总招生计划比较,上升幅度还要快一些。
 
以下是详细数据,含近年报名人数、一批招生计划。
自主招生,高校近年在京自主认定资格、计划比
 
 
 
二、近年高校在京认定资格,招生计划(文理合计)比较:
    近年来,共有66所高校在北京有自主招生认定,其它15所由于自主招生地域限制或北京生源报考情况,尚未在北京自主招生认定。   
    在对北京学生有自主认定的66所高校中,2013年有58所高校,另外8所高校13年在京无认定。在京有认定的高校,认定名额每年间有变化,与自招政策、根据考生人数预设的招生计划、考生报考等情况有关。
    高校自主认定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相比的占比,对统招录取时的报考有参考意义。另外,也可以从认定人数中,评估一下获取资格的成功概率。
 
以下是近年数据,排序以“13年自主选拔认定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文理总计)的比值”降序排列。
自主招生,高校近年在京自主认定资格、计划比
自主招生,高校近年在京自主认定资格、计划比

 

信息来源:2013-12-05 新浪博客 寸草报晖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28c91b0101ny8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