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晨雾
晨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043
  • 关注人气:8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考北大弃港大”,高考状元返乡复读值不值

(2013-10-13 22:39:32)
标签:

权利

光环

专家

根本

最适合

教育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为考北大弃港大”,高考状元返乡复读值不值

 

晨雾 / 转帖

 

  新华社北京1012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黄安琪)“为考北大弃港大复读?!”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香港大学返乡复读的消息让不少网民惊异。在不少人感叹“学霸的世界,你永远不懂”之时,也引发一场激烈的网络论战。

 

 “要是真心说,我想报北大中文系”

 

  “高考状元、香港大学、奖学金70万”,刘丁宁在入学不久后毅然选择放下这些光环,进行了“逆向回流”。

 

  “其实要是真心说,我想报北大中文系。但是我觉得,也是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年轻的时候应该出去闯一下,以后还是有机会回去的。五院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刘丁宁在参加某卫视节目录制时曾这样说,言语间透露了内心的纠结和遗憾。

 

  刘丁宁称自己是“桃花源移民”。“因为在这个年代,挺多东西,是我们现在缺失的,而在古代我们能够寻找到。”刘丁宁在节目中说,“在填报考志愿的时候,很多人和我说了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说我想学什么,然后大家会告诉我,你将来还要考虑就业、考虑其他。”

 

  她的话引起不少网民共鸣。网民“扭秧歌”说:“刘丁宁的可贵之处在于遵从自己的内心,敢于放下功利的考量,这份纯粹与执著让人感佩。”

 

  网友“大头冰块”则感叹:“我特别能理解刘丁宁。我高考填志愿时也想学中文,但父母和亲戚都说就业前景不好,后来选择了金融学,我一直感到很遗憾。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名校又被过度解读为成功的标志,因此在填报考志愿时,孩子自身的理想和兴趣往往容易被忽视。”

 

 “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

 

  虽然我国高考人数连续5年下降,但与此同时,港台高校、国外高校在内地招生的步子却越来越大,被“掐尖”的各地状元日益增多。2013,内地考生报考申请香港大学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万人,最终录取303,其中“掐尖”16位各地高考状元。

 

  “放弃北大去港大不是新闻,放弃港大去北大才是新闻”的背后其实是对名校的盲目崇拜。网民“马千里”说:“港大和北大之间,我儿子选择了前者,我问他为什么,他笑说‘港大没有军训’。关于刘丁宁辞别港大,儿子认为她应该事前充分了解,而不是只听父母和学校的意见,也不能光看学校排名。”

 

  “就算是哈佛,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是也有人退学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选择学校是学生自己的权利,一些学校可能适合很多学生,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报考学校时不能盲目,要充分了解目标院校和相关专业的特点,加强互相沟通。

 

  如今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就读的林思远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他表示,高中在校期间,他和同学就去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蹭课”,同时也利用假期去海外高校考察,并通过和已毕业的学长学姐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目标高校信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当然要找最适合自己的。”林思远说。

 

 “这样的选择在美国高校几乎天天上演”

 

  “要上北大,按照规定,必须复读,这是很荒谬的事情。”熊丙奇表示,这凸显出了我国内地高等教育体系缺乏自由转学制度的短板。

 

  “在美国,这种事情几乎天天上演,根本不是新闻。”熊丙奇说,如果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感觉不适应这个学校或者认为该校不适合自己,他可以申请转学。大学排行榜中也有“新生留校率”的指标,这样学生有了选择权,也能倒逼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能实行学生的自由转学或者自主录取入学,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无疑能极大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竞争机制,对内地高等教育体制的提高也是一大促进。

 

  不少网民表示:“仅仅为了考试,浪费孩子一年青春,真可惜!港大与北大等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各院系之间,能否建立更畅通的转学机制?

 

2013-10-13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信息来源:2013-10-13 《新华每日电讯》

http://202.84.17.54/content/20131013/Articel03006BB.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