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小书虫敢与权威争辩

标签:
济南时报年龄见解节目小学生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读书千册,书中观点活学活用
12岁小书虫敢与权威争辩
晨雾 / 转帖
□本刊记者 潘奕轩 实习生 徐从芬
《三国演义》读过20多遍,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名字、星宿、绰号上小学4年级时就能倒背如流。仅仅12岁的年龄,阳光100小学的胡天昊就已读过近千本书,也因为”嗜书如命”在学校里出了名,成为同学和家长眼中的“读书达人”。虽然喜好读书,胡天昊却并不是个“小书呆子”,他善用书中知识丰富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甚至敢与“权威”争辩。他的才识也被《百家讲坛》最年轻的讲师魏新所欣赏,并送予“魏武之材”的夸奖。
《三国演义》读了至少20遍
“胡天昊看什么书,你就看什么书。”胡天昊身边的不少好朋友都会经常听到父母说这样一句话。虽然今年只有12岁,胡天昊却已经看过近千本书,也因此成了学校里的“读书达人”。在看过的书中,胡天昊最喜欢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到现在,他已经搜罗了好几个版本的《三国演义》进行阅读。
“养一个爱看书的儿子其实也挺省事的。”胡天昊的父亲胡立群开玩笑地告诉记者,儿子平时对穿的、用的都不讲究,就是要求时常给供应给他新书。胡天昊涉猎的图书种类特别丰富,各种领域的书他都爱看。为方便儿子读书,胡立群经常把书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让儿子随时拿起来翻阅。
胆识大曾与课本“叫板”
书读得多了,胡天昊就能把不同书主人公的思想观点融会贯通起来,形成自己的想法,并敢时时拿自己的理论与他人争辩。
一次语文公开课上,老师通过课文讲述刘备的“仁义理智信”,胡天昊却突然举手发言,“刘备说过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连最亲近的人他都能放下,这怎么能说明刘备的仁义?”这番话让老师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一个小学生竟然和课本唱反调。而胡天昊却认为,观点不同是最正常的事情,需要积极交流沟通。凭着这样的信念,胡天昊在四年级的时候,在一次夏令营中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最年轻的讲师魏新交流对曹操与刘备的不同看法,最终,他以自己独特见解和胆识令魏新折服,不但获得了亲笔签名赠书,更被魏新称为“魏武之才”。
为看书想怪招省时间
“除了吃饭、睡觉,偶尔玩玩游戏,儿子几乎每时每刻捧着一本书看,我们想让他出去玩玩都撵不下楼。”胡天昊的妈妈说,胡天昊连上厕所的时候都会捧着一本书,后来不让他带书了,他就拿报纸进去看。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她曾经强制胡天昊下楼,玩出汗了才准回来。儿子却想了个应对怪招,他趁妈妈不注意,套上棉袄下楼,站在太阳下一个劲地喝水,只要尽快出汗就回来“交差”,然后继续从家里看书。
周六周日是胡天昊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可以在家享受两天读书的“饕餮大餐”。在别的孩子周末睡懒觉、出去玩的时候,胡天昊总是搬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看书。与同龄人一样,胡天昊也爱玩游戏,但却很有节制,他自己独特的诀窍是,玩游戏时就给风扇定好时间,等风扇不转了,他就立刻关掉电脑看书。
信息来源:2013-08-27《济南时报》
http://jnsb.e23.cn/shtml/jnsb/20130827/1180811.shtml
给予孩子充分的看书自由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切忌靠‘强求’,有的家长硬性规定孩子书籍阅读的范围,这样会把他们读书的乐趣硬生生扼杀掉。”谈起自己的育儿经,胡天昊的爸爸胡立群说,自己几乎不阻挡儿子看任何书,只不过由于儿子的理解力有限,对一些问题容易想偏,自己会经常与儿子讨论书中的人物、思想,适时地把孩子“跑偏”的思维收回来。
“现在很多家长过多地干预孩子,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去干预的欲望,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胡立群说,比如有的孩子要去外地上学,家长会不放心,总想着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行为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却让孩子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独立能力的机会。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象,潭潭府中居”这是胡天昊随口就能背上来的古文。因为读书多,他的知识面也越来越丰富。现在晚上和爸爸妈妈散步时,胡天昊总是聊天中的“主讲”。“他一路上会一刻不停地给我们讲解书里的人物、内容,有时甚至都嫌我们懂得太少了。”对于教育儿子,胡天昊的母亲鞠丽娜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认为,让孩子不带目的地看书,并且从小就把孩子当作成人看待,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交流,不但能加深儿子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能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记者潘奕轩 实习生徐从芬)
信息来源:2013-08-27《济南时报》
http://jnsb.e23.cn/shtml/jnsb/20130827/11808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