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英语考140多分 进了大学听不懂课

(2013-08-23 14:12:30)
标签:

教育

来源

理念

高中

课程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高考英语考140多分 进了大学听不懂课

(原标题:专家:外语教育偏离正确轨道)

 

晨雾 / 转帖

 

高考英语考了140多分,进了大学却听不懂英语课,“费时低效”、“高分低能”成为外语教学的现状。在822日召开的培生教育英语语言水平测试全国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的衔接出了脱节现象,知识型导向的中高考致使外语学习偏离正确的轨道,造成高校外语教学上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大学生“哑巴英语”严重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鸿章会上透露,从今年秋季开学起,上海部分试点高校将对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启动教改试点,未来四年上海高校英语教学的定位将从原先的“基础英语”,转移到以学术英语为核心。根据新的改革目标,学术英语将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大学生从高中通用英语过渡到大学应用英语。

 

  然而,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不少学生虽然在高考中英语分数很高,进了大学却“有口不能言,有耳不能听”。“英语能力都没彻底解决,怎么进入学术英语?”上海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秋武对此持保留意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教育语言学的博士桑紫林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明明进校的英语成绩很不错,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却完全无法交流,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极差。

 

  外语学习偏离正确轨道

 

  在马秋武看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因此重复性问题导致的费时低效。他说,清华大学曾对我国各教学阶段英语词汇量进行调查:学生入大学时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单词1800个左右,而六级的词汇量5300个,等于两年内需要掌握4000个单词,实际上是要求完成相当于中学6年间的词汇量。

 

  我国的英语教育,似乎是为了对付考试的。马秋武表示,我国大多数人的外语学习是从互动型教学方法开始的,学生更多地掌握外语的使用而非知识,因此小学阶段还是比较看重兴趣的,但到了初中和高中就开始走偏,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影响,学生普遍转向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的提高。到了大学,很多学生最关注的是“我们能不能通过四六级”,因为不少学校是用这个标准来推研究生、留学生。

 

  呼吁改变现有考核方式

 

  专家们认为,外语考试不应该是类似于数学、物理等科目的知识型考试,而应是贯穿各个学段的、真正的、连贯一致的语言能力水平测试。只有那样,才能全面实现“一条龙”的外语教学理念,即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进行通盘考虑,按照“首尾相连,互相照应;各负其责,共同完成”的连贯一致的教学要求,制定实施既相对独立又前后紧密联系的各学段外语学习任务。

 

  而要改变我国外语教学现状,不仅要构建和实施一条龙外语教学模式,还要改变现有的外语考核方式。如何建立适合一条龙外语教学理念的外语学习评价体系,是目前外语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记者陈菁菁)

 

2013823日无锡商报A8

 

信息来源:2013-08-23《无锡商报》

http://news.thmz.com/col38/col36/2013/08/2013-08-23130128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