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填报高考志愿用好“模考”成绩 读懂院校章程

(2013-05-02 16:32:19)
标签:

规则

典型

区域性

个人

误区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志愿选报

填报高考志愿用好“模考”成绩 读懂院校章程

 

晨雾 / 转贴

 

北京市朝阳区招生考试中心 王建龙

 

  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随着各区模拟考试的结束,考生、家长手中的参考数据更为齐全。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合理规划考生志愿结构?如何利用好模拟考试成绩及读懂院校招生章程规避退档风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利用好模拟考试成绩,做好定位工作

 

  1.考生个人定位:

 

  “一模”成绩是定位的重要参考数据,考生要根据自己在本区的“一模”排名或与本区“一模”所划管理线的分差来给自己做一个初步的定位,再综合平时成绩来看自己的位置是否稳定。如果很稳定,我们通常就会说参照效度很高;否则,考生和家长考虑的问题就要更全面,注意在考生成绩上打一些折扣,进行个人定位。

 

  目前,考生定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排名法”,主要用于全区考生成绩样本比较稳定的区县;另外一种是“分差法”,用于考生成绩样本居于中游的区县。

 

  以“分差法”为例,考生要根据自己在本区的“一模”成绩以及区里对“一模”的各批次划线情况,用分差法给自己定位,即,一模成绩减去批次划线等于“分差”。各区的划线,是根据常年经验积累、多年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当年的情况划定的,参考价值很高。

 

  使用“分差法”定位的区县,一般会在本区高招办的网站上公布近几年各高校的提档线,作为家长和考生初步筛选志愿的参考。

 

  【提示】

 

  ①提档线不是录取线,这两个概念一定要分清;

 

  ②要运用好录取统计资料,细致地为院校及专业定位;

 

  ③“一模”考试区域性很强,本区所划的线才有参考价值。

 

  2.院校及专业定位

 

  在考生给自己定位的前提下,院校及专业也可用分差法定位:用录取人数比较多的分数段,减去当年的录取控制线,所得的分差。这个差值与个人定位所得的差值去进行趋近度的比对,如果趋近度很高,就可以将其列为备选志愿。

 

  【提示】

 

  ①在给院校及专业定位的时候要注意,“去两头,看中间”,不要看最低的分数段,一般在这个段里都会有一些特殊考生,如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

 

  ②不要被某所高校高分数段吓倒,二志愿考生、专业忠诚度很高的高分考生会在其中;

 

  ③要看录取人数较多的那个分数段。

 

  3.定位中要走出分数的误区

 

  一些考生、家长在进行定位时,容易走入分数的误区,即用考生“一模”成绩,与各校往年录取分数去比较,来确定高考志愿结构,这是错误做法,不可采用。

 

  【原因】

 

  ①“一模”的命题工作一般由各区的教研部门及中教科来完成,考生样本不完整;

 

  ②因题目不同、考试氛围不同、阅卷教师不同等因素,每年的“一模”成绩与高考成绩不具任何可比性;

 

  ③高校每年在京投放的计划、报考该校的群体、群体质量都会有变化,单纯用模拟考试分数与往年该校的录取分数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读懂院校招生章程,规避退档风险

 

  在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时,考生要注意关注学校专业培养对单学科考试成绩的要求,对加试、口试、面试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有无志愿级差及专业级差、是否预留二志愿比例)等信息。否则,稍有偏差就可能使考生落入被退档的险境。比如下面这位考生就因一个疏漏,导致当年高考落榜。

 

  案例分析

 

  2011年有一位理科考生,高考成绩489分,口试3分,一本线上5分。由于该生成绩未达到一批所填志愿高校的要求,未被一批院校录取。

 

  咱们来看他的二批志愿:

 

  【二批一志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第一专业:英语(招生章程中要求口试成绩为优良)

 

  第二专业: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往年收分都很高,在520分左右)

 

  第三专业:商务英语(招生章程中要求口试成绩为优良)

 

  专业不服从调剂。

 

  【二批2A志愿】:

 

  北京工商大学(近几年在二批招生中,从未招收过二志愿考生)

 

  【结果】该生高考落榜。

 

  【分析】该生虽然达到了志愿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但在专业的选择时因没有读懂院校对专业的要求而出现了偏差。该生的口试是3分(一般认定为及格),却在二批一志愿选报了两个要求口试成绩优良的专业,导致高出一本线5分的他未被所报的二批院校录取,实在令人惋惜。

 

信息来源: 2013-05-01《北京考试报》

http://bjksb.bjeea.cn/html/ksb/gaozhaozhuanban/2013/0501/48075.html

 

晨雾点评:

 

    这篇文章可读性很强,对考生家长有参考价值。文章把高考志愿填报归纳为:知己、知彼、合规三个要点也是恰到好处。文章最后举的案例也具有十分的典型意义。

 

    文章第二点提醒考生“在给院校及专业定位的时候要注意,“去两头,看中间”,”和“要看录取人数较多的那个分数段”都十分正确的。但是“不要看最低的分数段”,原因绝不是因为“在这个段里都会有一些特殊考生,如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这个说法过时了。

 

    因为根据2013版大厚本的“出版说明”第五条:“为使本资料对普通考生更有参考意义,统计资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大厚本是从2009年考开始执行这样新的的统计规则的。我们2013年拿到的大厚本中数据最早的是2010年,因为这本书里任何分数段都不会再有“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考生的数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