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否从“我的父亲是收棒子的”读懂中国

(2013-02-08 12:09:47)
标签:

耿学清

就是这样

我爱你

贴吧

疑虑

教育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能否从“我的父亲是收棒子的”读懂中国

 

晨雾 / 转贴

 

    “无帆也可远航”的网帖《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以此献给天下所有父亲》被网友称为“炫父”帖,可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比肩。该帖在蹿红网络的同时,引网友泪奔。更有网友说,在一些孩子时常抱怨“父母没本事、没钱没权”的今天,这一“炫父”帖更显珍贵。

 

    “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的“炫父”帖之所以能蹿红网络,是因为从这份帖子中我们能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国,进而读懂中国,为作者和类似的家庭,潸然泪下。

 

    “炫父”帖为大家提供了读懂中国的两个维度:“父亲不时地向马路上停着装满棒子的车上张望,然后看看吃面的儿子,前者是他今天的收成,后者是他这一生的希望……”

 

    李家现有耕地不足3亩,收棒子是这个普通农家20多年来的主要经济收入。尽管这是一个含辛茹苦、又脏又累的生计,每收一斤棒子不过挣两三分钱,每天收入还不到100元,但是,凭着这样的艰辛劳作,李秀起不仅养活了全家,而且供养李贺和其两个姐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仅此一点,就能感受到李父的辛劳和不平凡,甚至伟大。其实,这也是许多中国父亲的形象。

 

    尽管李秀起是“卖苦力”的,但是,他不仅从自己“卖苦力”的生涯中获得了人生的一些宝典,并且也把这些宝典传承给了儿子。李秀起的生活宝典很简单,就是“诚信!知老知少!”,并且让儿子学到这种“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有了这样的生存哲学,李父是容易满足的。但是,在这种满足后面,也应当读懂中国人的另一种生活哲学,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当然也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在李父看来,他的“人往高处走”就是让儿子能通过受教育、个人努力和奋斗,以及机遇,过上比他自己“卖苦力”要更好的,甚至是稍微好一点的生活。

 

    儿子李贺想要和父亲一样干活,等父亲老了,他自己干也能养活父母。这样,儿子就不用背井离乡,也不用勾心斗角,还能守着父母过一辈子。不过,这在父亲看来,儿子是犯傻,收棒子不是个活,是卖苦力的。父辈含辛茹儿女们一辈子了,不是为了让下一代同样子承父业,而是要比父辈更有出息,如果不去单位,儿子岂不是白干啦!

 

    这也是中国许许多多父亲们的心愿,更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自己没有出息,但孩子一定要有出息,不要像自己一样,一辈子都干苦力活,而要通过读书和实干苦干,改变命运。欣慰的是,这种梦想在儿子李贺的身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尽管李贺大学毕业,经过繁复的笔试、面试、体检顺利地被一家央企(一家海洋运输公司)录用,其间还有等待以及名目繁多的学习,甚至到下半年也没有到职。可毕竟,改变命运的窗口至少还是对草根子弟敞开的,它展现的是,部分底层人还能通过公平竞争实现理想或“中国梦”。

 

    不过,无论是父亲李秀起,还是儿子李贺,他们在知足常乐之外,也不免会为社会的不公而黯然神伤。当李秀起一天靠诚实和艰辛的劳动只能挣不到100元养家时,一些权贵却拥有着数十套房子和天文数字般的收入。这就不能不让无数像李秀起这样的家庭心生疑虑:一个人是否能靠诚实的劳动让自己、家庭和下一代生活得更好?如果不能,那就要通过制度的设计,改变现状,从而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实现梦想。

 

张田勘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07   02 版)

 

信息来源:2013-02-08《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3-02/07/nw.D110000zgqnb_20130207_3-02.htm

 

201324中国青年报文章:

 “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蹿红网络,挑战炫富现象——

大学毕业生“炫父”帖引网友泪奔

 

能否从“我的父亲是收棒子的”读懂中国
2月3,李贺帮父亲将“福”字贴在“三马车”上。

 

    本报记者 樊江涛摄

  

    截至23日,在百度鹿泉贴吧中,网友“无帆也可远航”的网帖《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以此献给天下所有父亲》,已被顶至145楼,回复达234条之多。

 

    网友“童心未泯79”坦言:其实一直不敢打开这个帖子,怕控制不住眼泪,也的确没有控制住,看得泪流满面。鹿泉贴吧吧主、网友“牛紫枭”看来,该“炫父”帖可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比肩,“读来更令人难忘”。而网友“云飞过3”更是指出,在一些“孩子”时常抱怨“父母没本事、没钱没权”的今天,这一“炫父”帖更显珍贵。

 

    这篇用拇指在手机上写就、共分8次发完的3000多字网帖,虽然有错别字、讲“大白话”,但还是被网友自发转到了石家庄贴吧、正定贴吧、藁城贴吧以及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

 

    此帖所到之处,网友皆大呼“泪奔”,被誉为最牛“炫父”帖。

 

    2月3,农历腊月二十三,本报记者在纷纷扬扬的雪花和渐近的年味中,走进了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镇的一个农家小院,见到了“无帆也可远航”——国内一家海洋运输公司24岁的实习三管轮李贺,还有他52岁的父亲——农民李秀起。

 

    父亲辛苦一天 收入不到一百

 

    直到农历腊月初七,辛苦一年的李秀起才开始在家准备自己的年节。李贺和父亲一同收棒子的经历也正式结束。

 

    李家现有耕地不足3亩,收棒子是这个普通农家二十多年来的主要经济收入。李贺至今难忘小学暑假时一次与父亲同去收棒子的经历。

 

    “那天早上一睁眼,我就听见爸爸正开着‘三马车’出院子。”顾不上穿背心,小李贺就追了出去。快到村口才赶上父亲。父亲将李贺抱上“三马车”,脱下自己的背心给儿子套上,自己则打着赤膊。虽是夏天,一大早还是颇有凉意。

 

    “那件背心真大啊。”李贺回忆说,“从脖子一直套到了我的膝盖!”但长大后的李贺却并不愿意和同学们讲起父亲所做的事。即便是在去年大学毕业、应聘成功后,那段不用到岗的日子,和父亲一起去“收棒子 ”之初,他也依然担心遇见昔日的同学。“担心同学们会想我这个‘优等生’、‘读书人’,怎么混得不好,成了‘卖苦力’的!” 李贺坦言。

 

    但就是在与父亲一起收棒子的第一天,当他生平第一次打量父亲的手时,才发现那双手的骨关节已经粗大变型,每根手指由于用力,指甲附近都裂着深深的口子……

 

    李贺说,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从不和儿子提起自己的艰辛,更不会对子女说 “我爱你”这样的话……

 

    “爸爸粜一斤棒子挣两三分钱。” 李贺告诉记者,父亲辛苦一天下来,时常收入不到100元。

 

    和儿子一起收棒子时,有时中午路远不能回家,李秀起就和李贺每人吃一碗5元的板面。而当自己收棒子时,他则会“干嚼”4元的烙饼。

 

    “父母就是这样用‘卖苦力’挣来的钱,供我和两个姐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了‘读书人’。”李贺说,“曾经,我整日忙着要成为‘读书人’,忙得甚至差点儿忘了自己从哪儿来!”

 

    3000多字最牛“炫父”帖

 

    其实在父亲李秀起眼里,儿子一直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两人一起收棒子之初,李贺怕遇见同学,父子两人虽没就此交流过,但李秀起心知肚明。而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变化,李秀起同样看在眼里。“到后来,遇到他的同学家粜棒子,即便同学本人不在,他也会主动对同学家人介绍自己。”

 

    可如今提起是什么改变了自己对“收棒子”的看法,李贺很难讲起什么“标志性”事件。他只是说,和父亲一起收棒子使他不再因为工作时自己“灰头土脸”而脸红;收棒子回家后,和父亲一样洗洗手脸就赶快填饱辘辘饥肠;现在他看来,靠自己双手吃饭就值得尊重……

 

    当他回单位培训时,早一年入职的同事Z哥告诉他,自己今年收入不错,打算买辆车带对象转转。李贺很自然地向Z哥讲起了自己和父亲一起收棒子的经历,并告诉Z哥,要是自己有了钱就先“买断父亲两年工龄”。

 

    在网帖中,李贺讲述了这件事对Z哥带来的影响。不久前,Z哥又给他专程打来电话,告诉李贺自己的新打算:放弃买车计划,那笔收入除了留着结婚用之外,都孝敬了爸妈。

 

    正是这件事,让一向低调的李贺深受触动,决定高调“炫父”——希望通过互联网影响更多的人。

 

    1月10晚上10时,躺在床上,他开始用手机写下和父亲一起收棒子的经历。写到零时,才告一段落。正准备发至贴吧,突然手机没电,致使前功尽弃。于是他只得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重写。

 

    1月23凌晨2时,李贺最终还是用手机完成了这个最牛“炫父”帖。

 

    但直到记者要到李家采访,李贺才和父亲“交代”自己写网帖这件事。李秀起先是紧张,后来又感觉有些害羞,紧接着就开始收拾家,准备生平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可能会采访我吧?”他问儿子。“到时我该说点啥?”李贺对此也没什么经验。最终,李秀起和儿子商定:有啥就说啥吧。

 

    说实话,李秀起不能算一个好的采访对象。问半天,他也讲不出和儿子一起收棒子的故事和细节。这位父亲只是反复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儿子应该学到了“做人最基本的”。

 

    记者追问,什么是“做人最基本的”的。这次他倒回答得干脆:“诚信!知老知少!”

 

    网友从关注到行动

 

    记者注意到,最牛“炫父”帖引发的网络效应在持续发酵。网友们正从最初的单纯关注,转为积极行动。

 

    有微博网友评论,炫耀父爱亲情是对炫富现象的挑战。有网友还指出:“不论何时,心底的真情永远胜过物质上的炫耀。有时候我们正在炫耀的,恰恰是我们正缺少的。亲们,快来讲述你们的亲情故事吧!”

 

    而在这篇最牛“炫父”帖的发源地——百度鹿泉贴吧,网友“y王妃y”表示:“喜欢这种正能量!多多有这样的贴子才是好贴吧。”

 

    该吧网友们更是自发发起了“‘炫父’征文活动”。活动发起网友表示:或许你的父亲是建筑工、卖菜卖水果的,抑或是农民、工人、干部……可无论他们是什么职业,他们都是疼爱呵护你成长的父亲,在子女心目中都是伟大的!

 

    对于这一活动,网友“鹿泉黑旋风”顶帖时肯定说:“这是送给父亲最珍贵的新年礼物”。而网友“毁灭式依儿”则迫不及待地表示:“过年时我要晒张全家福给你们看看!”

 

    对李贺来说,他给父母的新春礼物是“靠自己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承诺。

 

    为此,他打算年后回公司,第一次出海远洋就要申请“一下去12个月的任务”。

 

    出海远洋,受条件所限,李贺不能再像上大学时那样,每个周末都给父母打电话。但他表示,他会将自己工作船只的编号告诉父母,通过网站,父母可以清晰地看到儿子的位置。

 

    “我要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通过邮件发给姐姐,让她念给父母听。” 李贺说,他要这样带着从未出过远门的父母来一次环球旅行。“当然,有一天我一定会真的带他们出国旅游!”他补充说。

 

    而在旁边一脸幸福地听儿子说话的李秀起,对儿子的新春愿望则只有简单的8个字: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本报石家庄23日电

 

本报记者 樊江涛 通讯员 冯战平 耿学清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04   01 版)

 

信息来源:2013-02-04《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3-02/04/nw.D110000zgqnb_20130204_5-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