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异地高考放开
委员担忧学位紧张
晨雾 /
转贴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昊
张仁望)“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昨日市政协第五组的讨论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唐海海这样形容异地高考放开后,深圳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异地高考放开,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桩好事,但随之增加的学生数量恐怕不是现有高中所能承载,而囿于土地等资源的无以为继,深圳要兴办一批新的高中并不是件容易事。
作为深圳市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之一,唐海海委员指出,去年深圳的初中毕业生有7.3万余人,但在深圳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只有5.6万余人,没有在深报名参加中考的近1.7万名学生是既没有户籍、又不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者。在报名的5.6万人中,只有2.8万人有深圳户籍。
异地高考一经实现,深圳必须再办高中。唐海海委员透露,他与市规划国土局工作人员交流时得知,深圳2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一半是山和水,还有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可用地域已开发超过九成。仅剩80多平方公里的可用面积,仅有一半在政府的拿地范围内。“深圳没有理由拒绝外来户籍人员在这里参加高考。”唐海海委员说,但是目前的存量尚且还有增加空间,更不用说异地高考打开后的增量,“未来民生问题的其中一个焦点在这里,包括教育投入今后的使用取向是什么。”
记者另从此次政协会议上获悉,今年大鹏新区第一所普通高中或将动工,这是在深圳市政协委员韦朴的提案促使下,经由深圳市教育局计划兴建。这所高中被命名为深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信息来源: 2013-01-14《南方日报》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1/14/content_7158829.htm
晨雾点评:
我们在谈到异地高考问题的时候,经常在把京沪广讲到一起。其实虽然同为流入地,但是广东省的情况与京沪有很大的不同。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但是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学生却很多,而每年分配到的高考招生计划却不多。因此广东省的高招录取率并不高。因此广东省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大量的打工人员流入,不仅存在异地高考的问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以及异地中考问题更严峻。有网友做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随迁子女到广东是抢广东饥民锅里的番薯,到京沪是抢他们满汉全席中的羊腿。但是晨雾认为还有更严重的问题通过异地高考是无法解决的,那就是更多流出地本地户籍考生连番薯还吃不上,已经在嘴边的番薯还可能随时被抢走。这就是晨雾已经专门撰文谈到的,异地高考方案隐含着巨大的高考不公平。
把广东与北京、上海放到一起讲源于教育部一位领导2012年3月4日在两会期间的谈话 --
他说,有关异地高考的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其他省的问题都不是很大。这个谈话是从实施异地高考的苦难程度来讲。但是从此后,京沪广就成了异地高考问题的口头禅挂在人们嘴边。
随着各地异地高考方案的实际展开,不仅深圳,整个广东都会暴露出中学严重不足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根本就谈不上异地高考。从这一点看,我们就要对广东省方案存在过渡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其他省市包括北京、上海的异地高考方案也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不足的问题,也需要逐一加以解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