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匠人:分析并转载“小平行不能全部照搬大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
(2012-03-28 15:40:41)
标签:
教育北京市平行志愿晨雾 |
分类: 佳文共赏 |
所谓大平行志愿,就是考生可以填报多个平行的第一志愿,以分数优先的规则顺序投档,大平行志愿的出发点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高分考生的一志愿选择,也就是在提高录取率的同时提高志愿满意度。
所谓小平行志愿就是考生可以填报多个平行的第二志愿,以分数优先的规则顺序投档,小平行志愿的出发点是减少因一志愿填报失误而造成的高分考生落选问题。,其核心是解决落选问题,而不是满意度。
明白了小平行志愿的作用,大家就应该明白二志愿平行志愿,除了拯救一部分高分考生外,对绝大多数考生实际意义更多的是美好的愿望和被迫接受的现实。
在几年前北京市没有实行平行志愿时,一个高考成绩达到了一本线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填的恰到好处,就能录取到一本的院校,相反,即使分数高出很多,如果志愿没填好,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也很有可能直接落选到二本院校,一批二志愿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那个时候高分落榜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当然,也有独特的一面,就是如果考生志愿填报恰到好处,也有可能以相对低的成绩进入名牌大学。
高分考生落榜虽然是其自身志愿失误造成的,但社会影响一直很大,每一年考试院都倍感压力。为了给更多的考生提供更好的机会,减少高分落榜问题,近几年北京市实行了二志愿平行志愿投档方式(俗称小平行),其目的就是以分数优先的原则要挽救这部分一志愿填报失误的考生,让这些因各种原因失去一志愿录取机会的考生增加在本批次院校中被录取的机会,毫无疑问这降低了填报志愿的风险,显而易见的效果是高分考生落选率大幅度降低。
每一年关于北京市小平行志愿如何填报的解读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专家学者纷纷出招,今年也不例外。
前天下午,我在车里通过手机的有限视窗大致阅读了晨雾老师关于《小平行不能全部照搬大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这篇文章,应该说一贯站在家长立场上为考生利益无私奉献的晨雾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质疑官方人员的关于高考方面的指导性言论了,这种精神十分可贵,我们应给给与最大的支持,我们希望每一位人大代表也具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尽管文章观点交锋激烈,但我相信无论是考试中心的官方人员还是晨雾老师本人,他们关于如何填报志愿的指导性意见出发点都是良好的,都希望能够给考生家长以帮助和指导。只不过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不同,再加上表述的不准确导致了分歧的产生,而家长作为旁观者也期望能够是非分明。
从我所了解的情况看,考试中心官方人员所说的“一冲二稳三保”是官方通用的概括和表述,这样的观点已经沿用多年,其中一冲也就是2A是给予考生能够尽可能提升志愿满意度的机会,而2B尤其是2C的作用是减少高分考生的落榜现象。从文章看,这位官员强调的是在北京市本科一批、二批、三批次二志愿平行志愿的总体思路,而晨雾老师更多的是针对问题表较突出的一批次出现问题展开讨论。事实上,同样的二志愿平行志愿,2A\2B\2C在一批、二批、三批次所体现的作用还是有区别的,这主要和一志愿的录取率影响大有关,相信经验丰富的晨雾老师能够理解这一点并继续展开分析,让家长更清楚的了解北京的总体情况和填报志愿的策略。
考试中心的官方人员的主要问题出现在他所表述的:“A志愿按照“冲”的原则,挑选一所往年录取分数略高于自身成绩且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院校,但不能脱离实际地随意填报,也就是说A志愿院校应是考生“跳起来够得着”的院校。”描述的不准确。他只笼统的强调了跳起来够得着,却没有考虑起跳点位置的影响,这样就不容易界定能够着什么位置的院校,有可能让家长产生多种多样的理解,甚至导致失误的发生。而这一点恰恰晨雾老师反复提示大家注意的一志愿落榜点的核心问题,这种笼统的解释是晨雾老师鲜明的性格里面非常反感的,因为高考填报志愿绝非儿戏,任何一丝一毫的误判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同时,这样的技巧方法在关键问题上是和晨雾老师倡导的北京小平行所填报的志愿应根据一志愿所填报学校的落榜点来定位的指导原则相违背的,这样的既没有操作性也没有可行性的指导意见本身也缺乏实用价值。
总之,不管如何表述,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让家长能够理解怎样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填报志愿。对于二志愿A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尽可能满意也只有在2A上作为文章了。不可否认,晨雾老师关于一志愿落榜点的独特观点明确了二志愿选择的基本依据,至少大家在考虑二志愿B的时候更要充分参考一志愿落榜点的存在,这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
琢玉匠人反复强调并请家长考生记住:永远重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只是补充,把握你选择学校的机会!
看了琢玉匠人以上的分析后,不知道大家有何感受,希望大家结合晨雾老师的文章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共同参与,让问题解析的更完美。
注: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附:转载 小平行不能全部照搬大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略)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dxhm.html
信息来源:2012-03-28 新浪博客 琢玉匠人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8a8380102e0o8.html
晨雾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