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在线:北京三名文科女状元为何同弃北大选港大?
(2011-07-05 16:33:15)
标签:
教育梁倩三峡香港大学北大 |
分类: 佳文共赏 |
佳文共赏:
三峡在线:北京三名文科女状元为何同弃北大选港大?(2011-07-04 00:07:32)
作者:三峡在线
今天,三峡在线看到新闻报道:北京3名文科状元放弃北大,选择就读港大。昨日,北京三名高考文科状元选择放弃就读北京大学,将赴香港大学读书,每人均获每年16万元港币全额奖学金。其中一名状元梁倩表示,选择港大为体会与国内不同的教育体制。
今年高考,北京三名女生以676分的相同成绩(不含加分),并列文科第一名。昨天,来自香港大学消息,三名女生全部选择去港大就读,并且全部获得每年16万港币全额奖学金。
三名状元同报北大和港大
今年北京三名女生并列文科状元,分别是:人大附中伊思昭、师大二附中朱竹、北京四中梁倩,三名女生有诸多相同之处,除了统一报考了香港大学外,在填报志愿时都选择了北大小语种专业。其中梁倩报考了北大德语专业和北大本科一批文科实验班。
6月下旬,香港大学在京举行面试,伊思昭和朱竹到场参加面试。昨天,梁倩表示,她没有参加6月下旬的面试,不过之前已经作为校长推荐生参加了港大的自主招生面试。
最终全放弃北大选港大
昨天,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工作人员证实,目前港大已收到三名文科状元发回的“录取通知书回执”,三名学生已缴纳预留费。据介绍,被港校录取并经本人确认的考生,不能再参加内地高校录取。港校录取截止日期为7月7日,而北京高校录取工作将在7月7日启动。
伊思昭选择就读港大新闻学学士课程,梁倩选择就读社会科学学士课程,朱竹选择就读工商管理学和法学双学位课程。工作人员表示,至今还未收到理科状元梁思齐的回执。
------------------------------------------------------------------------
三峡在线简评:北京三名女状元为何同弃北大选港大?
从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大学陆续对大陆学生开放招生,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高中毕业后,就到香港读大学。事实上,今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堪称“收获丰硕”。今天三峡在线看到最新的新闻报道: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昨晚透露,截至目前,据介绍,已被港大录取的11名高考头名,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2名文理头名、湖南2名文理头名,另外还有来自广东、安徽、云南、西藏等地各1名高考头名。港大已收到这些头名发回的录取通知书回执。相比去年人数增加近一倍。
其实,最近几年的这个时候,有关状元放弃北大、清华而选择港大的新闻都会出现。只不过,今年非常巧合的是,三名女生同时成为了高考文科状元,同时又都放弃了北大而选择了港大。这样的巧合增加了这个话题的趣味性与关注度。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部分状元放弃北大、清华而选择港大?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三峡在线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与感受,与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北大清华综合实力大大提升,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因此北大清华综合优势凸显,中国的状元之争进入“北清时代”。据相关资料显示:仅1998-2004年,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比例高达93%以上。
但是,从2005年起,香港高校逐步纳入内地统一招生计划,并以高额奖学金、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办学体制和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等为筹码,向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仅2006和2007年香港高校就招收近30名高考状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收状元比例也随之下降至78%,可以说香港高校进入加速了“北清时代”的终结,北大、清华和港校携手进入状元“三国争霸”赛。尤其是最近几年,三峡在线感觉到港大的风头很劲。三峡在线几个朋友的小孩都选择了香港那边的大学,只不过他们不是状元,选择的也未必就是香港大学,但都是香港那边的几所大学。
每个学生有自主选择到港澳或国外优秀大学学习的权利。以三峡在线的了解,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般会考虑六个因素: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高校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程度、高校开设专业的热门程度、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招生录取政策、高校的奖励政策。这其中,三峡在线个人认为,高额奖学金、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办学体制和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等应该是很多状元青睐港大的三个重要筹码。
有关奖学金的事情。三峡在线去年底看到新闻报道:2010年,北大新生奖学金的一、二、三等奖奖金金额分别为每人5万元、2.5万元和1万元。但相比于港大提供的45万港元的最高奖学金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显然,如果其它几个指标同等的情况下,高额奖学金就自然成为了他们取胜的法宝。尤其是对于那些高考状元来说,谁不希望又享受好的教育的同时,又能获得高额的奖学金呢?
其次,就是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与其国际化程度应该是对这些状元们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谁都明白,在保证获得更好教育的前提下,多在不同的阶段更新环境,接触不同的思维模式,社会和文化差异,实际上比课堂教学更为重要。有时候,学习需要外部冲击,需要多元化吸收。在这样一种开放的环境下,其大学的必然会有其与之相应的教育体制。这样的体制与北大清华应该还是会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或许许多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一些对教育的思考。正如今年其中一名状元梁倩表示,选择港大为体会与国内不同的教育体制。
当然,话又说回来,在三峡在线看来,无论选择哪一所大学,能否成才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高考状元进入名校之后,最终也是销声匿迹、折戟沉沙的报道。与此同时,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有很多优秀的成功人士并非出自于名校。
只不过,今天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给我们的北大提个醒:当我们失去昔日垄断国内尖子生源能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有所思考。要想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我们自己“家门口”的“高才生”不被轻而易举地被港大挖走,我们还需要提高自己的“高磁力”。我以为。
信息来源:2011-07-04 新浪博客 三峡在线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657f01017i2a.html?tj=1
7月3日北京晨报:
11名内地高考头名花落港大
人数比去年增加一倍
今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堪称“收获丰硕”。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昨晚透露,截至目前,港大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头名等,相比去年人数增加近一倍。今年港大在京录取40名高分考生,其中获录文、理考生的最低分数线分别为638分和654分。
中西部头名青睐港大
记者昨天从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获悉,截至目前,港大已确定录取了内地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名高考头名,另外还在等待2名省高考头名的最终回复。
据介绍,已被港大录取的11名高考头名,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2名文理头名、湖南2名文理头名,另外还有来自广东、安徽、云南、西藏等地各1名高考头名。港大已收到这些头名发回的录取通知书回执。
港大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分析,今年港大内地招生工作“很利落”,第一轮录取结束后基本招满,没有启用第二轮录取的候补名单。截至昨天,内地录取考生基本都已敲定。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稳定地提供优秀生源外,一些后期开发招生的中西部省份今年也有一批优秀考生选择港大,包括湖南、云南、西藏等地都有高考头名最终选择港大,其中西藏是港大今年首次开放招生的6个省区之一。
头名不再抢报商科专业
“内地优秀生不再一窝蜂地报考经济、金融等专业,他们的选择更加理智。”港大中国事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文科、理科、工科等专业都成为不少高分考生包括部分头名的选报志愿。
今年被港大录取的北京3名文科头名中,伊思昭选择就读新闻学学士课程,梁倩选择社会科学学士课程,而朱竹选择工商管理学和法学双学位课程。
在该负责人眼中,北京文科头名、四中女生梁倩让人印象深刻:“梁倩选择社会学专业,看得出她是个很有思想、很有主见的人。”
40名北京高分考生获录
据介绍,港大今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300人左右,其中北京考生有40人。这些高分考生上北大清华大多数都没问题。40名北京考生中,按实考分,理科最高687分,文科最高676分,理科最低654分,文科最低638分。
今年港大共收到10362份内地学生的入学申请,较去年增加1300多份,升幅达14.8%。其中来自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的申请占了多数,各有千余份。
据了解,港大今年将为30名内地优秀学生提供每年16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另外为60人提供全部学费或一半学费两个级别的半奖。其中3名北京头名均获得港大全额奖学金。
理科头名可能入港科大
伴随北京3名高考文科头名花落香港大学,唯一一名理科头名的去向引人关注。记者昨天从部分港校获悉,梁思齐很可能选择就读香港科技大学。
据了解,梁思齐之前已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系,但他今年报考了港大、港科大、港中文。近日他先后参加了港大、港科大的面试。
记者昨天从部分港校负责内地招生的有关人士处了解到,梁思齐希望就读和化学、生物有关的学科,他还透露了选择就读港科大的意愿。
记者昨天给梁思齐发去邮件求证,但截至发稿时,记者没有接到他的回复。按惯例,港科大将为高考头名提供每年14万港元学费和生活费的全额奖学金。
晨报首席记者 罗德宏
北京文科头名
伊思昭
梁倩
朱竹
信息来源:2011-06-03《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1-07/03/content_103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