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质量就是保障公平”
--来自高考网上评卷现场的报道
晨雾 / 转贴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吴晶)14日下午3时许,北京某高校的一间电脑机房中,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一刻不间断地注视着电脑——通过切换显示的柱状图、曲线图,可以清晰地监控到正在这里进行的高考语文评卷工作的进度。
“通过高科技手段建立起来的监控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控每个大组、小组乃至每个评卷员的工作状态,确保每一道试题的评卷质量达到标准,降低评卷中由于主观因素导致的差错,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考生的权益。”担任语文科目评卷工作组负责人说。
设在北京某著名大学校内的评卷点承担着今年北京市高考的语文评卷任务。自9日开始,376名从高校和中学教学一线遴选而出的评卷员,就在这里开始紧张的评卷工作。他们将对71347份语文科目的有效试卷进行评阅。
为了避免人工评卷导致的误判、漏判、主观因素过重等情况,2000年陆续有省份开始使用网上评卷——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将纸介质答卷扫描生成图像,选择题部分由计算机对考生填涂的信息点比对标准答案自动给分,非选择题部分由评卷员在计算机网络上对考生的答卷扫描图像进行评阅给分。
根据网上评卷的程序设定,每一名评卷员在被指定负责试阅某一部分的试卷任务后,只能看到由电脑随机抽取并派发的试卷的某一题或某一部分,无法看到整张试卷。
记者在北京语文科目评卷点的作文评卷现场看到,不论考生的字体或书法如何,答卷内容都十分清晰,一目了然。每名评卷员都在全神贯注、逐字逐句地阅读着考生的作文,即使考生的字迹有些模糊,教师也能够借助计算机手段,进一步点击进行识别。
高考语文作文一直是高考评卷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高福勤说,今年是北京实施高中新课改后高考的第一年,语文试卷在命题中增加了延伸阅读的内容,和作文同属于主观题的范畴,这无疑为评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北京市按教育部统一要求在严格挑选评卷员的基础上,从制定评分细则、对评卷员进行岗前培训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确保评卷工作可以与命题工作相衔接,体现新课改后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与功能。
语文科目评卷工作组负责人说,自9日启动评卷工作以来,语文科目的评卷人员首先进行了为期3天的试评工作,大家通过对具体试卷的抽样评判,摸清了命题的思路以及评卷的难易点与区分度,最终经过充分的讨论,确定了科学的、适合操作的评分细则与说明,使评卷工作有了明确的标准和依据。
进入正式评卷程序后,所有评卷员被分成21个小组,其中11个组参加知识题组,10个组参加作文评卷,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全组进度及质量督察。整个评卷现场还有由专家组成的质检组,他们将根据电脑呈现的图表对每个评卷员、每个小组的评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全程监督。
每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都会对作文这种主观题的评分标准表示担忧。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评阅作文题时,同一名考生同一答题的两位评卷员所给的分数差在事先规定的差值内,计算机将自动取两个结果的平均分作为这道题的最终得分。反之,评卷系统将把同一道题随机分发给第三位评卷员,如果第三位教师所给分数与前两位评卷教师其中一位的分数差在差值内,计算机自动求平均分确定分数;如与前两位评卷员分数差均在差值内,则以差值小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题的最终得分;若两个分数差值相等时,取三个分数中较高的两个分数平均分作为该题的最终得分。如都大于规定差值,评卷系统则将该题的答案图片自动分发给学科评卷领导小组,由学科组长组织专家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数。对满分、高分、低分、零分、问题卷等都要进行检查。
“在这种双人评不行三人评,三人评不行小组评的多方评判机制下,高考评卷不会再出现由于评卷员个人好恶而产生的误判,也可以有效杜绝评卷员由于疲劳、懈怠而在给分时前紧后松的情况。”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教授冯伯麟说。
据悉,今年北京第一次实现了全科目网上评卷,不仅作文和主观题采用“多评模式”,在理科的非客观题中也实行这一做法。如此一来,即使一道物理或化学题的答案设计了多个给分点,考生的任何答题努力都不会被忽略。
截至今年,全国有28个省区市采用网上评卷,尚有山西、内蒙古、四川3个省份未采用网上评卷。为了规范各地的网上评卷工作,教育部自2008年以来已陆续下发3个文件,完善了网上评卷的理论、管理和技术规范,对试卷的答题卡印刷、图像切割、管理流程、信息安全、评分差值控制以及如何监控评卷质量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并给出详细的技术、测量参数。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坚持质量就是保障公平,网上评卷绝容不得一点含糊。”
信息来源:2010-06-14 新华网 /
教育频道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6/14/c_12222440.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