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命题需“百无一错”

(2010-06-14 22:30:22)
标签:

教育

高考命题

考卷

作文题

梁惠王

分类: 争议话题

■ 议论风生

高考命题需“百无一错”

 

晨雾 / 转贴 
 

 今年高考作文,四川卷的命题材料是:“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一个点绝不可能构成一条线、更不可能构成一个平面,这是常识性的问题,公众认为高考题不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6月12日《楚天都市报》)

 

 针对公众的质疑和纠错要求,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一方面坚称“没错”,另一方面表示“谁对谁错没必要关注”。

 

 一个点是否能构成一条线、一个平面,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部分数学教师已指出,这种叙述是有错的,至少可以商榷。更值得商榷的,是那句“谁对谁错没必要关注”。

 

 考试比的是分数,论的是对错,如果说天底下有最需要、最应该关注对错的东西,大约非考卷莫属。一方面用考卷判断学生答题的对错,另一方面却要公众忽略考卷本身的对错,这样的双重标准很难服众。

 

 高考关乎众多考生的命运,考卷出现任何值得商榷之处,都会引来公众热议,不是一句“没必要关注”就可以推干净的。有关方面如此解释,恐怕面子上的考量更多一些,可高考作文题何等曝光率?想用“推字诀”遮掩,将会欲盖弥彰。事实上,高考作文题的瑕疵非但应该关注、争议,也的确有过先例。

 

 1983年,高考作文题首次出现漫画命题,给出的素材是一幅题为《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的漫画。一些教育界、绘画界人士指出,画中对地下水的表现形式不科学、容易引起误导。对此,出题方坦诚确有欠妥之处。

 

 考卷是考核知识的标尺,标尺不准确,既不能准确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更可能在很大范围内造成误导。其实,这类错误往往是责任心不强造成的。2009年江西卷作文题是材料作文,采用的材料,恰是本人一篇杂文《圆明园铜兽首是不是国宝》,其中谈到“什么是真正国宝”时,笔者最初犯了一个错误,将“比宝”的双方误作梁惠王和齐君王后,而事实上是梁惠王和齐威王。

 

 笔者发现这个错误后,曾立即在自己的网站、博客上更正致歉,即使出卷人未发现笔者的更正声明,叙述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古文是《史记·田齐世家》里的一段,不仅在高考、中考里出现过至少3次,至今仍被列在“初中文言文课外语段”里。出卷人如果认真一点,不难发现这个笔误并及时纠正过来。

 

 所以,对高考题存在的争议,与其回避,不如正视,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陶短房(学者)

 

信息来源:2010-06-14《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6/14/content_112565.htm?div=-1

 

相关链接: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
网友炮轰四川高考作文题“无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罗欣

 

    一个点能否构成一条直线?如果拿这个问题考中学生,他们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不能。但是,在今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中,命题者称: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网友炮轰:短短两句话反映了出题者的无知。

 

    网友:这样的高考题是考生的悲哀

 

    2010年高考四川卷语文作文题如下: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被指“无知”的高考作文题上网后,立刻引发热议。有网友称,可能参加高考的学子都知道,一条线是由无数多个点构成的,所以,“一个点”是不“可以构成一条线”的,也不“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更不可以“最后构成立体”。

 

    还有网友表示:“这样的逻辑思维和知识水平,居然来出高考作文题,真是广大考生的悲哀!”

 
 重点中学数学教师:表述的确有常识性错误

 

    华师一附中数学高级教师、奥赛教练帅建成认为,四川高考作文题的说法,确有常识错误。合理的数学表述应该是“点移动构成一条线、线移动构成一个平面、面移动构成几何体”,或者“线是点的集合”。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我们认为命题没有问题”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他们认为“没有问题”。

 

    此负责人说,对于任何问题大家都可以议论,对问题的看法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至于网友对四川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的议论,表明大家对高考的关注,这是件好事情,至于谁对谁错,没必要关注。

 

    教育专家:高考命题出错会误导考生

 

    著名语文教育家、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首届武汉市“十大名师”洪镇涛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上有问题,走的是八股文路子,以四川作文题为例,让考生去诠释一个常理,是关着门出题、冥思苦想的结果,也因此出现了这种常识性错误,很不应该。

 

    “高考命题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应避免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华师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周文涛说,语文试卷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若让命题者把每个学科的知识都弄清楚也不太可能,但这不能成为出错的理由,“高考有命题和审题。当语文命题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时,要请专家进行分析和审核,让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周文涛特别指出,近些年有些不好的风气,认为社会不应该将严肃的高考题拿出来讨论和质疑,“正是因为高考很严肃,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若拒不认错,会对考生造成误导。”


信息来源:2010-06-12《楚天都市报》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612/ctdsb1096058.html 

 

晨雾点评:

 

    晨雾的看法,四川省的这道高考作文题,叙述上确实存在常识性错误,也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师的数理基础较差。但是考生在碰到这类题目的时候,即使发现其数学常识上的错误,当时也不要去钻那个牛角尖。因为这道作文题目的基本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实际上是要你通过点、线、面、立体等几何关系,全方位思考人生哲理。总体来说不偏不怪,审题不难,很容易理解命题老师的思路。

 

    尽管如此,高考是十分严肃的国家考试。当我们的高考在要求学生严谨答题的时候,对自己的命题水平和命题的严谨性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不仅不承认命题有问题,而且还说“谁对谁错,没必要关注”,确实是令人失望。虽然我理解他们的意思,这道题目谁对谁错都不影响题目的理解。

 

    到美国去读理工科研究生都要通过一个叫GRE的“英语”考试,这里英语两个字带上引号,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纯语言考试,因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做并不太难的“数学题”,只是如果你的英语好,就比较理解题意。据说这个考试命题也有过出错的情况,出错了题目,考试机构会公开道歉。

 

    让我们的官员认错是很难的,更不要说道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