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承认校长推荐实为提前掐尖

(2009-11-27 16:39:28)
标签:

教育

校长

北大自主招生

袁潇

中国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重庆晨报报道:

北大承认校长推荐实为提前掐尖

 

晨雾 / 转贴

 

北大,你以改革之名忽悠公众

 

  文/胡伟文

 

  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质疑声中,北大终于承认:推出校长推荐,是为掐尖。顷刻间,质疑变成愤怒:北大,你咋会如此亵渎改革、愚弄公众!

 

  改革,一个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词。正因其令人怦然心动,有些人就借此为幌子干些利己的勾当。这次是北大,被无数国人捧为圣殿的北大:号称创新自主招生,实乃提前掐尖。

 

  改革的目的主要有二:提高效率,实现公平。可北大处心积虑推出的推荐制,几乎是反其道而行之。

 

  先说效率。北大此举,闹得沸沸扬扬,全国无数人围着北大转。北大的确如愿了,掐到了正常高考都能上北大录取线的特优生,可同时扰乱了高考的秩序,提前打响招生大战,必将耗费更多人力物力。而公开大张旗鼓掐尖的隐性影响,会造成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埋没大量优秀人才:北大,不是所有学科都一流,现在却想掐完所有的尖,事实上会形成“一流学生上二流专业”的现象,这不是在降低整个国家的育才效率吗?

 

  再说公平。北大凭着悠久的历史,凭着国家的巨额投入,成长为中国超一流名校,的确能一呼百应。可如果把这种优势用于掐尖,显然破坏了社会公平,不仅有欺压其它高校之嫌,而且明显歧视中学和学生。北大在13个省市挑选的39所中学,全部是大城市的重点校,正如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所说,北大此举“必将使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学生进入北大的道路更窄,教育更加不均衡”。

 

  当所有中学都推荐清一色的成绩特优生时,人民还指责校长们没有慧眼识珠、不敢担责、浪费指标,有违北大改革的初衷,没想到却是正中北大下怀,入了北大圈套。

 

  当全国人民都纷纷为北大献计献策如何完善“中学校长推荐制”、期待高考继续创新时,没想到是热脸贴上冷屁股:人家“改革”的目的,与高考创新无关。

 

  北大,你愚弄了全国公众!

 

  如果不是唱双簧,教育部称“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系有益尝试”,恐怕也是被忽悠和愚弄了。

 

  如果事先有知,估计全国的400多位中学校长不会一窝蜂地接受北大的“检阅”,以期得到北大的钦点,获得推荐权。因为事实上,这个推荐权已成校长们手上的炭圆———不管推荐特优生还是偏才,都会挨骂。

 

  如果明年北大依旧如此掐尖,估计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冷遇。其实,现在人民的心,已经被浇得冰凉。

 

  北大,你不该愚弄公众。你的光环,何必靠网罗尖子生来衬托?你既然一贯坚持独立精神,又何必用“独自掐尖”来对抗清华、上海交大等5所大学的“一起吃肉”?

 

  有名人说,建世界一流大学靠的不是大楼。其实,也肯定不是靠掐尖。北大,你享受了那么多的国家政策优惠,可在全球的大学排行榜上依旧靠后,是否因为你在教学和学术的创新上费心太少、而在浮躁地掐尖和制造噱头上费力太多?

 
信息来源:2009-11-27《重庆晨报》
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

 

北大承认是提前掐尖
录怪才还需创造条件
“校长推荐制”是为了应对清华“五校联考”,抢夺优秀生源

  
  校长推荐上北大学生 后续 

 

    本报讯(记者黄晔  实习生董进)今日,首批北大推荐生名单将初审确定,下周一(30日)将在北大招生网上进行公示。昨日,记者了解到,北大已经承认,此举是应对清华五校联招,提前抢夺优生资源。

 

意在抢夺优生资源
 
    近日,北大一位老师透露,“中学校长推荐制”是为了应对清华“五校联考”的权宜之计。所以,前天教育部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坦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其实不是改革。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应对清华“五校联考”的“制胜奇招”。就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前不久,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5所著名高校招生部门刚刚决定,在2010年实行“五校联考”。通用测试部分,由这5所大学共同出题,高校特色测试和面试由各校自主决定,通过者,高考录取中享受该校30分的优惠。
 
    “这一轮考试里,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所学校。我们在29个省市都设了考点,学生也不用奔波。”清华招办相关人士认为,这跟以往清华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没有本质的不同。

 

生源争夺由来已久
 
    然而,北大很多人对“五校联考”的看法却不同。北大一位老师透露,北大如此迅速地出台“校长实名推荐制”,绝不仅仅是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探索,“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名校,生源争夺由来已久,为了减少‘五校联考’可能对北大造成的生源影响,北大也马上公布了‘中学校长推荐制’。”

 

录怪才需另造条件
 
    “中学校长推荐制”首批试行的13省市39所中学,已经把优生材料提交给了北大招办。
 
    记者了解到,为显公平,河南实验中学将学校纪委引入推荐过程中,并且“面试全过程都有录像,以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开、透明”;深圳中学以公开、透明的公开答辩方式,从7名学生中选出3人进入校长推荐名单;重庆巴蜀中学则独树一帜,请来市公证处两位工作人员现场公证。
 
    而北大招办承认,对那些偏才、怪才的学生,只有在某一学科超常,并得到北大相关学科专家认可,北大招办才可能会创造条件让这类学生入学。

 

信息来源:2009-11-27《重庆晨报》
http://www.cqcb.com/cbnews/instant/2009-11-27/4811.html


推荐上北大结束5天公示 
推荐表已交到北大招办;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称,北大自主招生改革跟往年没太大差别

 

  昨日,重庆巴蜀中学、南开中学校长推荐上北大的6名高三学生结束了为期5天的公示。校长们已把他们签字的推荐表交到了北大招生办。

 

  26日、27日,北大招生办相关专家对学生申请资料进行审核,30日在北大招生网上公示初审合格学生名单。

 

  此外,在教育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北大自主招生改革其实跟往年没有太大的差别。

 

  面试无过多特殊准备

 

  昨日中午放学,我市6名“北大推荐生”跟往常一样,忙于紧张的高三备考学习,手机几乎都处于关机状态。

 

  南开中学邓思圆的班主任称,“对于接下来的面试,邓思圆并没有做过多特殊的准备。我认为面试所需要的是学生学习全面发展的积累,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就好。”

 

  巴蜀中学的袁潇已获得了保送生资格。抽中午吃饭时间,记者问袁潇今天感恩节准备如何过,“学习很紧张我没注意到。”袁潇略加思索后说,“我住读,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可能会发个短信给他们。”

 

  媒体质疑破坏教育均衡

 

  在昨天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媒体对北大今年实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颇有疑问。有记者质疑:从校长实名推荐的指标分配来看,还是比较集中在教育资源非常强势的一些地方的高中,这和袁部长提出的教育均衡化的思想是不是有冲突?有记者问,这几年在高校推荐制的制度下,教育部有没有对优秀的学生有一个认定的标准,是成绩第一,还是在某一个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特长?关于校长推荐,会不会在今后的试点中在全国高校进行推广?

 

  教育部作回应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北大从2003年就开始进行自主招生了,从具体的操作环节上来讲,没有太多的差别。只不过有一点区别,原来是学生可以自荐,还可以学校推荐。今年除了自己推荐和学校推荐以外,加了一条校长实名推荐。我想校长推荐也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他会征求老师、班主任、同学的意见,同时还要在学校进行一定范围的公示,这项改革从具体操作上来讲,和往年没有太大的差别。

 

  教育部称,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在一些学校当中试点进行自主招生的改革,到2009年大概是76所。

  (记者 黄晔 实习生 董进)
 
信息来源:2009-11-27《重庆晨报》
http://education.cqnews.net/jrjy/jydt/200911/t20091126_3815165.htm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北大教师称校长实名推荐意在争夺生源

 

“校长实名推荐”背后的生源争夺战

 

  北大想探索新的自主招生办法,而校长推荐是一种国际潮流,但是北大在这个时候如此迅速地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应该说跟“五校联考”有直接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尼 | 北京报道

 

  这两天,北京大学老化学楼121号北大招生办本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所有的人都在询问一件事:北京大学刚刚对外公布的“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与以往的大学自主招生办法不同,“校长实名推荐”,第一,中学和校长的资格需要北大认证;第二,被推荐学生通过北大审核后,无需笔试直接面试。

 

  面试通过者,可以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而其中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以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这种类似于很多西方大学“校长推荐制”的录取形式,向许多做着“北大梦”的中学生敞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当然,这条通道并非“一视同仁”。

 

  在“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申请审核环节中,北京大学招生办共收到了来自全国400余所中学的申请,经过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后,最终确定了13个省39所中学的校长入围。

 

  “校长实名推荐”是否公平公正?会不会引发另一种教育腐败?入围的39所学校是如何确定的?……各种质疑接踵而至。

 

  北大校机关的一位老师向本刊记者透露,北大如此迅速地出台“校长实名推荐”,绝不仅仅是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新探索这么简单。

 

  生源争夺是真正用意

 

  就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前不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著名高校招生部门刚刚决定,在2010年实行“五校联考”。通用测试部分由这5所大学共同出题,高校特色测试和面试由各校自主决定,通过者,高考录取中享受该校30分的优惠。

 

  “这五所学校都是国家首批‘985高校’。”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尹佳说。

 

  “这一轮考试里,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所学校。我们在29个省市都设了考点,学生也不用奔波。”尹佳认为,这跟以往清华大学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没有本质的不同。

 

  “这是给学生们多次选择的机会。即使学生参加了考试,没有被他申请的这两所学校录取,他拿着这个考试的成绩去找其他学校,应该也是有帮助的。”尹佳解释说,“而且,我们一般不强调‘五校’。”

 

  然而,北大很多人对于“五校联考”的看法,和尹佳所说的大不相同。

 

  “‘五校联考’打破了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原有的平衡,类似于一个‘小高考’,北大明年的生源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北大的一位老师说。

 

  他说,对于自主招生的探索是教委提出来的,但是各高校采取什么具体办法,一般不用通过教委批准。“像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生源争夺由来已久,为了减少‘五校联考’可能对北大造成的生源影响,北大也马上公布了‘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大想探索新的自主招生办法,而校长推荐是一种国际潮流,但是北大在这个时候如此迅速地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应该说跟‘五校联考’有直接关系。”这位老师说。

 

  从北大招生网上的信息可以看到,今年11月21日至25日,获推荐的学生要在北大招生网填写报名表,经中学校长实名签字盖章同意后提交申请材料。11月26日至27日,北大将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审核学生资料。

 

  也就是说,今年年底之前,谁能够获得被批准合格进而进入面试阶段,应该会水落石出。

 

  虽然尹佳强调说,教委规定,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必须在寒假之后,但是北大校机关的这位老师也透露,“一般如果是校长推荐了的,因为没有笔试,面试的通过率应该是很高的。”

 

  也就是说,获得北大认可的推荐名单,在年底前应该就可确定,这比“五校联考”早了一个多月。

 

  如何确保公正

 

  对于校长实名推荐,大家的质疑声之一,就是通过北大认证的这39所学校是如何确定的,对于没有推荐资格的其他中学,公平性何在。

 

  从已经公布的39所学校的名单来看,仅江苏一省就有10所中学入围,北京、湖北、湖南、浙江各有三四所学校获选。

 

  据称,这个名单是北大参考了每年在各地中学录取学生的情况确定的。而且现有的方法只是试行,肯定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大家热议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校长推荐的公正性。

 

  因为没有笔试,而面试的通过率又很高,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得到了校长的推荐信,就等于是得到了北大录取降低30分的优惠。而对于中学校长来说,这个权力所带来的各种诱惑和压力,可能会很大。

 

  对此,北大方面要求,递了申请的中学,必须在本校范围内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信息和推荐理由进行一星期的公示,接受各方监督。而在实际运行中,校长们必然还要面对更多考验。


原载:2009-11-2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信息来源:2009-11-25 新浪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1-25/101219123715.shtml

 

晨雾点评:

 

    北大的这一着棋确实厉害。如果看作是一场比赛,北大在比分一时落后的情况下,不仅一举扳回了比分,而且遥遥领先。北大只用了一纸通知,全国最优秀的高中都心甘情愿地认真为其选拔数一数二的学生。全国民众对公平公正的担心更是帮了北大的忙,在舆论压力下,各个高中校长使得这场选拔结果更加如北大的心愿。

 

    消息是“北大校机关的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的。北大应当会很恼火,怎么会出这么个“叛徒”?不知北大会置之不理?还是矢口否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