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

(2009-11-27 09:23:00)
标签:

教育

偏才

怪才

北京四中

陈琳琳

南京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媒体综合报道: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

 

晨雾 / 转贴

 

中国青年报:

北大挨骂成了好事

 

    北大试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出台后,不论来自网络媒体和还是传统媒体的反应,大多数都是担心、反对,甚至批评。在近年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中,这两类媒体舆论倾向比较一致、“草根”群众与主流精英倾向也比较一致的情况,殊为少见,此事算是难得的一例。

    就是在这样的一片质疑、反对声中,在充满“狗仔队”精神的当地都市媒体全方位监督之下,中学校长们开始行使他们的推荐权力了。可想而知,已经报道出的推荐人选情况也已经初步表明,校长们的推荐是公道的,“无私”的。尽管有人批评他们推荐的尽是“全优生”,没有“偏才怪才”(其实针对这类“偏才怪才”,另有单科竞赛获奖者加分甚至免试保送等早已实施了近30年的补救手段),“浪费了名额”,但至今还无人指控他们涉嫌舞弊。

 

    在北大的招生改革以前,各地重点中学的校长们并不是没有推荐之权,或者推荐权太小。如今北大对这些“校长推荐生”的政策也不过是加30分,现实中,政策上完全由中学当局自主决定加10分、20分、30分甚至免试保送的情形,早已有之。但还从没有一项举措,获得眼下“校长实名推荐”的公信度——因为,还从未有一项举措,受到如此严密、有力的监督。即使免试保送一个学生进北大,其透明度、社会关注度,也要比这项仅加30分的举措小得多。所以,确确实实,北大迈出的第一步,已经取得了与多数民众(包括我本人在内)预期相反的成功。

 

    被广泛赞誉、寄予高度期待的改革,往往最终什么都搞不成——我大胆预测,朱清时院士在南方科大搞的改革,目前基本已经注定将要失败。北大这项被广泛质疑的改革新政,反而能变成一件结果很好的事情,这并不说明提出质疑的多数人愚钝蒙昧。恰恰相反,质疑者应该与改革的首倡者共享其功。同样是这批校长,如果没有强大的舆论压力和透明度,他们推举出来的完全可能是另外一批学生。而只要有了目前这种力度的监督,即使推荐者不限于中学校长,放开让其他社会各界“写条子”(如美国高校的惯例做法),也不会有多少私弊的空间。省长如果在他的扶贫联系点上发现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实名推荐啊!在高度透明的环境下,没有人会因此指责他以权谋私。

 

    北大“歪打正着”的成功,给了我们以信心。只要把针对北大的这种监督力度、这种完全彻底的公开透明、这种质疑精神,推广到所有令民众生疑的“加分”、“免试”、“机动名额”等等环节中去,让“阳光高考”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角落,那么,被社会视为“第一难”的高校招生改革,其实怎么改都不难。真正难的,只是某些人总想着为权力保留那么一两个“暗箱”吧。

 

(刘健) 

 

信息来源:2009-11-27《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27/content_2956271.htm

 

京华时报:

各地中学上报北大学生成绩优异不见偏才怪才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陷入尴尬处境。湖北省三所高中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5名学生均在成绩最优秀学生之列。这引起有关教育专家的担心:在社会公众事关教育公平的疑虑下,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只能导致矛盾下移,在巨大压力下,如此自主招生难有“自主”,难以产生理想的政策效果。

 

    >>现状

    实名推荐表尖子生集结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陷入一种尴尬处境。因为推荐名单陆续公布后,显示大多数人仍以分数论英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湖南、河南、陕西、吉林和重庆等地中学推荐的学生,无不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难见偏才或怪才脱颖而出。这是否偏离了改革初衷?“校长实名推荐”究竟该推荐什么样的人才?

 

    北大招办日前称,“实名推荐制”是自主招生的方式之一。推荐中学须在本校内对推荐学生的信息及推荐理由进行公示;北京大学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公示。

 

    怪才难界定校长压力大

 

    “在舆论的关注和压力下,推荐一个‘怪才’需要非凡的勇气。”南京一所不愿具名的名校校长表示,“什么是怪才?单科成绩优秀,学科竞赛获奖,还是创新能力突出?似乎很难具体界定。”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红霞说:“究竟选拔全才还是偏才,应该把选择权交给中学校长,社会不应给他们造成太大压力。”

 

    >>支持

    怪才选拔也得看成绩

 

    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周俊表示,推荐试点的第一年以稳为主,偏才怪才的选拔也需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匡超说:“我觉得,中学校长举荐学生到北大是输送优秀人才,而不是对文化考试成绩不够的人助学加分。”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谷力表示,实名推荐制在许多国家实行,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运行良好的保障。“一项改革措施,不可能只有益处没有弊端,关键是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它,以严格的要求执行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

 

    >>批评

    北大将难题踢给中学

    浪费指标锦上添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目前这些推荐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考上国内顶尖大学,这样的推荐,浪费指标,只是锦上添花,不能产生推荐政策的应有效果。乔新生认为,这样是把难题踢给了中学,不是权力下放,而是矛盾下移。

 

    北大有自我炒作之嫌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教授称,北大的推荐制有自我炒作之嫌。“即使推荐成功也只能降30分,像出了多本小说的少年作家蒋方舟这样的考生,校长不敢推荐;写出古体长诗的考生周海洋,推荐了也没用,因为他的分数差得太远。这样四平八稳的推荐意义不大。”

 

    阳光公示难挡权力寻租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扬生认为,推行这样的改革“形式重于内容”;而且即使有着阳光公示制度,也难以防止权力寻租的现象。南京一所名校校长说:“一旦所谓的怪才获得推荐,肯定将面临公正性质疑,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是不是怪才谁说了算?”

 

    >>建言

    应推荐考不上的

 

    我认为,要推就应当敢于推那些正常高考是考不上北大的,但又有特长、有个性、有潜质的学生,甚至是偏才怪才。有责任就是要担风险,高中校长不用担心因依据一定标准推荐的人不被选中而浪费指标。二是北大要敢于担风险,你认定的人才苗子,也可能培养不出人才来,而不是担心社会的各种争议。——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

 

    小打小闹不如降200分

 

    作为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有影响力的高校,北大改革的步子应当再大一些,要拿出当年蔡元培的气概来,现在这样小打小闹,意义不大。对于看中的特殊人才,学校应当降低门槛,降个200分又如何?

 

    自主招生改革要考虑,一是与正常高考有什么本质区别;二是对于中学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影响;三是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何促进。——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教授     本版据新华社电

 

信息来源:2009-11-27《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9-11/27/content_488271.htm

 

北京晨报: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追踪
四中推荐生 年级前三名落选
5名推荐生今天公示 入围学生“健康阳光”

 
    晨报讯(首席记者罗德宏)备受关注的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已步入学生审核环节,一直没有披露推荐生名单的北京四中今天将公示5名入围者的名单和个人材料。记者昨天从四中获悉,这些入围学生“健康阳光”,综合素质优秀,各具特点。学业成绩均属于考北大“没问题”的前50名,不过年级前3名并未入围。

 

  意志坚强学生入围

 

  “入围的既有全才,也有优才。”北京四中有关负责人介绍,5名推荐生给人的印象“很健康、阳光、努力”,各有特色。有的是学生干部,组织能力很强;有的单科成绩特别优秀,在竞赛中多次获奖;有的意志品质坚强,坚持做好每件事情,精神很执著。其中有位学生高一期间病情较重,长时间在家自学,但他意志坚定,学习成绩也非常好。

 

  相比不少中学推荐学业成绩数一数二的尖子,四中的推荐稍有区别。虽然年级前3名均未入选,但入围的5人成绩都在前50名,有的还进入前10名,按实力考北大基本没问题。

 

  北京16名推荐生已确定

 

  伴随四中5名推荐生名单最终出炉,本市4所名校的16位推荐生全部“水落石出”。其中北师大二附中和北大附中女生优势明显,而四中的5名学生中3人是男生。人大附中推荐生名单已在校内公示,但并未对外透露学生的详细信息。

 

  按照程序,今天将是北大审核学生材料、确立初审名单的最后一天。预计今天下午,四中将把推荐生名单上报给北大,赶上申请的“末班车”。

 

  ■声音

  北大掐尖“可以理解”

 

  全国39所中学推荐生名单公布后,人们发现绝大多数入围学生学习成绩拔尖,有人开始质疑:北大的推荐制成为提前“掐尖”,招生改革变相沦为生源竞争。

 

  本市部分中学名校负责人昨天表示,北大推荐制的确带来“掐尖”的实际效果,不过这“可以理解”。按照现有教育培养模式,所谓的奇才、怪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层层淘汰掉了,而且如果推荐一些特点突出、学业成绩不太全面的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还要面临社会较大的压力,因此最终入围的大多数是成绩优秀的学生。
 
信息来源:2009-11-27《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09-11/27/content_145764.htm

 

北京日报:

北大今日完成实名推荐审核
下周网上公示名单

■本报记者 刘昊 贾晓燕 实习生 骆倩雯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  
高微/图新华社发  
  
  按照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时间表,今天北大将完成对“授权”校长们所推荐学生的审核工作。下周一,初审合格的学生名单和相关信息将在北大招生网上进行五天公示。

 

  被推荐学生均特长突出

 

  “您拨叫的电话已转入秘书台……” 昨天下午6时,当记者再次拨通四中校长刘长铭的手机时,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自本月16日拥有推荐权的四中被公示至今,刘长铭只接过记者一次电话,其余都转入了秘书台。今天是北大审核学生材料的最后期限,但昨天下午4时30分,记者在四中校门口采访到的10名高中学生却均表示,没有看到被推荐学生名单在校内公示。

 

  与四中的神秘相比北师大二附中表现得较为开放,率先公布了3名被推荐学生名单。他们分别是该校的学生会正副主席和文科第一名,学习成绩均名列全校前十名。两名学生会干部,一个策划组织过学校的大型活动,沟通能力很强;另一个是学校校刊“三色草”的主编。而文科第一名则多次参与过模拟联合国活动,还代表学校去过香港、英国,英语能力突出。

 

  到昨天为止,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和北师大二附中推荐的学生名单已全部确定,这意味着在四中的推荐名单出炉之前至少有11个学生获得推荐资格。知情人士透露,与其它学校相比,四中入选初选名单的7名学生成绩可能不会特别突出,不过也是“相当好”,“凭实力参加高考上北大没问题”。

 

  推荐标准是“综合素质优秀”

 

  尽管校长们对于入选学生名单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他们对于评选的大体标准却很统一,即“全面发展而非死读书”。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说,她推荐的是综合素质较好,而且在体育、艺术、写作等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否则,即使降30分也考不上北大,岂不浪费了推荐名额?”在这个前提下,人大附中是通过学生自荐、班主任推荐和家长推荐三种方式确定学生名单的。

 

  北大附中对于学生自荐和推荐的条件是:综合素质优秀,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组织能力强;学业成绩优秀。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特长突出者优先。最终,学校是采取“学生投票结合老师评判”的方式来确定人选的。

 

  初审预计“淘汰率”不高

 

  昨日,北大招办已开始组织专家对“获推”优秀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与此同时,北大相关负责人的通讯工具也进入“禁声”状态。北大招办昨日并未透露审核的进展情况,只表示一切会按程序办。

 

  今年北大拟通过校长推荐制招收的学生控制在所有本科招生计划的3%以内,即100人以内。而北大给予39所中学的推荐名额最多只有92人。由此推断,如无特殊情况或明显劣势,被39位中学校长推荐的绝大多数优秀生都能通过“初审关”。

 

  从往年北大自主招生初审情况看,学习成绩年级排名靠前,通过学科竞赛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更受北大青睐。北大招办透露,优秀学生的申请材料最忌泛泛而谈,学生在提交各种竞赛奖项、成绩单和社会工作证明之外,还应该尽力展示个人特点和优势。这样的申请材料才能让专家感受到学术潜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初审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

 

  面试题没有标准答案

 

  校长推荐的优秀生,如通过初审,将可以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与通过“校荐”和“自荐”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相比,这是“校长推荐生”们唯一的优惠。在北大招办看来,这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保护,降低考试风险,避免一些优秀学生因为一次考试而失去上北大的机会。

 

  据透露,通过初审的考生将在北大进行集中面试,面试将从自我介绍开始。考生们将组成若干小组,由来自北大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相关院系的多位教师一起进行面试。面试老师将与考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对话”,同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面试话题涉及课本知识、生活常识、新闻时事等多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关注程度。北大提醒考生,面试大部分试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考生不用死板应答,而应该利用面试的机会更好地展示自己。

 

  “实名推荐制”推出了啥?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高考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但随着推荐学生的名单陆续公布,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实名推荐又成拼分数?

 

  湖南、河南、陕西、吉林等地校长推荐的学生,无不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即使不用推荐和降低30分录取,也能考上北大,推荐这些人等于浪费名额!”社会舆论发出质疑。

 

  但是获得推荐资格的校长们各有苦衷,面对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担忧和媒体舆论的压力,学校只有推荐最优秀的学生才能令人信服,没有异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目前这些推荐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考上国内顶尖大学,这样的推荐浪费指标。但中学校长很为难,选哪个都难服众,因为没有标准,不得不回归到考试成绩这条硬杠杠。

 

  不敢推荐偏才怪才?

 

  “在舆论的关注和压力下,推荐一个‘怪才’需要非凡的勇气。”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名校校长表示,“什么是怪才?单科成绩优秀,学科竞赛获奖,还是创新能力突出?似乎很难具体界定。”

 

  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认为,要推就应当敢于推那些正常高考考不上北大,但又有特长、有个性、有潜质的学生,甚至是偏才怪才。面对这种建议,一位中学校长无奈地表示:“非不能也,实不敢也。”

 

  监督体系尚需配套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实名推荐制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扬生认为,但是从实践来看,在当前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推行这样的改革“形式重于内容”。

 

  “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相应的诚信体系、监督制度和选拔程序等作为配套。”来自教育界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刘林认为,在当前的国情下,北大的招生改革不值得推广。如果清华等其他一流大学纷纷效仿,公布一批各自认可的“名校排行榜”,必然助长“择校风”,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综合新华社 RB160

 

  “校长推荐”

  实为“中学推荐”

 

  自从北大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后,社会上就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一新举措实为“换汤不换药”。纵观近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方式,这一看法也并非毫无道理。

 

  其实,“中学推荐”一直是高校颇为依赖的自主招生方式。“校长推荐制”只是比“中学推荐”更进一步,将往年只需在学生申请材料上签字确认的校长们推到前台,实行实名推荐。其实,实质上还是“校荐”、“自荐”形式的延续,招生比例也保持稳定。

 

  事实上,无论是否实行校长实名制,实际操作中几乎没有哪位校长肯“独揽大权”,几乎都是发动全校师生的力量。因此,今年的“校长推荐”实际上还是“中学推荐”。

 

  两市属高校

  明年有望自主招生

 

  明年高考,本市有望出现首所可自主招生的市属高校。自2003年高校开始自主招生试点,7年间,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在京高校已从最初的5所发展到今年的19所。目前,北京工业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均已向教育部提出了自主招生申请,正等待批复。

 

  据透露,两校准备的自主招生方案中均有“中学推荐”的影子。如果得到批复,北工大计划拿出百余个招生计划用于自主招生,其中三分之二投放在北京,三分之一投放到全国,主要依靠北京和全国部分省市的示范高中校推荐考生,经过中学和高校的双重审核,最终认定考生资格,给予录取优惠。而首师大也将给予中学推荐权,优中选优。RJ063 RJ066

 
信息来源:2009-11-27《北京日报》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html/2009-11/27/content_208495.htm

  

京华时报:

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追踪
16名北京学生获得校长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灵)昨天,北京四中正式确定了5名进入北大校长推荐制的学生名单,至此,北京4所参与推荐的高中全部确定人选,共有16名北京学生获得推荐资格,每所中学都使用了北大所允许的最大推荐额。

 

    北京四中是此次参与推荐校中拥有推荐名额最多的两所学校之一,手握5个名额,四中校长到底是满额推荐还是“没有不合适的就不推荐”备受社会关注。

 

    当北师大二附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3所中学纷纷公示后,北京四中一直没有对外发布消息,直到前天才确定了推荐的5名学生人选,但截止到昨天学校里却没有贴出详细的推荐人公告。有消息称,北京四中将延期公示校长推荐制名单。

 

    据悉,获得此次推荐资格的5名学生并非是“偏才怪才”,都是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代表。在正式确定名单之前经过了学生自荐、教师推荐,以及学校领导小组审核等一系列严格的过程。

 

信息来源:2009-11-27《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9-11/27/content_488234.htm

 

新京报: 

北京四中确定5推荐生名单
但未对外公布;南京一中学申请延期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北京四中昨日确定5人推荐名单。前日,华南师大附中、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大庆铁人中学、天津南开中学和耀华中学均确定了最后名单。

 

 5中学名单确定但未公布

 

 不过,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天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和浙江镇海中学均没有对外公布自己学校的推荐名单。南京外国语学校申请延期推荐,而乌鲁木齐一中尚不明确最终情况。

 

 据当地媒体报道,广东华南师大附中确定的三人推荐名单是邹佛灵、梁昊和陈琳琳。其中邹佛灵曾获得全国数学联赛第一;梁昊一直排在全年级前5名并有炒股的爱好,还获得了今年11月的第二届丘成桐数学奖13省市所在的南部赛区三等奖;陈琳琳曾在初三写长篇武侠小说。铁人中学的推荐生是刘熠、张一楠、邸博雅。校方解释称,这经过学生自荐、班级推荐等过程。

 

 北大下周一公布初审名单

 

 依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程序,北大将于今日对推荐生进行初审,并于下周一公示初审合格学生名单。推荐生若经过初审,将可免笔试直接参加自主招生面试。据北大此前公布的“流程详解”介绍,面试话题涉及课本知识、生活常识、新闻时事等多个方面。大部分试题都是开放性的,考生不用死板应答。

 

 ■ 相关链接

 

 ●未对外公布名单学校

 人大附中、北京四中、

 天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和浙江镇海中学

 

 ●申请延期推荐学校

 南京外国语学校

 

 ●部分公布名单学校

 学校                 名单

 华南师大附中         邹佛灵、梁昊、陈琳琳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   关义金、任书琦、杨晓旭

 大庆铁人中学         刘熠、张一楠、邸博雅
 

信息来源:2009-11-27《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11/27/content_35749.htm?div=-1


北京晚报: 

校长释疑“不推尖子生”
北大招生网详解面试攻略:5人一组 面试50分钟
 
  
  本报讯(记者李莉)昨天下午,四中终于确定了校长推荐的5个名额。北京16名“校长推荐上北大”学生全部产生。

 

  与其他3所学校相似,四中的推荐名额也没有给所谓的“尖子生”。学校的前3名均未入选,但入围的5人成绩都在年级前50名。四中有关负责人介绍,5名推荐生有的是学生干部,组织能力很强;有的单科成绩非常优秀,在竞赛中多次获奖;有的意志品质坚强,坚持做好每件事情,精神很执著。其中一位学生高一期间因病长时间在家自学,意志坚定,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对于“不推尖子生”,校长们认为无可厚非。因为有推荐资格的四所学校,每年能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数量众多,北京四中和人大附中每年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均超过150人,所以年级前50名绝对有被推荐的资格。

 

  也有校长坦言:尖子生因为自己考北大肯定没问题,所以学校不会推荐,否则也是对推荐名额的浪费。学校会认真选择综合素质高,又有一些特长的学生,把推荐的机会留给他们。

 

  北大表示,会充分信任中学意见,除非被推荐者有明显劣势,否则在初审中都会通过。最终获得校长实名推荐的申请者,相关信息也将从11月30日起在北大招生网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通过校长实名推荐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不需参加笔试,直接进行严格的面试。

 

  又讯 北大招生网根据近年参加自主招生和保送生选拔的同学及老师的经验,总结了“北大面试攻略”:面试是学生与一组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一定的话题进行讨论。5位考生一组,由3位老师一起面试。首先请同学自我介绍,老师会提一些简单轻松的问题请某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老师们可能会就考生的回答与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也有可能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追问。整个面试是讨论的形式,面试一个小组约50分钟。

 

  内容上,一部分试题考察考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熟练水平,另一些试题会从更加灵活的角度考察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如何区别两条外形一模一样的磁铁棒和铁棒”、“你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看待的”等。

 

  另一部分试题则来源于课本之外,旨在考察考生对于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关注程度。试题的来源非常广泛,从新闻时事到生活常识等,涵盖面广,考察全面。相信,对于拥有广阔知识面和良好综合素质的考生而言,回答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面试大部分试题都是开放性的,并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考生在回答时完全不必像在回答高考试题一样遵循过多的模式与套路,可以在试题要求的范围内开放地进行作答,并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J063
 
信息来源:2009-11-27《北京晚报》
http://newepaper.bjd.com.cn/bjwb/html/2009-11/27/content_208761.htm


北京晚报:

被校长推荐上北大的学生们
 
■本报记者 于 建 
   

  昨天,北京大学开始对全国各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资料进行审核,确定初审名单于30日公示。自从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可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的计划之后,此举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关注较多的还是到底什么样的学生能被推荐?今天我们走近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中三名被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学生,讲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希望为读者还原一个被推荐学生的全貌。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

  王娜  书法练就学习定力

  2010届理科实验班学习委员、校学生会主席、师大二附中“三帆奖”铜奖获得者。

 

  宽宽大大的校服、圆圆的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王娜看起来一点也没有校学生会主席的架子。这正是同学们喜欢她的地方,“特别爱笑,热情得没的说,她是俺们的好主席。”不过,如今王娜面临毕业,新一任学生会主席将接替她走马上任。

 

  健谈的王娜说起话来有滔滔不绝的架势,这可是她经过千锤百炼得来的,“原来初中的时候担任过学生会的职务,那时候讲个话都要事先打个底稿,然后低着头念,现在练出来了,布置学生会的工作已经很麻利了。”

 

  “她书法可好了!”同学们都在一旁夸赞她。的确,在北师大二附中博学楼的走廊上贴着对王娜的公示,里面说她“多次获得国际、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金奖”。王娜说,从小她就被爷爷带着去西城少年宫练习书法。可是新鲜劲儿一过,剩下的只是应付。不过练了几年之后,王娜渐渐在“应付”中爱上了书法,“这是一个陶冶情操的事情,现在我学习累了,就会写上几笔,然后心情就会特别舒畅,学习劲头也更足了。”

 

  “书法对我帮助挺大的。”如今的王娜定力十足,“让我在屋子里面坐上一天来学习,那绝对没问题,绝对是书法练就了我的学习定力。”书法不仅练就了她的定力,也帮助她竞选学生会的职务。在竞选的那一天,她在才艺展示中拿出了自己临摹的《兰亭集序》,博得掌声阵阵,征服了学生代表。

 

  “东风骠骑酒洒金泉醉卧千年一醒神州腾飞、二附学子情结阳关躬行千里齐心华夏扬威”,这是王娜有一年去东风航天城子弟中学交流的时候,自己写的一副对联。而在生活中,王娜更是包圆了自己家以及亲戚朋友家的春联,“一到过年的时候就忙活得不行,写完一家又一家。”

 

  “这真不得不说说我爷爷。”说起对北大的向往,王娜提及她曾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爷爷。爷爷经常对她说,北大人都是不甘于平庸的。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

  张理硕   文科男是个稀有动物

  2010届文科实验班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校刊《三色草》主编,师大二附中“三帆奖”铜奖获得者,古典吉他达到中央音乐学院业余七级水平,曾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乍看张理硕的名字,很容易联系到“理科硕士”,不过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科男。在2010届文科实验班全体31名学生中,只有4名男生,其中就有担任班长的张理硕。因此他们这些文科男被称为“稀有动物”,不过他还有个别称——兼职达人。因为他的职务实在是太多了——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校刊《三色草》主编等。“我就是个幸福的陀螺,幸福地旋转着。”张理硕幸福得青春痘都闪耀着光芒。

 

  在同学们眼中,张理硕不仅具备“领导者”的气质,文艺细胞更是很足。记得有一年新年联欢会,张理硕抱着吉他和班里的其他三个男生到各个班去巡演,主打歌曲就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如果放到现在讲,我们就是新一代的纵贯线”。此后,这个组合出现在北师大二附中的各个联欢会的现场。他们不仅能歌善舞,演小品也很在行。《文十男生》是他们主推的一个小品,剧情大概是被称为“稀有动物”的文科男生如何在班级内承担更大的责任。

 

  “不要更多,只要更好!”这是张理硕对文科男的概括。现在班里的重活脏活男生们都揽着干,女生们对他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

  兰天莹  没觉得学习是个负担

  2010届文科实验班学生,文科综合排名第一,曾三次参加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是2009年大会上全国仅有的8位大使之一。

 

  每天晚上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就去学习,一直学到11点半,这是兰天莹雷打不动的习惯,而且一坚持就是五六年。不过,她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这不,连《蜗居》都关注着呢,“现实题材,写出了年轻人的困惑和烦恼,大考之后我一定好好看看六六怎么揭露现实生活的,现实生活又是多么残酷的,郭海藻沦为小三不能一味地批评她,她的出现应该有现实原因的。”真不愧是文科综合排名第一,兰天莹说起当代文学作品来头头是道,架在鼻梁上的小眼镜因为话语的激动也一翘一翘的。

 

  如今的兰天莹还是更喜欢学习,她说学习就是她的娱乐生活,“像每一次解决一道数学难题,就有一种满足感,我真没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反而乐在其中。”兰天莹的学习成绩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不少同学都过来取经,有问如何安排作息时间的,有问学习技巧的,有直接问数学难题的。对此,她总是有问必答,同学们笑称:“这就是兰天莹的发布会,她是一个毫无保留的发布官员,有什么都告诉我们,没有一点客套话。”兰天莹对此称,大家齐头并进更好。

 

  兰天莹初中的时候就向往北大生活,那时候一位老师的话让她一直记着:“北大能给一个人什么?能给他的是改变社会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一个人自身的发展。”就是这句话让兰天莹憋着劲儿要上北大。如今已经被校长实名推荐,兰天莹的动力更大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兰天莹的老爸经常用伟人名句勉励女儿的一句话,如今又响在兰天莹的耳边。

 

  曾经三次参加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兰天莹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或许我将来真是一个大使呢!”兰天莹这个时候俏皮了一下。

 

  记者手记

  仅优惠30分  北大在作秀

 

  自从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可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的计划之后,引来了不少议论。到底是推荐“怪才”,还是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推荐那些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成为议论的焦点。

 

  根据披露的推荐学生名单来看,他们在学校里面无疑个个都是佼佼者,学业优秀不必说,社会活动更是频频参与。推荐他们上北大无可厚非。即使他们不受推荐,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考上北大也很有信心。但他们是否属于“怪才”,恐怕大家心知肚明。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弄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被推荐的学生将来还是要参加高考的,只不过将来通过面试后分数线能降30分。难怪接受采访的王娜说:“快给我们澄清一个说法吧,要不然大家都以为我们是铁定的北大人,连我的亲戚朋友都搞错了,还得一个一个地跟他们解释。”

 

  试想一下,一旦真的推荐“怪才”,如果他将来考不到北大的分数线,再怎么推荐也没有用。如此看来,校长们推荐学习靠前、综合素质颇高的学生的做法也情有可原。

 

  所以就有人说了,北大的推荐制仍然包含在以往自主招生范畴内,只不过是多了个校长推荐,有自我炒作之嫌。更有人说,北大的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些。现代社会多元化价值观不排斥甚至很需要“怪才”。给那些“怪才”直接降上200分又何妨?何必披上一个校长推荐的外衣呢? J180 王溦摄 J218
 
信息来源:2009-11-27《北京晚报》
http://newepaper.bjd.com.cn/bjwb/html/2009-11/27/content_20876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