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暴海归”回国抢饭碗

(2009-02-14 21:11:50)
标签:

留学

就业

海归

it行业

陆宇鹏

英国

教育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金暴海归”回国抢饭碗

 

晨雾 / 转贴
 
 
“金暴海归”回国抢饭碗 
 
电子信箱:wbkj@bjd.com.cn 传真:85202696 电子信箱:wbkj@bjd.com.cn 传真:85202696 插图宋溪H185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在海外留学的学子们纷纷回国找饭碗。据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中国留学生回国的人数增幅远超过出国留学人员。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去年,“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仅去年一年“海归”人数就超过了30年来的1/6。

 

  海啸迫人归。去年这批因金融风暴而返乡的海归们因此有了一个特殊的名称——“金暴海归”。陆宇鹏便是其中的一员。陆宇鹏2005年毕业于北京市一所普通大学,2007年,陆宇鹏辞去工作,出国留学。

 

  经过一年的海外留学生涯,因金融危机来袭,原本打算在英国谋职的陆宇鹏不得不放弃这一念头,于去年从英国返回北京。然而,留学生的光环并没有让陆宇鹏在求职的道路上一帆风顺,“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海归们回国就业时的真实写照。

 

  出国留学 只为充电

 

  与一些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被迫”出国的大学生相比,陆宇鹏曾经对自己的将来有很清晰的规划。他毕业后就很顺利地在富士通公司做销售,“这份工作虽然不能说很好,但足以满足我的生活要求,可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接触了不少人,我觉得和很多人相比,我的能力都要欠缺不少,当然这里面有些是先天的,可也有些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弥补,于是我决定出国深造。”

 

  在被问及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陆宇鹏说:“兴趣当然是最大的原因,我原先就是做销售的,我现在想转做市场,可以说是换了一个小方向,但没跑太远。”同时,陆宇鹏表示,经济条件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我当然也想去最好的学校,但是一方面我可能考不上,另一方面我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后来决定去英国,在英国读硕士只要1年,可以节省点时间和开支。”

 

  国外求职 难如登天

 

  硕士毕业之后,陆宇鹏也曾想过在英国找一份工作,但是按照当地的规定,如果要聘用外国人工作,老板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阐明为什么选择外国人而不聘用本国员工,说清楚了这个,还得再说明为什么不聘用欧盟范围内的员工。

 

  “这个申请的难度比拿个北京市户口还难,一般国内的留学生根本没戏。”陆宇鹏还告诉记者,他毕业的时候,正是金融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那时英国大部分企业都在收缩运营,很多企业都在裁人,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想找个对口的职位根本不可能。”

 

  自定底薪 每月四千

 

  和小陆一起出国留学的同学中,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回国发展。陆宇鹏刚开始回国找工作的心情挺兴奋,“我刚回来时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有能力在比较大的企业内小试拳脚。”

 

  然而,现实却很快让小陆冷静下来。有一次,陆宇鹏和同学去研究生专场招聘会,“那里面人多得比上班高峰挤地铁还难。”他和一起回国的同学都为此感到苦恼,今年的工作实在是太难找了,而且北京作为首都,这里的工作更不好找。“因为很多人都想留在北京,这里的人才非常多,我有不少同学,投了无数份简历,都是第一轮被刷下来。”

 

  刚一回国时投出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后,陆宇鹏决定改变求职战略。“广泛撒网看来走不通,那只能重点突破了。”从去年8月份到今年1月,陆宇鹏只投了两家IT行业。“我的目标就是在IT行业里做市场,但绝不在IT行业里做技术。”说起对新工作的要求,陆宇鹏想了想说:“今年具有特殊性,因为有金融危机,很多事情都不能按以往想的来了。所以月薪方面我也只能自降身价。我想的是,我不会‘狮子大开口’,但我好歹出国一回,也不能太凑合,起码是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吧,4000是底薪了,再低就不考虑了。”

 

  陆宇鹏表示,虽然国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国外大,但目前国内的工作也很不好找,首先就是金融危机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外销,迫使国内企业收缩运作,其次,今年毕业生人数格外的多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我发现一个好的职位往往会有两三千人去竞争,这个比例不能不说太大了。”但尽管如此,陆宇鹏目前已经在一个不错的民族IT企业里谋到了一份市场的职位,可谓“满意而归”。

 

  归国具备 三大优势

 

  能够得到这份令自己颇为满意的职位,陆宇鹏认为还是要归功于自己出国留学的经历,而其中英语好则为他赢得了最大优势。“和其他应聘者相比,我在三个方面很突出,第一是英语,好歹在英国待了一年多,现在日常对话业务讨论什么的我一点问题都没有;第二是见识,有些东西虽然没什么新鲜的,可是不出去走走,可能就永远都不知道,见过了就是比没见过更容易上手;第三就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外国人跟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思路不太一样,感觉他们更开放,思想没那么多束缚。”

 

  陆宇鹏认为,自己原先本科就读的大学只是一所普通大学,在各种资源方面都与重点大学乃至一流大学有着巨大的差距,在这种条件下,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等自然无法和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我花钱出国其实就是买他们的资源,国外的大学资源相当的丰富。”

 

  学好真本事择业有保障

 

  在采访时,陆宇鹏一度显得有些失落,毕竟当初出国时的预期与现在的情况有着不小的差距。1983年出生的陆宇鹏一直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可相比一些仍然“前途未卜”的同学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现在不管怎么说还有个单位接收我了,这也算没白出国留学了。”现在陆宇鹏的MSN签名档都变换了风格,“年轻就是资本,一无所有便能无所畏惧”成了他最新的座右铭。

 

  同时陆宇鹏认为,现在国内难找工作,可是国外连机会都没有。“金融危机所有企业都在裁员,国外根本就没希望,对口的职位不可能,也就打份零工还可以。当然我指的是跟我条件差不多的,有些很优秀的人当然在哪里都吃香。”陆宇鹏说。在经济寒冬中,国内学生的留学热仍在不断升温,作为一个过来人,陆宇鹏认为,找工作关键还是看本事,其实去国外留学也是学本事。并不是说在国外学过就怎么样,而是要看学没学到真本事。他说:“有很多人出国的时候就是费了很大劲才出去,在国外也是好不容易混到毕业,可是现在毕业了,在国外找不到工作,回国还是找不到,第一轮简历就被刷下来。” 党晓晖J225

 

信息来源:2009-02-10《北京晚报》
http://newepaper.bjd.com.cn/bjwb/html/2009-02/10/content_115943.htm

 

晨雾点评:

 

    文章中的陆宇鹏说得对,“很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吃香”,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

 

    有人对留学人员有这样的评价:最优秀的和最不优秀的都回国了。为什么这样说?

 

    对于最优秀的留学人员来说,虽然在国外作为高级白领雇员工作和生活都不成问题,很稳定,也很舒适。但是他们要干一番大事业,还是在中国发展有更适合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张朝阳等这些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对于最不优秀的留学人员来说,他们在国外的环境下很难求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实在不好再混下去了,只好回国。毕竟是自己的家乡,混口饭吃问题不大。

 

    而继续长期稳定地留在国外的,大都是比较优秀的一批留学人员,他们已经在国外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们大体满足当前的状况,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再回来发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