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行志愿”录取还面临哪些难题

(2008-02-19 12:55:24)
标签:

高考

高招

平行志愿

教育

分类: 高考政策与规定
“平行志愿”录取还面临哪些难题
 
晨雾 / 转贴 
        
    “我们近几年一直在努力推进高考平行志愿录取工作,但我们明确提出高考平行志愿录取,今年是第一次。”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各省区市情况不同,各地有自己的做法,难以做到全国统一。发言人说,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目前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2月16日《东方早报》)
 
    推行平行志愿,被普遍认为有利于保障考生的利益,即有效规避高分落榜现象和高校招生录取的“大小年”现象。但是,从目前已经实行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看,推行平行志愿,一方面压缩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另一方面则增加了分数与高校层次的对应性,强化了高校的“三六九等”。
 
    按照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如果要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就必须减少高校在集中录取方面的自主权。简单地说,就必须将以前120%投档比例大幅调低。如果仍旧保持120%的投档比例,就将有20%左右的学生仍旧会面临投档未被录取而退档“高分落榜”的风险。因此,与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对应,在具体操作中,高校的投档比例最好能控制到接近1比1。但这种做法又与落实高校自主权相违背,不少高校并不愿意。上海今年全面推行平行志愿,并将投档比例定为105%,之所以能比较顺利,原因在于,除了集中录取之外,不少高校都有相当名额的自主招生,也就是说,虽然投档比例下降,但在集中录取制度之外,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扩大了自主权。
 
    另外,根据平行志愿录取规则,考分与学校层次的对应关系更为明显,考分高的学生进名校,而考分一般的学生,也就只能进一般的学校。很显然,这样的录取规则,把学校排出了座次,使学校间的招生竞争减弱。这也是有的高校不愿意接受的。
 
    以上两方面的操作问题,正是推行平行志愿录取中应该考虑和进一步完善的。要使平行志愿推行,既不减少高校自主权,又不影响高校竞争,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比如改现在的一次投档一张录取通知书,为同时投档多张录取通知书。这样,考生可以被多家高校同时录取,在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后,可以自己选择确认。这种录取规则,无疑会增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同时又增强高校间的竞争。
 
    行百里者半九十,平行志愿录取改革,已迈出重要的步伐,我们希望,它能朝着增加考生选择权和学校自主权的方向,进一步完善。(早报评论专栏作者熊丙奇)

 

信息来源:2008-02-18《东方早报》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56447.shtml

 

另一篇:

平行志愿,考生该如何填?

   

  (本报记者 徐敏周楠)今年是上海高校招生第一次实行平行志愿,5月,考生就要正式填写2008年高考志愿表。面对刚公布不久的上海高校招生平行志愿填报实施细则,不少考生和家长仍有迷惑,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合理填报?怎样才能最大规避风险?……记者联系到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并请高等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教授等,为考生和家长作权威解答。

  

  1、问:平行志愿推出,给考生带来哪些好处?

 

  答:一是降低志愿填报风险。以前填报志愿,第一志愿落空,很可能导致第二、三、四志愿也随之落空。而实行平行志愿,依据“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第一、二批本科的A、B、C、D四个平行志愿,与第三批专科(高职)A-H的8个平行志愿,都有被录取的可能性。

 

  二是减轻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焦虑心态。以前填志愿,几大“金刚”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张志愿表中,比如把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填在同一张志愿表上,会被认为是严重的填报失误,考生必须在这几所学校中选择一所作为第一志愿,这种选择增加了考生的焦虑。而平行志愿填报,可以将与自己实力对应的相同层次高校放在一起。志愿填报的风险减低、焦虑减轻、选择空间增大,因而考生高考的紧张情绪也会减轻一些。

 

  三是很大程度保护了高分考生。以前由于一分之差,可能导致高分考生从名校落到一般高校。而在平行志愿中,高分考生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定位准确、志愿搭配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充分地选择理想的学校与专业。

 

  【举例】2006年,复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同济大学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44分、527分、512分、501分。考生小刘将复旦作为第一志愿,结果他考了530分,虽是高分,但由于第一志愿没填好,落到了一般本科院校。今年,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假如考生填A、B、C、D四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40、520、510、500分,他考了530分,那就会被B校录取,如果考了512分,就会被C校录取。

  

  2、问:考生如何较准确地进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填报平行志愿?

 

  答:由于本市第一、二批本科是考前填志愿,因此,准确估计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是十分关键的。因为,高考是按比例录取考生的,即根据招生计划数,按所有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每批次的录取控制线,也是根据这一批次录取计划、考生的考试情况划定的。

 

  如何自我定位?方法有二。其一,根据区县模拟考的成绩,根据自己在区县中的名次,推算在全市考生中的名次,由此结合各校的招生计划,估计其他考生的走向,填报志愿;其二,根据自己在学校全年级中的名次,对比往年相同水平学生报考学校的情况,确定自己重点考虑的批次,以及可以填报的学校。

 

  【举例】考生小王就读于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全年级300余人,他的成绩排在200名左右。根据往年情况,排名在这一层次的学生,大都考进“二本”院校。所以,在填志愿时,小王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二本”院校。

  

  3、问:各批次不同分数段的考生,例如,有实力考“一本”院校的考生中,高分段、中分段、低分段的考生,各自应该怎么填报“一本”中的平行志愿?

 

  答:平行志愿填报,使得什么成绩对应什么层次的学校,更为明显。对于有实力报考“一本”院校的考生来说,可以根据历年录取分数线情况、学校声誉与影响力情况,把“一本”院校也分为高分段学校、中分段学校、低分段学校等。

 

  高分段学生,可以选择高分段学校作为A、B志愿,选择中上分段高校作为C志愿,选择中或中下分段高校作为D志愿“保底”。

 

  中分段学生,可以选择中上分段学校作为A志愿,“冲刺”一下,选择中分段学校作为B、C志愿“求稳”,再选择一所中下分段学校或靠近“一本”控制分数线的学校作为D志愿。

 

  低分段学生,可以选择中分段学校作为A志愿,选择低分段学校作为B、C、D志愿。相对来说,“一本”院校中,低分段高校每年招生数量比较大。

  

  4、问:填平行志愿,一定是遵循“从高分学校到低分学校”的顺序来填吗?应该注重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如果考生特别喜欢某个非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应怎么填?

 

  答:因为平行志愿投档,是根据分数高低、按志愿先后逐一投档的,因此建议考生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填报高校,否则,把低分学校填在前,高分学校填在后,低分学校未能被投档,高分学校被投档的可能性也就很小。

 

  至于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要看考生的关注点是放在学校还是专业上面。如果更在乎学校的品牌,那么可以学校为线索进行选择;如果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则可以专业为线索进行选择;如果特别喜欢某非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当然可以在实力允许的范围内,把这所学校作为A志愿,把喜欢的热门专业作为第一专业志愿。

 

  【举例】考生小张在“一本” 院校中,填了A、B、C、D四所高校,结果A校录取分数线490分、B校500分、C校480分、D校470分,如果她考了510分,就会被A校录取。因为,平行志愿投档遵循“考生之间,分数优先;考生个人,志愿优先”的原则。即便小张考分超过500分,但还是被A志愿高校录取。

  

  5、问:平行志愿填报有风险吗?

 

  答:平行志愿仍有风险。

 

  风险一,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虽然为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今年本市规定高校录取时的投档比例为105%,但这同样意味着有近5%的考生可能因为投档未录取而被退档、进入等待征求志愿的考生行列,其中包括一些报考名校的高分段学生。如果把全市5000名以前的考生视为高分者,那么有约250名学生可能遭遇这个问题。因此,考生在选择“冲刺”一所学校时,必须考虑到没有“冲上去”所带来的后果。

 

  风险二,自我定位不准带来的风险。虽然平行志愿为考生选择同一层次学校提供了机会,但是,如果学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考生不考虑自身实力,选择的都是比较热门的学校,就有可能所有投档均失败,A、B、C、D四个志愿都落空。

 

  风险三,不服从专业调剂带来退档风险。即使考生成功投档进入所报高校,但是由于所填专业满额,而考生自己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可能被退档,需要重新征求志愿。因此,填志愿时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考生必须正确对待,在填报时做出取舍。如果看重学校,那么对专业要求就不能太苛刻,建议考生服从专业志愿调剂。很多高校虽然不是一流高校,但却拥有一流的专业,考生如果看重专业,就不要一味追求名校。

 

  【举例】考生小林有实力考“一本”院校,根据区里模拟考结果,她处在中分段水平。如果,她在A、B、C、D四个志愿中分别填了上海交大、同济、上海财大、华东师大,那么根据她的水平,很有可能这四所高校都进不了,落到征求志愿的行列。

 

  6、问:往年,市教育部门要求,考生在每个批次的高校志愿中至少填一所外地高校。今年,不强制填外地高校了,面对在沪招生的外地高校,考生应如何选择?

 

  答:对待外地院校,考生应该从扩大学校选择面,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角度加以考虑。不能因为没有填报外地高校的“强制”要求,就放弃外地高校志愿。因为不少在本市招生的外地院校都是位列“211工程”的重点院校,且有不少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专业,不少专业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就业形势很好。

 

  另外,市教育部门鼓励考生填报外地院校。对填报外省市院校志愿的考生,当规定分数线上平行志愿投档后仍有缺额,可在征求志愿前,在征得外省市招生院校同意的情况下,对一本、二本、三批高职(专科)线下20分之内、填报有志愿的考生,加20分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录取与否由外省市招生院校决定。根据往年实践,相当多的外地高校接受加分投档,或者降分录取。分数在“一本”控制线下20分以内的学生如果想读“一本”院校,在“二本”控制线下20分以内的学生如果想读“二本”院校,填报外地高校是不错的选择。

  

  7、问:平行志愿,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有何影响?那些享受“特别优惠”的考生,应如何填志愿?

 

  答:如果考生享有政策性加分,可以作为自身定位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因为政策性加分直接加到高考原始分上,之后再对考生进行排序。而院校加分,是在学校获得考生的档案之后才能实施的加分。考生获得院校加分,可以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并且在专业录取中占得优势。

 

  有些考生在高考前经过高校的自主选拔测试,享受“特别优惠”。如,复旦和上海交大今年各自主招生500人,在高考前已确定了“预录取”考生名单,这些考生需把复旦或交大填在A志愿。有的考生进入重点高校5%自主招生范围,也就是说,他们的高考分数只要达到“一本”控制分数线,就能被这些重点高校录取,那么他们应该把给予其优惠政策的高校填在A志愿。

 

  【举例】小李成绩优异,被中学推荐、经上海交大确认为“直推生”。他享受的优惠政策是,在高考中只要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就能被交大录取。因此,在填志愿时,他应该把上海交大填在A志愿,这样才能确保他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

  

  8、问:填志愿前,考生和家长应做哪些准备?

 

  答:考生和家长应准确了解招生政策,吃透招生规则;要结合多次权威性考试情况,比较准确地评估考生实力,确定大致报考的学校范围;在此基础上,详细了解报考学校的办学情况、录取细则(包括专业录取规定、加分政策等)。

 

  有了平行志愿,考生对高校的选择权大了。因此,填报时应该把所有志愿都作为第一志愿来考虑,认真分析所填报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传统与专业特色。而不像以前那样,只对志愿表上的“第一志愿”负责。

  

  9、问:能否预测一下,平行志愿推出后,高校录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态势?

 

  答:平行志愿推出之后,分数与学校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更明显,即高分学生对应名校,一般分数学生对应中等学校,这可能会导致名校的录取分数线进一步“上扬”,而中等层次学校获得高分考生的可能性减小。估计往年出现的某高校一年分数线高、第二年因为大家都不敢填而导致分数线下滑的“大小年”情况会消失。
 
信息来源:2008-02-18《解放日报》
http://epaper.jfdaily.com/jfdaily/html/2008-02/18/content_112257.htm

 

晨雾点评:

 

    上海地区对平行志愿的讨论,在春节后形成了一个高潮。上面文章中所讨论的话题,我们大都在前几日讨论过了,但还是可以再读一读。北京地区应当也会出现平行志愿讨论的高潮,时间大致应当在4月份平行志愿实施方案公布之后。家长如果在现在对平行志愿有了基本概念,到那时就更容易理解了。4月份开始各高校的宣传工作将会陆续全面展开,那时会更忙!

 

平行志愿相关文章:
上海将全面推行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改革试点

教育部2008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
填报平行志愿并非“零风险”
北京晚报倡议高考平行填志愿

北京08高考报志愿方式有变

北京高考为何不实行平行志愿制

改革视点:2008年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北京市高考拟推平行志愿

北京高考志愿投档方式将有微调

加分效应将因平行志愿有变化

京沪两地高考平行志愿讲座

平行志愿-我们该如何准备

海淀理科排名680可报什么学校?

上海平行志愿投档比例确定

上海考试院就平行志愿填报及投档答记者问

高招投档程序的几个基本概念

平行志愿也须冷静对待

“平行志愿”录取还面临哪些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