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自主招生重潜在素质

(2006-11-25 00:06:31)

高校自主招生重潜在素质

 

晨雾 / 转贴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王兆鹏)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正在报名中,测试多将于明年1月份进行。有关高校的招办老师提醒考生,自主招生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质,考生无须做特别的准备,但要做好个人陈述、学校推荐等环节的工作,力求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充分体现出来。

 

两种模式看潜质

  据介绍,自主招生是我国从2003年出现的新的高校招生形式,目前有两种招生模式,一种是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非完全自主招生模式,另一种是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完全自主招生模式。非完全自主招生模式仍然以高考成绩为主,考生取得自主招生资格后,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一般可享受20分左右的加分优惠。完全自主招生模式是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

  无论哪种自主招生形式,都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质,面试题也非常灵活,涉及领域广。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招生组长、博士生导师吴刚表示,考生的数理潜质是每个理工大学的考查重点,大学更看重考生的发展潜能和培养潜质,测试重点不是考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突击所能奏效的,对此考生无须做特别准备。

 

初审合格看陈述

  材料初审是自主招生选拔的第一环节,只有初审合格,才有希望进入复试,考生要重点从证书硬件、个人陈述、学校推荐三方面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充分表现出来。北京邮电大学招办主任贾伟老师说,初审环节首先要看考生的硬件,即考生文化、体育、艺术、科技及学科竞赛等方面的获奖证书。其次个人陈述也非常重要,贾老师说,考生要在个人陈述中用简短的语言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描述出来,内容要真实,避免空泛、渲染式的话语。另外,学校和教师推荐也是重要的环节,老师对考生状况有最实际的了解,他们的发言不仅能帮助高校全面考查考生,也起到证明的作用。

 

面试问答看谈吐

  目前自主招生高校的考查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考试的形式都分为笔试和面试,重点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据了解,笔试科目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有的学校还有综合能力测试。

  自主招生面试考查的是综合素质,主要还是看考生平时的积累,考生不用过多准备,将自己的素质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就足够了。不过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个人谈吐,面试时,要用简洁而富有逻辑的语言把问题回答清楚。二是面试试题很多涉及社会热点问题,或是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常见的问题,因此,在高考前夕,学生不能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经常读书看报、常思考是有必要的。

  据悉,目前大多数自主招生高校的招生简章都已出台,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少数高校还没有发布。而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等完全自主招生高校招生的具体方案,估计要到2007年初才能公布。

 

高校自主招生重潜在素质

2006-11-24 《北京考试报》

 
自主招生的相关文章:

■ 高校自主招生重潜在素质 2006-11-25 00:06:31

■ 五校自主招生联考推迟一周 2006-11-24 23:46:05

■ 北京13所大学07自主招生情况汇总 2006-11-24 11:44:09

■ 自主招生莫赶场 2006-11-15 17:48:52

■ 复旦取消自主选拔加分优惠 2006-11-10 14:22:41

■ 体育特长生测试过两关 2006-11-09 17:09:32

■ 六类保送生报考资格解读 2006-11-06 13:12:48

■ 自主招生五校联考详解 2006-11-06 12:29:16

■ 媒体报道:五校自主招生实行联考 2006-11-05 15:26:55

■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报送资格? 2006-11-04 17:39:33

■ 部分高校自主招生优惠政策 2006-11-03 11:42:50

■ 专家解析如何报自主招生高校 2006-11-03 11:38:52

■ 自主招生申请材料有哪些? 2006-11-02 13:43:48

■ 艺术特长生与艺术类考生有什么区别? 2006-11-01 21:19:09

■ 53所高校自主招生 分三类过三关 2006-11-01 19:33:23

文章引用自:http://www.bjeea.cn/221814376275902464/20061124/1711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