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农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

(2006-10-30 12:34:45)
分类: 高校-专业-志愿-就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农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

 

晨雾 / 转贴

 

    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上午公布 --农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成就业难主要因素,用人单位 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大学生就业

 

  本报2006年7月16日讯(记者李莉)今天上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此前联合课题组对清华、北京交大、首师大、天津工大等16所大学的4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同时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6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67.10%的学生将个人发展机会视为择业时的首要选择,甚至有1.58%的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专家认为,“零工资”的出现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冷门专业就业状况好
  与大多数人的预料不同,调查显示,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似乎比学热门专业的更容易找工作。
  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专业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
  各学科就业率依次为
  农学 78.38%
  管理学 58.02%
  工学 55.44%
  法学 37.85%
  教育学 33.33%
  医学 31.01%
  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东部高校就业率最高
  依据大学所在地区,研究人员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大学课程设置遭质疑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各种能力的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同时用人单位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很有意见。在接受访谈的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半数大学生认为 托人求职最有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求职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J063

 

2006-07-16 《北京晚报》
http://epaper.bjd.com.cn/wb/20060716/?pageStart=0&pageEnd=10&currentpage=0


 

晨雾点评:

 

    请注意:这篇报道已经不是新闻,因为这是三个月之前的消息。

    在此重新转贴,其一是由于本人看到一篇10月28日发出的与本文内容一致的博文:《冷门专业成2006年大学生就业热点》http://blog.sina.com.cn/u/487ad439010006e4,没有标注原文发布日期,容易给人产生这时当前最新消息的误解。其二是由于本文内容对07考生志愿选择有参考意义。文章中对三个专业:理学、文学、经济学没有提到就业率,是否暗示就业率在30%以下?本人认为理学(数学、物理学等等)是理科之基础,而文学好像也是文科之基础,选择这两个学科的本科生的学习目标应当至少是要读到硕士,毕业生考研比例大也就成为其直接就业率低的原因。而经济学就业率低,是由于目前一般的经济金融岗位: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岗位趋于饱和(近年来各种电大、业大等培养出的会计证持有人不计其数),银行保险业基层工作人员岗位只需要职高既可胜任(参见李宏建博文《点评银行业-供考生和家长选择志愿参考》http://blog.sina.com.cn/u/487ad439010006c6)。而高级经济金融岗位,又不是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胜任的。因此造成经济学就业率低。

    本人认为,不仅农学,像工学、医学、教育学等实实在在的学科就业率提高是社会务实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前些年经济贸易类、经营管理类学科盲目升温的报复。当经济发展的宏观框架铸就之后,最终还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去具体实施各项工作。

文章引用自:http://epaper.bjd.com.cn/wb/20060716/?pageStart=0&pageEnd=10¤tpage=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