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

(2006-06-26 22:29:01)
分类: 街巷·民居
陈冕书房——小墨墨斋。
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
鞭指巷9号是状元府建筑最早的房子,远处那个门楼是11号,也属于状元府。
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
建筑间结构紧凑是状元府的一大特点(左上);鞭指巷11号如今是省级机关宿舍(右上)。
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
状元府南边门楼(左上);状元府北院中的精致雕刻(中上右上)。
    陈冕故居:状元府第长相忆
    位于济南市古城区省府前街以西,泉城路以北的鞭指巷是一条颇有名气的老街。据说名字起源于当年乾隆皇帝执鞭一问“这是何巷”,宰相刘庸随口妙答“鞭指巷”。鞭指巷之所以有名,还因为济南总共诞生过两位状元,其中之一的清代状元陈冕便诞生于此。在丁宝桢、马国翰等清代名士的故居于近年相继拆除后,隐于鞭指巷中的陈冕状元府如今已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一处清代名人故居了。
     大杂院依稀当年状元府

如今位于鞭指巷北段路西的9号、11号院有两个高大的旧式门楼,从门前的雕花抱鼓石和精细的木雕门楣看,这在过去决不是一般人家的宅院。经指认,这就是清代状元陈冕的府第。推开厚实的黑漆大门,正对的是一面古朴的座山影壁,由影壁前的屏门左拐,眼前是一个十分大气的四合院。与大门的方位相对,正屋为五开间、前出厦的西屋,南、北屋为略矮的厢房,精致的砖雕盘头与石雕挑檐显示出当年主人的审美情趣。绕过西屋南侧的狭窄过道,记者又转入一个同样规格的四合院,小瓦花脊的原始风貌虽然做了改动,但主体建筑格局依然如初。由此院再往西的通道已被人为隔开,位于通道口的一口古井依然澄澈。9号院是济南市第一印染厂的宿舍,如今这里住着17户人家,是个典型的大杂院,最多的时候住着百十口子人”。老住户王平先生说。

“陈冕的孙女前几年曾回来看过这个宅子,当时她已经82岁了。”老住户曹大妈说。

11号院是一个结构与9号院大体相同的院落,现存也是两个完整的四合院,只是建筑规格小了一号,如作为正屋的西屋由五开间变成了三开间,从建筑风格看似乎晚于9号院,窗棂、立柱也被涂成了红色。“这是上世纪80年代电影《红牡丹》在此取景时涂的漆。”该院住户李先生说。

9号、11号两院原来是连为一体的。据考证,陈家大院由陈冕的祖父陈显彝最初建造,1859年,陈冕便诞生于此。据说,陈冕出生前,其父受众百姓赠送的一顶精致官帽,祝后人成栋梁之材,故生子名冕,字冠生。1883年,陈冕高中状元后,朝廷御赐的状元府金匾就挂在9号院大门内,至建国后,该匾还存在。

昔日状元府到底有多大

昔日状元府究竟有多大,时过境迁,人们已是众说纷纭。笔者绕到鞭指巷西侧的西熨斗隅巷,在此意外了解到,西熨斗隅巷16号、20号、22号、24号等院落当年也是状元府的组成部分。在16号院,至今还完整保留着一处坐东朝西的五开间二层小楼,据说,这是陈冕的藏书楼。家住20号院的李大妈告诉记者,她所住的院子是父亲1921年从陈冕的孙子手中买下来的,原来是陈家的下人居住的院子。状元府原来在鞭指巷并排有三个大门,在现在的11号院以南,还有一个大院,可惜前些年被一单位改成了宿舍楼。

据陈冕的第四代孙陈建邦、陈建绳介绍,鞭指巷九号、十一号两个大院各有八个东西相连的四合院加上四个旁院,状元府是由二十个古朴典雅的四合院组成,东起鞭指巷,西至西熨斗隅巷。陈冕当年的书房设在“状元府”北院西八院的北屋,屋前曾挂有“小墨墨斋”牌匾。

另据志书记载,清同治年间,济南府城隍庙牵至将军庙街,利用陈冕状元府后花园和一座大车店的地皮建成。朝廷御赐陈冕的旗杆因鞭指巷放不开,就移到府城隍庙前树立。由此推断,当年状元府的南界应在将军庙街。其总体规模不亚于军阀张怀芝在趵突泉西侧修建的万竹园。

旷世英才24岁高中状元

陈冕天生聪颖,博闻强志, 14岁的他便考中秀才,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秀才之一。光绪元年(1875年),陈冕又在顺天府(北京)参加乡试中举。光绪二年,陈冕在京城会试中落第,光绪三年、六年,他有两次参加会试,皆因年龄太小而未中。光绪九年(1883年),矢志不渝的陈冕第四次入礼部贡院会试,结果榜上有名。当年四月二十一日,“癸未科”进士殿试在北京保和殿举行,应试贡生共308人。时年24岁的陈冕一举夺魁,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也是清代建朝以来的第105位状元。

通过对历代科举状元考卷及状元生平业绩所作的系统分析,199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下第一策——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一书曾推举出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的八位状元。陈冕位居其一,其文才、德行堪与文天祥、翁同和、张謇齐名。

 据杂史记载记载,当年“癸未科”会试出榜之后,陈冕以其政论、文才与书法名动京城。国子监祭酒盛昱对他十分器重,接场那天,盛昱进宫观看陈冕的殿试卷,忽然发现其对策上有一处“诏”字是单抬头的,这不符合规定的格式。急忙派人去找陈冕现场纠正,可此时陈冕已踌躇满志地出宫去了。爱才若渴的盛昱大着胆子向收卷官要了笔在“诏”字上添了一个“特”字,这就完全符合格式了。公布殿试名次时,陈冕果然高居榜首。

至善贤士于赈灾中早逝

陈冕出生于晚清官宦之家,祖父陈显彝曾任山东盐运使,山东候补道,登、莱、青州兵备道;其父陈恩寿,历任山东莱阳、恩县、长清县县令。就在陈冕中状元的那一年,黄河决口,山东历城、邹平、利津等县40余万灾民无家可归。陈冕和其父陈恩寿一次捐出巨款数万银两救灾,并亲自到抗洪前线参加救灾工作。陈恩寿因操劳过度于同年十月去世。临终前勉励陈冕“不要空有状元头衔,要为百姓多做善事”。次年,黄河又泛滥,陈冕继承父志再次捐出巨款赈灾。他不顾个人安危,乘坐小船给灾民送饭送衣,还亲自选择高地个人出钱建造民房千间以安置灾民。经过几次黄河抗洪救灾,陈冕已将祖父经营盐业积攒的钱财捐出了多半。

光绪十九年(1893年),山西发生大旱,陈冕将家中余财凑成黄金千两全部捐献,并在济南街头当场写字募捐,共募得万余两黄金送往山西。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七日,34岁的陈冕因赈灾劳累过度而突发肺心病逝于济南鞭子巷“状元府”内,后葬于历城县十里河村的“陈氏墓地”。英年早逝的他令朝野共惋惜。陈冕出殡时,由济南西门到郊区十里河“状元墓”的路上,挤满了送葬的百姓。

作者手记:

故居保护,怎一个“拖”字了得

历史是很容易被人们忘记的。家住鞭指巷9号的王平先生对记者说:“我在这里住了快50年了,真正知道它是状元府才是近两年的事。”因陈冕当年寄籍宛平(今属北京市)参加顺天乡试中举,被误认为宛平人,遂为济南方志漏载。直到最近几年,有关“鞭指巷发现状元府”的事情才因媒体报道而家喻户晓,省城文化界不少有识之士也纷纷建言,希望有关部门抓紧时间保护、修缮这一劫后余生的名士故居。

几年过去了,鞭指巷9号、11号院依然还是大杂院,9号大门上顶着一头杂草。“尽管还成了机制大瓦,一到夏天,这里的房子多数都存在漏雨问题。”现住状元府的曹大妈说。保守的估算,如今的状元府已有150多年的高龄,在砖木石结构的古建筑中已算得上是百病缠身的老人。如果不按照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修复原则进行悉心维护,五年、十年下去,济南目前绝无仅有的一处清代名士故居将面目全非,以名士文化而自豪的济南人将失去最后的“象征”。

不能再拖下去了,陈冕故居的保护应尽快落到实处。想一想,如果以陈冕故居的修复开放为契机,这一历史古迹进而可与北面的题壁堂、西面将军庙街天主教堂、南面的府城隍庙、高家当铺等形成一个颇有特色古建筑群落,旅游观光的集束效应将不可估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