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追根溯源 |
小说《大染坊》的六处硬伤
除四大名著外,能让我连看两遍的小说没有几部,陈杰先生的《大染坊》算是其中之一。这部由剧本演化来的小说和电视剧一样精彩,不过也给善于咬文嚼字的我留下了把柄。因为喜欢,所以挑剔。《大染坊》有半数以上篇幅是借着济南的历史背景来“说事”的,余不揣冒昧,也借济南历史来说说事。
硬伤之一:卢家驹不可能毕业于正谊高中
在去青岛办染厂前夕,卢家驹和父亲的对话中说:“噢?赵家也开了染厂?我和赵东初——就是他家的老三,是济南正谊高中的同学,这人挺能干。”依据小说中时间,当时应该是1920年前后,以此推断,刚留学回来的卢家驹上高中的时间应在1914年左右。而据文献记载,正谊中学虽然是鞠思敏先生等人在1913年创办的,可该学校设高中部却是1924年之后的事情。所以,卢家驹、赵东初不可能毕业于正谊高中。
硬伤之二:20世纪30年代济南没有“泉城路”小说中写道:“东初和寿亭沿着泉城路往回走,东俊先回家了。”当时是上世纪30年代。事实上,直到1965年11月,济南市才出现“泉城路”街名。从青龙桥至西门,如今这段被称为“泉城路”的街道在历史上由多条街道组成,不同时期的名称都不尽相同。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图》把这一带标作:“西门月城街、西门大街、院西大街、院东大街、府西大街、府东大街”。
硬伤之三:芙蓉街不是红灯区
围绕着对沈远宜“夜明妃叙情馆”的描述,作者笔下的芙蓉街俨然是一处灯红酒绿的红灯区。“虽是中午一点多钟,芙蓉街的妓女却已站在了门口,嫖客也络绎而来,东张西望,左右挑选。”
芙蓉街在当年的身份却不是这样。如严薇青、张昆河合著的《济南地名漫话》中,对这条街的描述是:“芙蓉街还是条极有文化气息的街道。他的北半截多是古董店、古书店、笔墨文具店、楠木家具店、饭庄等……街的南半截则多为照相馆、军衣庄、服装店、“洋”广百货店、布庄、眼镜店等。”尽管,孟庆筑先生《那个年代——回忆旧济南》一书中曾说,上世纪40年代,芙蓉街的支巷——金菊巷中,有处“比较高级的妓院”。但该书对当时芙蓉街的印象仍然是“从南头看,像是一条行业众多的商业街,从北头看,却像一条文静雅致的文化街”。
硬伤之四:聚丰德饭店当时尚未开业
从宏巨染厂开业至1937年底济南沦陷,在这段时间里,《大染坊》的故事曾5次围绕着陈寿亭等人在聚丰德饭店聚会展开。对于这个鲁菜名店的排场、菜品均有描述。但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聚丰德饭店是1947年8月,由王丕有等七人集资凑股,在已经停业的紫阳春饭店的基础上创办的。此时距陈寿亭去世,已经是10年后的事情了。
此外,小说中还提及陈寿亭卢家驹、赵东初三人在汇泉楼饭庄吃饭。其实,在1937年之前,汇泉楼饭庄的名字叫德盛楼饭庄。
硬伤之五:徐志摩死于白马山与事实不符
在《大染坊》中,家驹笑着说:“徐志摩的飞机就撞在济南的白马山上……”。
事实上,徐志摩所乘飞机是撞在了开山上,白马山是无辜的。1931年11月20日北平《晨报》曾刊发消息:“十九日午后二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三十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 由于记者不了解济南附近的情况,误将开山写成在党家庄附近,因此,有人据此推断开山即白马山。事实上,开山位于长清县城东12公里处,海拔295.6米。当代学者任远于1987年再度核实,徐志摩所乘飞机当年出事的地点是开山,不是白马山。据说现在开山已有了纪念碑。
硬伤之六:铁公祠不是铁保之宅
小说中写道:“铁公祠是铁保的住宅,南面是湖,北面是座二层的小楼,庭院很大”。看后不禁莞尔。铁公祠是为纪念明初山东布政使铁铉而建的祠堂,始建年代不详,现在大明湖中的铁公祠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复建。铁保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巡抚、书法大家,他与铁铉相差近400岁,铁铉之祠堂何以会成为铁保之住宅?
小说中还写道:“这铁公祠……门里是缕石的对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笔意虽出米芾,但多了些斧凿之气。”据考证,这首对联是历史学家刘凤诰即席赋得,由铁保即席书丹。如果说,铁公祠与铁保有关系的话,仅此对联而已矣。
除四大名著外,能让我连看两遍的小说没有几部,陈杰先生的《大染坊》算是其中之一。这部由剧本演化来的小说和电视剧一样精彩,不过也给善于咬文嚼字的我留下了把柄。因为喜欢,所以挑剔。《大染坊》有半数以上篇幅是借着济南的历史背景来“说事”的,余不揣冒昧,也借济南历史来说说事。
硬伤之一:卢家驹不可能毕业于正谊高中
在去青岛办染厂前夕,卢家驹和父亲的对话中说:“噢?赵家也开了染厂?我和赵东初——就是他家的老三,是济南正谊高中的同学,这人挺能干。”依据小说中时间,当时应该是1920年前后,以此推断,刚留学回来的卢家驹上高中的时间应在1914年左右。而据文献记载,正谊中学虽然是鞠思敏先生等人在1913年创办的,可该学校设高中部却是1924年之后的事情。所以,卢家驹、赵东初不可能毕业于正谊高中。
硬伤之二:20世纪30年代济南没有“泉城路”小说中写道:“东初和寿亭沿着泉城路往回走,东俊先回家了。”当时是上世纪30年代。事实上,直到1965年11月,济南市才出现“泉城路”街名。从青龙桥至西门,如今这段被称为“泉城路”的街道在历史上由多条街道组成,不同时期的名称都不尽相同。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图》把这一带标作:“西门月城街、西门大街、院西大街、院东大街、府西大街、府东大街”。
硬伤之三:芙蓉街不是红灯区
围绕着对沈远宜“夜明妃叙情馆”的描述,作者笔下的芙蓉街俨然是一处灯红酒绿的红灯区。“虽是中午一点多钟,芙蓉街的妓女却已站在了门口,嫖客也络绎而来,东张西望,左右挑选。”
芙蓉街在当年的身份却不是这样。如严薇青、张昆河合著的《济南地名漫话》中,对这条街的描述是:“芙蓉街还是条极有文化气息的街道。他的北半截多是古董店、古书店、笔墨文具店、楠木家具店、饭庄等……街的南半截则多为照相馆、军衣庄、服装店、“洋”广百货店、布庄、眼镜店等。”尽管,孟庆筑先生《那个年代——回忆旧济南》一书中曾说,上世纪40年代,芙蓉街的支巷——金菊巷中,有处“比较高级的妓院”。但该书对当时芙蓉街的印象仍然是“从南头看,像是一条行业众多的商业街,从北头看,却像一条文静雅致的文化街”。
硬伤之四:聚丰德饭店当时尚未开业
从宏巨染厂开业至1937年底济南沦陷,在这段时间里,《大染坊》的故事曾5次围绕着陈寿亭等人在聚丰德饭店聚会展开。对于这个鲁菜名店的排场、菜品均有描述。但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聚丰德饭店是1947年8月,由王丕有等七人集资凑股,在已经停业的紫阳春饭店的基础上创办的。此时距陈寿亭去世,已经是10年后的事情了。
此外,小说中还提及陈寿亭卢家驹、赵东初三人在汇泉楼饭庄吃饭。其实,在1937年之前,汇泉楼饭庄的名字叫德盛楼饭庄。
硬伤之五:徐志摩死于白马山与事实不符
在《大染坊》中,家驹笑着说:“徐志摩的飞机就撞在济南的白马山上……”。
事实上,徐志摩所乘飞机是撞在了开山上,白马山是无辜的。1931年11月20日北平《晨报》曾刊发消息:“十九日午后二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三十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 由于记者不了解济南附近的情况,误将开山写成在党家庄附近,因此,有人据此推断开山即白马山。事实上,开山位于长清县城东12公里处,海拔295.6米。当代学者任远于1987年再度核实,徐志摩所乘飞机当年出事的地点是开山,不是白马山。据说现在开山已有了纪念碑。
硬伤之六:铁公祠不是铁保之宅
小说中写道:“铁公祠是铁保的住宅,南面是湖,北面是座二层的小楼,庭院很大”。看后不禁莞尔。铁公祠是为纪念明初山东布政使铁铉而建的祠堂,始建年代不详,现在大明湖中的铁公祠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复建。铁保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巡抚、书法大家,他与铁铉相差近400岁,铁铉之祠堂何以会成为铁保之住宅?
小说中还写道:“这铁公祠……门里是缕石的对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笔意虽出米芾,但多了些斧凿之气。”据考证,这首对联是历史学家刘凤诰即席赋得,由铁保即席书丹。如果说,铁公祠与铁保有关系的话,仅此对联而已矣。
前一篇:《庄子》哲学的内在张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