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为什么火

标签: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 |
分类: 旅游杂记 |
今年冬天,最火的中国城市莫过于哈尔滨。大年初六,我也凑一把热闹,跟随家人来到这座城市感受一下儿它的火爆程度。
去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许多热情的网友分享的旅行攻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日程安排。去除来回的车程,在哈尔滨玩儿了三天半,通过切身感受找到了这座城市这么火的几条原因。
特点突出,亮点纷呈
哈尔滨抓住冰雪这个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魅力。虽然我们去的时候,由于气温升高,城市名片冰雪大世界当天关闭、享誉五洲的兆麟冰灯会和松花江冰雪嘉年华也早于它一两天陆续关闭,但游人仍能从太阳岛内的雪雕和冰雕展、松花江上正在拆除的各种大规模造型中感受到艺术工作者所花的心血以及有关部门做出的巨大努力。没有了冰雪大世界,哈尔滨还有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哈尔滨博物馆、道里菜市场、老会堂音乐厅......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着浓浓的年味,都在无声地告诉游客,做旅游我们是认真的,哈尔滨不仅有冰雪文化,还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地方文化。
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热门景点最常见的情景就是垃圾满地,秩序混乱。但我在哈尔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央大街作为最繁华的一条商业步行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游人熙熙攘攘,手里拿着嘴里吃着各种美味小吃,但无论是在店里还是街面上都看不到随处丢弃的垃圾,这一方面当然说明游客有素质,但另一方面也证明哈尔滨市容管理到位,垃圾处理及时高效。在旅游景点,根据游客购票来源和票的种类合理分区,各种标识明确清晰,引导员耐心细致,减少了游客来回奔波和发生冲突的概率,旅游体验良好。
热情好客,诚实礼貌
都知道东北人热情,也知道他们能说会道,去之前我在网友的攻略中看到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说有出租车不打表等问题,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结果发现,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都很正规,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预定的酒店还免费提供早餐和水果牛奶;在餐馆就餐时,遇到顾客提出换桌、不愿等候等为难要求时,服务人员有理有节、诚实礼貌地做出解释并提出替代方案,达不成共识也不强行挽留,仍然极有礼貌地送客,并对其他客人善意的帮助表示感谢,让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大气。
交通便利,选择多样
哈尔滨的景点比较集中,如果只在市内游,只要规划好路线,无论是步行、还是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都比较方便。哈尔滨道路不宽,但很少堵车。市内公交线路很多,地铁沿线设计合理,站名和景点以及公共娱乐区联系紧密,这一点对于游客特别友好,站名好记路途少跑。打车也很方便,我尝试在晚上五点半在景点打车,等候时间七分钟。哈尔滨西站修得大气宽敞,无论是候车还是检票,体验感很好。
说完了哈尔滨火的原因,再提两条期望吧,希望冬天里的这把火能烧着更旺,更暖。
首先,哈尔滨作为一个省会城市,跟其他的同级城市相比还是落后了。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经济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当然,这有历史的原因,也看得出哈尔滨在努力利用自己的冰雪文化提升当地的城建和经济水平。但是冰雪文化毕竟有时限,希望它在守住自己固有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其他领域,比如夏日旅游能不能也做出特色?春秋季又怎么做好预热?文旅的下一步怎么走?怎么跟友好城市联动把蛋糕做大?如何开发新的项目创造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其次,应对气候变暖应有新措施。今年哈尔滨斥巨资打造了冰雪世界,但猝不及防地遇上了气温回升,只好提前关闭景区,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游客提前结束行程,或转向其他冰雪场地。然而景区关闭几天就迎来了大雪,我们走的前一晚大雪纷飞,人们拥到街上狂欢。从今年全球的情况来看,气候变暖以及反复无常看来将成为常态,如何做好预案,迎接挑战,可能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希望当地的文旅部门早做准备。
这次的旅行意犹未尽,我会再来的。希望下次见到的是更加红火的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