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眼看不明白的地名
01、富大有堤
不少人觉得这个名字怪怪的,其实,新中国成立前,富大有堤有两段,一段叫富大圩,一段叫大有圩。富大圩就是韦丹所修的堤,也称官堤;而大有圩则是后来民间陆续修建的,又称为民堤。两段堤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富大有堤。
02、三皇宫
据说清代有三座以纪念财神、药王、伏羲三神之宫殿建造于今肖公庙地段,故以三皇宫命名街道。
03、东、西上谕亭
相传清朝时,地方官在此建有亭,专为接受皇帝的圣旨和朝廷文书,故取名东、西上谕亭。
04、荆波宛在巷
地处于都街北段,据说古代有个叫荆波死后南昌人民为纪念他故取名荆波宛在。
05、直冲巷
地处广润门附近,传说古代曾有两个将军在此厮杀,一个将军勇猛异常,直冲而上将对手杀死,故得此名。
06、南海行宫
在南昌的佛教史上,南海行宫是三大名刹之一,相传建于晋朝,初名天成寺,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南海行宫,后来又称圆通寺。新中国成立前,心道法师曾主持圆通寺。这座千年古刹毁于1952年。当时,南海行宫被占用,用作纸料厂。到现在,原址已变为宾馆和居民楼,只留下南海行宫的公交站名。
07、天灯下
原是古代地方官在此处张灯结彩之处。
08、清洁堂
因此处曾有一寡妇在家守节尽孝,为嘉赞故取此名。
09、沙坝巷 古代对犯法逃跑者处死之地。
10、老邻巷
说原有九户人家在此住了六十年,从未搬迁,相处和睦,故称此街为老邻巷。
11、三台巷
古代原有三处抚台衙门设于此,遗址已毁,空留街名。
12、上营坊
南昌卫生学校附近的一条街,古代驻兵的地方。
13、校厂东,校厂西,校厂北
都与军事有关,校厂原是古代练兵之处。
二、名不副实的地名
01、豆芽巷
豆芽巷在原来的江西火柴厂、江西造纸厂的北侧,从青山路联通到赣江边。
据说,豆芽巷之得名应该在距今100多年前地19世纪末期,当时,一些从南昌县等地迁徙来的农民为维持生计,自己在家里发起了豆芽拿到城里去卖,生意居然不错。见做豆芽有钱可赚,不少本地人和外来户于是纷纷效仿,“豆芽户”由此越来越多。到上世纪90年代,豆芽巷渐渐变得“名不副实”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豆芽巷里除了陈旧不多的旧门牌以外,已经无法再看到当年关于豆芽巷的面貌了。
02、珠宝街
千万别以为这里是卖珠宝的,珠宝街藏匿在孺子路的一条小巷子里,在这条街道内分布着很多的南昌特色小吃,猪肝汤、蛋花肉片汤、香辣高蟹、香辣基围虾等等美食都能让吃货们的脚步不停歇,珠宝街就在万寿宫商城边上,商城里倒是有不少首饰,但只是饰品而已。
03、棉花街
棉花街是与珠宝街交界的一条路,当然,这里也不是卖棉花的,倒是有不少路边摊,平时都生意兴隆。买家、卖家都会光顾。再有就是过年时的春联,挂历,假花都有卖。
04、带子街
带子街与珠宝界交界,与棉花街平行的一条街,当然,这里找不到带子卖。
05、萝卜巷
萝卜巷很短,东西走向,其东头正对清末民初时期的南昌总商会大门。按照乾隆以前的南昌县志,它记载得非常清楚,原来那个地方也不叫罗帛巷,也不叫罗帛街,叫罗帛市,这个市是市场的市,卖绫罗绸缎的地方。
三、以富豪大姓命名的街道
南昌还有不少地名以豪富大姓取名。例如,地处叠山路东的戴家巷,位置在六眼井侧的干家巷及李家巷,何家坊、杨家厂、毛家园、包家花园、张家菜园、张家祠、马家井、袁家井、马家池等,这些以历史豪富大姓作街名的,算来也有五六十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