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课堂
(2016-01-13 09:59:32)分类: 教育随笔 |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是教师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场所。尊重课堂,表现在对人(教师与学生)的尊重、对学科知识的尊重、对前人观点的尊重。
“尊重”,首先是尊师重教。
说到“尊师”,你和我在课下闲谈时,不止一次地提到现在的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低下。你说学生上课迟到、说话会让你心情很不爽,我说我特别讨厌学生上课时嚼着口香糖听课,你说你无法容忍讲桌上乱糟糟、蒙上一层厚厚的粉笔,我说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讲台周围各种垃圾时情绪也会低落。
学生做的不好,我们可以批评、可以教育。
说到“重教”,我们自己需要反思,反思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公开课,高级别的有省级优质课,专家示范课,小范围的有校级公开课、示范课。
作为开课教师,我希望认真的你指出我的不足,我期待睿智的你给我提出中肯的建议。当我正在兴致高昂地讲述时,偶尔看到坐在后排的你在认真地把玩手机,我会认为你对我不够尊重;当我的学生正在静思或者交流时,我能听到你与周围的老师侃侃而谈,我会认为你对我的学生不够尊重。“无论是在公开场合或是私下,都不要贬低同行的工作。”我能接受甚至感谢你对我当面批评与指正,但我特别反感你对我的工作的不屑。
作为听课教师,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听课,我希望通过听课扩充我的知识视野,或者给我带来一丝教学灵感,所以我希望开课教师知识渊博、备课充分、课堂灵活。我抱着反思的态度听课,我希望通过开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技术、教学技巧以及教育理念在课堂的落实。
“以人为镜”,我对开课教师最低的期待是“真实”。我看的是师生的课堂“表现”,从“表现”中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不喜欢教师的“表演”,“表演”给谁看?给评委看?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你把学生当成“道具”,你在“表演”,你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作为评委的我,看到你在“表演”,给我的感觉是――你在“愚弄”我。若师生都在“表演”,则会让我感到“可怕”。因为这已经不是对听课教师尊重与否的问题了,这是师德问题,这是在教学生“作弊”!“双簧”的效果是你能得到一些不明就里的老师与领导的好评,可你失去的却是学生对你的尊重。你辩解说你能得到学生的理解,那么,你就教会了你的学生为了既得利益,可以耍些手段,甚至可以突破道德的底线。你现在的影响,带来的是你的学生走向社会的“可怕”。
“尊重”,包含着“理念”。
日常的课堂,我尽我所能地以最大容量地向我的学生讲解学科知识,强调学生做好笔记,我认真地分析每一个知识点,与我的学生分享该知识点在习题中的考查方式,告之我的解题经验,以期我的学生少走弯路,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试题。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每一节课我都要提问,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复述我上一节课总结的“精炼”的知识点与解题方法。我兢兢业业备课,我认认真真讲解,我希望我能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传授给我的学生,我严格要求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都只知道学习,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认真地听课、记录、练习。我反感“死脑筋”的学生“刨根问底”,我认为他的思维“偏离了主航道”,这样的学生基本“无可救药”;我反对学生不按我的思路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是对“经验丰富”的我的不认同;我讨厌学生对我提出反对意见,我认为这是对“知识渊博”的我的不信任。我的“理念”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标准件”,让他们都能考出好的成绩。
王栋生(吴非)老师在“愚蠢者的‘苦干’”一文中指出“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比“品格自私、精神境界不高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的负面作用更大。因为学生有基本的道德评判标准,对于后者,学生可以不接近该老师,可以不受他的影响。“然而,一名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笨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生本课堂”、“以学定教”,这是大家都已经认同并逐渐接受的教育“理念”。
“埋头苦干”不是尊重课堂,“刚愎自用”恰是对课堂的“亵渎”。尊重课堂对老师的要求不但但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人性”的尊重。
学生尊重教师,这是我们要求的学生的基本素养。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这是教育“理念”,也是教师尊重课堂的具体体现。
学生尊重教师,不需俯首系颈。教师尊重学生不是迁就学生,不能偏离教育的轨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师生均尊重课堂,则是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