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

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
----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老年大学学员
人头涌动的报名热潮又一次在山城老年大学上演。那些在凌晨排队的老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欣喜的报上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甚至连报三、四个班。他们说:我们虽然退休了,但却遇到了好时代,这是我们第二个春天的开始,可不能输在新的起跑线上。是的,拥有成熟、经验、智慧的老人们,渴望在人生第二个春天里,老骥伏枥再扬鞭,在新的起跑线上再出发。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是传统文化的娇子。他们希望徜徉在诗歌的海洋,在与诗词的一次次邂逅之中,品味丰厚的文化韵味,感受千年不变的历史情思,汲取精神的力量,于是毫不犹豫的报上了一门渴望已久的专业:古典诗词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珍惜老来的时光,他们兴奋的走进了老年大学古典诗词班的课堂,仿佛开启了醇厚芬芳的古诗词之旅。轻扣这个的大门,与诗词同行,吟哦感悟,讨论交流,试笔抒怀,十分精彩。
教授的皮老师是一位满腹诗书的学者。无论是那些忧国忧民情怀的屈原们,还是那些崇尚个性、浪漫和理想的李白们;无论是一代枭雄的曹操,还是婉约悠远的李清照,在老师满腹经纶的讲述中汩汩流出,浸润着他们的心田。
在老师精彩演绎的诗词海洋里,大家先认识了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些诗篇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优美动人、宛转悠扬成为流芳万世的不朽诗篇。接着,认识了缓缓走来的屈原和他的《离骚》,它以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哀民生之多艰”,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从此,诗经和楚辞成为中国诗歌的两大传统,为后人所继承和推崇,影响深远。再后来,又认识了唐代发起新乐府运动的白居易,接着是魏晋南北朝的大诗人曹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和天赋过人、诗风纵横恣肆、慷慨多情的曹植。“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唐代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其中有张扬个性、独具浪漫主义特色的李白和关注社会政治、人生坎坷的杜甫就是其杰出的代表。此外还有擅长山水田园诗歌的王维、孟浩然,擅长边塞诗的高适、岑参,以及追求雄起险怪的韩愈、李贺,意境朦胧幽深的李商隐。
在老师精彩演绎的诗词的海洋里,老年同学们仰望唐诗,它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宋代诗人则另辟蹊径,也攀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那就是宋词。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唐诗宋词并称双绝,都代表中国文学之盛。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他的才华横溢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使之成为宋诗第一人。
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同学们感受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中国最早的情诗,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感悟情:“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唯美画面;感悟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那是一颗为国戍轮台的雄心壮志。他们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里,体会南唐后主李煜亡国的伤痛;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里,领悟到痴人李商隐对爱情的坚贞;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里,感受曹操一统江山的抱负。
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吟诵那些经典的古诗词,让同学们跨越时空的障碍,领略古人的胸怀志向,引导人求真、向善、爱美;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让他们学会坚定自信、乐观豁达,找到人性的回归;那些“淡泊宁静以致远”的诗篇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悠悠情思,陶醉其中,走进诗意的人生。
在阅读古诗词中,老年朋友们领悟到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求学的第一步,它告诫我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终不后悔。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这些诗句借词喻事,引出悠悠的远意,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我们的心灵因诗歌而华美,我们的人生因诗歌而灿烂。
在学写古诗词中,他们懂得了诗词的美还在于它追求语言形式的和谐优美,而这种形式美集中体现在押韵、平仄、节奏和对仗上,通过阅读领悟、试笔抒怀,发现了诗词格律的奇妙之处,也体验到依照格律写作的乐趣所在。随着岁月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慢慢体会出其中的意境,而愈发深刻。古诗文经典已渐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在学写古诗词中,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诗社、建立了诗词微信群,在群里,大家以诗会友,老师也发表了许多诗词作品,既抒发胸臆又为同学们示范,同学们也学平仄、查韵部、思对仗、蕴意境,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通过诗词交流。诗词班还把教与学搬到了课外,诵读诗篇,唱和接龙,让那些脍炙人口、反复咀嚼,唇齿留香的诗词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志趣。
这些皓首红心,绝不输在新的起跑线上的老青年们,从昨天走来,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走来,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沙走来,以及从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来,写下了一首首爱的歌、情的歌、时代的歌。他们的歌它或博大恢弘、或敦厚旖旎,或清丽流畅,或睿智豪放,虽然还很稚嫩,但它反映了充满诗意的生活,它表现了新时代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
如今,古典诗词班成为了老年诗友们的睿智选择。他们秉持初心,不忘来路,认真学习,深刻感悟,决心在新长征的征途中,绝不输在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