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躁郁和抑郁的区别以及治疗的介绍

(2017-01-19 20:53:37)
标签:

心理咨询

曹晖

15996211831

http://b174.photo.store.qq.com/psb?/V115I2uZ3EZr7P/Nw0os*gWE1hNVQStp0cZXlYU5DbGynTuQUsz85sdRZ8!/b/dK4AAAAAAAAA&ek=1&kp=1&pt=0&bo=HgJPAQAAAAAFAHE!&su=0134922033&tm=1484827200&sce=0-12-12&rf=2-9
人的情绪是会起伏的,如:考满分,高兴三天;与同学吵架,郁闷整个下午。情绪的起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增加思考的澎湃性;若起伏的幅度太大,或者改变的太过频繁,非常态过高或过低的情绪持续太久,以至于严重的影响生活、学习与人际互动,或出现激躁攻击或企图自杀等,此时要当心,是不是得了「躁郁症」。

【躁郁症之流行病学】

大部分患者第一次发作出现的是郁症,经过数周或数次抑郁发作之后,才发作躁症,也有患者只有躁症发作,或先躁症发作再抑郁症发作,也因此被称为躁郁症,目前临床正式诊断名称为情感性精神疾病,双相型。

终生盛行率(指一群人一生中会生此病的机率)约为1.2%。

男女生病的比例相同。

首次发病常于十几至二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及年轻成人时期,儿童期较少见到躁郁症的病患。

家族史发现约三分之一患者的亲属有罹患躁郁症或抑郁症的情形。

【躁症发作有哪些症状?】

情绪高张-愉悦、亢奋、昂扬或急躁易怒。

内在驱力明显增加-精力充沛、食欲及性欲增强、睡眠需求变少。

思考变快-联想多而敏捷、意念飞跃,严重时形成语无伦次。

话量变多-好吹嘘、喜争辩、爱打电话。

注意力易分散-无法持续专注。

自信心大增-自信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地位或财富,如:自认是天才、神明、大企业家或发明家。

兴趣及活动量增加-会出现好管闲事、较平常忙碌、做很多计划,但往往缺乏组织,常常无疾而终。

鲁莽行事-例如不当批评他人、从事过度冒险性的活动、性行为随便。

容易冲动-当遇挫折或被限制时,则易怒,乃至出现暴力攻击行为。

严重者会出现妄想、幻听-如夸大妄想、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等,此时常不易与精神分裂症区分。

【抑郁症发作有哪些症状?】

情绪抑郁-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不快活、对平时感兴趣的活动提不起劲。

内在驱力减低-精神不振、易倦怠疲惫。

食欲减退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

话量或活动量减少。

思考动作变慢及迟缓。

注意力无法集中-恍惚失神、记忆减退。

犹豫不决-做事难以下决定。

充满负面思想-习惯以负面观点来诠释与解读事情,易钻牛角尖。

自信心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价值。

罪恶感-觉得自己所作所为造成他人的负担,别人的不幸也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寂寞、孤独与无助感。

无希望感。

轻生及自杀念头或自杀行动。

严重者会出现妄念及幻听-如罪恶妄想、被批评妄想、被害妄想、被控制…等,此时也不易与精神分裂症区分。

【躁症或郁症的诊断】

除要有多项上述症状外,躁症发作持续至少一周以上,郁症发作持续至少两周以上,而且病情严重到使日常生活、学习或人际社交的活动发生困扰,才能下此诊断。例如:发生在青少年会导致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甚而被迫留级或休学。

【青少年发病症状的特点】

激躁、冲动、叛逆或破坏行为频繁。

较多妄想、幻听症状。

躁症与抑郁症状常同时出现。

躁症与抑郁症两种情绪的转换很快。

抑郁发作出现多吃及多眠。

常伴随酒精及药物滥用。

【躁郁症的可能病因】

遗传-病人的亲属中此病罹患率25%以上,父母皆患此病时,子女病率50-75%,显示遗传强烈的影响。目前科学家尚未找到哪一个基因在作怪,但推断应该是多重基因共同造成的。

脑内神经系统障碍-正子或核磁脑部摄影,发现患者大脑内代谢异于常人。

压力与心灵创伤-此非发病的主因,但为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造成病征复杂化,治疗困难化。

【治疗】

急躁或严重时需住院治疗,轻者可门诊治疗,以药物治疗(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抗郁剂)为主,辅以卫教、认知行为治疗、团体或个别心理治疗以改善因应能力及正确观念的建立;病情严重药效差或强烈自杀者可电疗。

近年来照光治疗,也作为抑郁症的辅助治疗,长期预防再发,以锂盐及抗癫痫药物为主。

【躁郁症会不会好?】

会好,症状完全消除,可上学及社会功能恢复,约六成的病患可获得良好控制,最重要的是患者接纳疾病,并和医师配合遵从服药。

复发率高,约有一半的病人至少有两次以上发作,需要预防再发病。

慢性化,1/3的病人病程起起伏伏,需长期服药及进行精神复健。

愈早治疗可减少发作及发作的严重性。躁郁症是很消磨精力的大脑疾病,需要毅力及家人支持共同面对,再配合专业治疗,可以更惬意的享受彩色人生。

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psychocaohu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