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写给2017年的你

标签:
15996211831心理咨询曹晖 |
可是,抱歉,让你失望了,此处不贩卖忠告和建议。
是的,此处不贩卖忠告和建议。
因为所有的建议具体到你个人,最终都只是“然并卵”。哪一年,你看了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除了热血沸腾一下,还去做了点什么的?有哪一年,你是按照别人的建议一五一十地做了计划,然后到来年年底的时候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呢?哪一年,你开始了一项你觉得需要形成的新的习惯和事情,然后来年真的认认真真地完全做到了呢。这会儿掰掰手指头算算,你们中做到这些的几个?
估摸着,以上都做到了的,也不会点进来看这篇文章了,因为,他们已然对自己的生活有足够的自知和掌控。
别人的建议总是“然并卵”,不是建议错了, 不是你没有能力去做到,而是,别人的建议始终是别人的,而你始终是你,别人不是你。哪怕那个人是心理咨询师,其实,他也并不知道你。
在心理咨询中,常常会遇到来访者不断地要求咨询师给自己方法和建议,这个问题,在咨询师中,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究竟要不要给方法和建议,各个流派和各个具体的咨询师自有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著名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师欧文·亚龙在年界八十写就的一本书里写道:
这一路下来,在在提醒了我心理治疗一项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我屡屡从病人那儿学来(又忘记)的,那就是:我能提供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全然活在当下,就只是陪着她。千万不要想去说些聪明智慧的话语。无须去寻找有力的解释让事情改观。你的工作就只是为她提供你完整的当下。信任她会从疗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于是,相比于告诉你来年要善待自己,要做更好的自己这类鸡汤,或者是告诉你计划是要可量化的,先要如何再要如何地填鸭式教案,我可能更喜欢和你坐下来听你说说你的那些事儿。
这一年,我没有给自己订计划。
上半年看完了35本书,当然,因为收集资料的需要,部分是速度极快的口水书;下半年,啃专业书的速度明显放缓,心理学8本,茶书2本。平台上发布了几十篇读书笔记和文章,不急不缓,我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只是,坚持原创。做所有这些事,都是不疾不徐的样子。
然而,这些恰不是我愿意提及的,也就是大家通常会做的总结,因为,对我来说,最让我开心的是,这一年,我和几十位见过却不熟悉的、没有谋过面、甚至某些没有说过话的人见面、喝茶、聊天。有关于他们的故事,部分写在了“花的下午茶时间”里,部分散落在文章各处,部分你都找不见他们的影子,基于我们之间的保密原则,我也不会告诉你他们是谁,然而,确实是他们的诉说让我写了这篇或者那篇的文章。
这其中的部分人和我反馈,谢谢你和我聊,我有点明白了。而事实上,我也并没有说什么,聊天,我只提供耳朵。
也许我唯一 的功效,恰是因为我没有说什么,于是,照见了你自己。
也许,你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和自己呆一会儿。抛开那些攻略,那些指导,那些我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教条。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因为,你没有完成计划这不是问题,你拖延也不是问题本身,你懒也不是问题,你完全可以做一个慵懒的人,你完全可以做一个拖延的人、完不成计划的人,你的难过恰在于你是一个完不成计划的人而同时你又希望自己不是这样的人。
2016年我能够完成的这些事,恰恰是我没给自己提过的要求,它们却在无形中完成了。拿我母亲来说,我这种吊儿郎当的态度是她最看不惯的,连我起床比她多花个5分钟10分钟她都要叨叨半天的,她是一个凡事要计算时间和产出的人,在我看来,她活得很辛苦。显然,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
也许我的悠闲中有部分是对她的反抗,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喜欢我现在的状态,这是王道。
2015年有一档娱乐节目《隐藏的歌手》,节目的宣传语是,发现隐藏的力量,遇见另一个自己。每每有歌手本尊的分数比不上模唱歌手的,现场会感言,“我自己反而不像我自己吗?”。
那么,你呢,你自己比较像你自己吗?
2017年,祝你离自己越来越近,越来越像自己。
其实,就算日历从2015翻成了2016年,那也不过是我们每天过的日子中的普通的一天,不会因为你在这一两天做了什么改写了你一整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