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话游戏: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还是想试试(一)
(2016-04-11 11:04:20)
标签: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曹晖 |
分类: 曹晖心理咨询 |
游游放学回家,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来说:妈妈,我給你的贺卡。(她常常会在学校中午休息的时间画幅小画,写个字条什么的,回家送給我。)
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两行字:
“你好mum:今天goushijie,zhu你kuaile。”(你好妈妈,今天狗屎节,祝你快乐。)
字的下面,画了一坨屎粑粑。
我想起来了,昨天晚上讲故事,故事里的妈妈让孩子选择一天作为她的专属节日。游游说:”我也想要我的专属节日。”我说:“好啊。你想过什么节?”
她答:“狗屎节。”
“哇!狗屎节!听起来很酷哦,祝你过得愉快。”我说。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张贺卡。
“狗屎”和“屁”,是游游很喜欢说的词。比如外婆问:“今天你们上了什么课啊?”她会笑咪咪地回答:“语文、数学、体育,狗屎。”为这个,她没少挨家里人数落。
我记得读过不少关于“孩子说脏话怎么办”的文章,基本的分析是:孩子爱说某些不好听的词,多数是为了看大人听到这些话时候“大惊小怪”的表情。所以文章会建议“听见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要淡然处之。孩子试几次看你没反应,就不说了。”
但是游游已经上小学了,大人通常认为她“该懂点事了”,再这么说就被认为是“捣蛋”,会教育她“要懂礼貌”。
我也认真和游谈过话,告诉她这样的词别人听到会觉得不舒服和恶心,不要再说了。她很认真地点头,却一点没有改善。又一次谈话之后,她看着我说:“妈妈,我知道了,但是我有时候忍不住。”
我模糊能感受到她说的这种“忍不住”。
有天晚上洗漱的时候,她一边洗脚,一边吧她最喜欢的一首儿歌歌词全部改成“狗屎啊狗屎”,高歌了一曲。我听她唱得痛快淋漓的样子,似乎就是在表达“我已经做了一天的乖小孩了,我累了,我得松口气,捣个乱。”
在这种想法的基础上,我换过别的方式来应对她,举几个小例子:
放学回家,一边上楼,我一边问她:“我又忘了整体认读音节都有哪些了,你教教我?”她背:“zhichishirizicisi狗屎……”我跟着她,原样照背了一遍。
“错了,妈妈,”她停下脚步,瞪我一眼,“是这样才对。”她又背了一遍,这回没加“狗屎”。我也跟着又背一遍。她满意地点头:“嗯,这还差不多。”
过了一天,她又在高声唱“狗屎歌”,被爸爸听见,批评一顿。她拉着脸来找我:“妈妈,爸爸不让我说狗屎。”
我蹲下来看着她:“嗯,一般人都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咱们不是谈过吗,这些话,会让人觉得恶心和不舒服。最好不说。”
她撅着嘴:“可是我忍不住。”
“那么,咱们约定个‘狗屎时间’吧,每天一次,只有咱俩在的时候才说,别的时候就不说了,行吗?”
她皱起小眉头,对我的语重心长表示不屑:“我在外面的时候才不会这么说呢!”
我虽然这么做了,但并不确定是否妥当。跟游戏力工作室的同事聊起这个话题,听到了另外的故事。
UU妈的故事:
和uu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她偶尔会说些不好的词,我想起游戏力里解决孩子骂人说脏话的案例,于是对UU说说:“妈妈可不怕你说xxx,但是我最讨厌别人叫我臭鸭蛋。”
uu果然很高兴,高声叫着“妈妈臭鸭蛋!”我假装很生气的要抓住她打屁屁,她兴奋的跑着躲来躲去,嘴里还说大喊“我就叫你臭鸭蛋!”这样玩了好半天。
靓靓妈的故事:
我带着靓靓和邻居一家去郊游。大家坐下来野餐的时候,邻居的孩子开始唱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呀,在狗屎里。”大家都愣了,孩子得意地继续唱。
当他再唱到“狗屎”的时候,我大叫一声“啊呀!好臭!我要被臭晕啦!”然后就“晕倒”在野餐垫上。大家都笑起来,孩子们都起劲地加入到唱“狗屎‘的行列里,大人们都纷纷被“臭晕”。这变成了当天最受欢迎的游戏。
在关于“说脏话”的讨论中,我们逐渐总结出这样一些认识:
加入微信公众号:
psychocaohui(长按复制)
曹晖带你每天读一次心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