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
(2014-02-20 09:58:22)
标签:
0635-8238100曹晖心理咨询曹晖心理咨询 |
分类: 心理故事 |
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
——管理者的心理学营养慢餐
为什么研发本课程
本课程是一份专门为管理者设计的、以增加管理者心理学营养的“慢餐”。
美国前管理协会会长赫尔雷格尔教授指出:“21世纪管理学的趋势是管理的心理学化”。处于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既要管理好自己,又要管理好别人。管人的关键是要了解人心,从心开始,以心为本。了解了人心,梳理了人心,激励了人心,下属才能快乐工作,自动自发,发挥潜力,提高绩效;管理者也才能快乐管理,营造和谐高效的团队氛围,实现卓有成效的管理目标。
以人为本的管理落实到管理实践中,就是“以心为本”的管理。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管理的根本。
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薪酬福利待遇不错的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为什么有的员工自动自发,而有的员工却消极无为?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不上一个诸葛亮?为什么看人会走眼?为什么发奖金起不到激励作用?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行为?管理者为什么会出现决策失误?……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上述这些令管理者困惑的问题,在心理学中可以找到答案。
本课程设计完全跳开仅仅“知其然”的纯技巧性、机械速成式的培训框架,而从“知其所以然”的更高层次,用全立体角度着眼于管理中最具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人”,结合大量丰富的涵盖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大量的鲜活并极具针对性的企业管理案例等,从人本角度揭示了管理中个体、群体的行为以及心理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以及那些规律给管理实践在方法、策略、技巧等方面所带来的启发和启示,指导管理者全面认知管理的实质与内涵、提升管理者的必要素质与技能,改进管理的方式与方法,最终达成充分调动员工个体工作潜能以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管理效能。
但是,长期以来,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而让管理者轻松掌握并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洞察人性根本,塑造和谐团队,提升管理绩效,正是本课程的主旨所在。
课程设计模块
本课程以管理的两大主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为核心,以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实验、发现为基础,设计并建构了三个课程单元:
第一单元:管理从心开始——认识你的员工,怒放生命的力量
第二单元:管理以心为本——洞察人性奥秘,激发员工的潜能
第三单元:雾里看花的学问——管理者的思维与决策力
授课方式
在培训市场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本课程却是一份用小火慢熬慢炖的“慢餐”。讲师的职责是引导学员进入博大精深的心理学殿堂,结合自己管理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答案。
让管理者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是目的,让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目的。为此,本课程基本的授课方法是:
⊙问题的提出:如——“为什么看人会走眼”?
⊙心理学实验介绍:如——心理学家关于认知偏差的实验与故事;
⊙画龙点睛:心理学的原理与发现;
⊙头脑风暴研讨:你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实中还有什么样的案例与表现?讨论如何将一个心理学理论与发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由学员自己思考总结,找到改善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结合这一思路,授课过程中将以视频欣赏、心理学测试、互动游戏练习等作为辅助工具,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心理学故事、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并采用互动研讨的方式,让学员边听故事、边思考、边讨论,在研讨中对自己的管理活动进行对照、反思与总结,增强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第一单元
——认识你的员工,怒放生命的力量
课程目的
为什么有的员工优秀,有的员工平庸?为什么有的员工积极主动,有的员工消极被动?同样一项任务,为什么有的员工得心应手,有的员工却力不从心?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绩效水平,是由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影响员工绩效水平的素质主要有两个层面构成:
第一层面: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一小部分,如知识、能力、行为等,这些基本上都是比较容易识别和判断的;
第二层面:是在“水面以下”冰山的一大部分,如自我形象、自尊、态度、性格、价值观、动机等,这些难以被挖掘与感知的更宏大的潜在素质,对绩效起着更
大的和更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员工明明有知识、有能力,可是工作中总是业绩平淡,死气沉沉。仅仅具有外显的知识、能力素质,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一个人做出出色的成就,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从内到外彻底的认识和了解员工,进而找到激发员工潜能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员工个人和团队的绩效水平。
所以,管理必须“从心开始”。
课程收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使管理者对员工素质构成要素,如自我概念、控制感、自我效能、自尊、价值观、态度、性格、能力、情绪、应激与压力等,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为管理者分析员工行为提供一个心理学视角,并为管理者辅导、教练、激励员工提供一些心理学工具与方法,帮助员工提高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提升员工素质与绩效的途径。
课程时间:24课时(4天)
第一单元课程大纲
第一讲
——自我概念与自我意识
我是谁?——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
我是谁?——詹姆斯的“经验自我”模型
课堂练习1:我是谁?
课堂练习2:内在自我与社会自我
课堂练习3: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
课堂头脑风暴:自我形象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对两难问题的回答实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案例分析:“重要他人”对员工的影响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激发员工自我意识与反馈式管理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如何管理处在不同“人格象限”的员工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3:如何管理处在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员工
第二讲
——控制感与员工自我管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为什么有的员工不听招呼
阿登屋养老院的心理学实验
课堂头脑风暴:你如何替加温做出选择
无助的狗与噪声实验
课堂练习:控制感测试
案例分析:让员工管理自己的业绩与成长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习得性无助与员工“破罐子破摔”的因果联系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自我控制感与员工积极性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3: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
第三讲
——自我效能与员工期望管理
为什么有的员工自卑和退缩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课堂头脑风暴:自我效能对人的影响
关于自尊的实验
高自尊员工与低自尊员工的区别
课堂练习: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水平测试
归因风格与自尊
案例分析: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自我实现的预言与无条件积极关注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如何进行员工期望管理
第四讲
——价值观与员工行为
关于价值观的故事
价值观的作用与类型
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
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锚理论
课堂练习:测测你的职业锚
课堂头脑风暴:80后与90后的价值观分析
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的价值观管理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职业锚与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如何进行团队的价值观管理
第五讲
——态度与态度管理
聪明的老鼠
态度及其产生、构成
态度决定行为:为什么对同一场橄榄球赛会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态度决定行为吗?——心理学家与中国夫妇的心理学实验之旅
态度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行为
课堂头脑风暴: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
认知失调理论与态度的改变
案例分析:变革前的“目睹”实验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说服改变态度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行为改变态度
第六讲
——人格与人职匹配管理
一封辞职信背后的含义
人格的特征与类型
马斯顿四类性格分析
课堂练习:四类性格测试
人格特质理论介绍
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及其应用
课堂头脑风暴:如何任用“李云龙”
案例分析:性格决定成败——刘邦与项羽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管理者的性格自我管理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如何管理不同性格的员工
第七讲
——能力与差异优势管理
智商及其分布
智力结构理论
能力及其类型
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
麦克利兰胜任素质模型理论
课堂练习:管理者的专项能力测试
课堂头脑风暴:用人的德才考量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房谋杜断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发现员工的优势能力——让兔子去赛跑,别教猪学唱歌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3:管理者的胜任能力
第八讲
——情绪与情绪管理
情绪的产生过程
情绪的类型与三种状态
耶克斯与道德森定律:情绪激昂绩效就高吗?
情绪的外周理论
情绪认知理论
课堂头脑风暴:外周理论与认知理论对情绪管理的启示
情商:情绪智力理论
课堂练习:情绪管理测试
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情绪与情绪劳动
情绪管理的技巧
案例分析:西雅图的鱼市与沃尔玛的晨会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团队情绪管理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管理者的情商修炼
第九讲
——应激与员工压力管理
红舞鞋的故事
压力与压力源
三种压力状态
课堂练习:压力测试
压力的生理反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关于压力的研究:GAS模型与CPT模型
霍尔姆斯重大生活事件量表
课堂头脑风暴:工作中的压力源分析
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案例分析:应激反应综合征与职业倦怠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1:压力应对的一般策略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2:管理者的压力管理责任与实践
心理学的管理运用3:EAP——员工援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