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失眠?

(2014-02-15 09:28:54)
标签:

0635-8238100

曹晖

曹晖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分类: 心理故事
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失眠?
 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失眠

    1.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晚上一上床就担心自己睡不着,或想尽力让自己快入睡,结果却适得其反,这就是“失眠期待性焦虑”。

    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大脑需要休整,就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周而复始便形成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的本意是想入睡,但这种想法的本身却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越兴奋,就更失眠。
 

    2.梦有害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地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还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的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会影响人们睡眠的质量。

    其实,科学已经证明,睡眠中就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可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那种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人产生了心理负担。

 

   3.自责心理:

    
有些人在工作生活失利后会感到内疚和自责,经常在脑子里重演过失的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作出妥善的处理。由于白天事情多,自责和懊悔的情绪会稍轻,到夜晚则容易不自觉地“徘徊”在自责和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从而久久不能入眠。

 

    4.期待心理:
 
    
是指人们因期待某人或某事、担心睡过头误事而出现的早醒现象。比如:倒班工人在上夜班时,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而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惊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早醒的习惯。也有些人在晋升、考试、分房等结果快要公布前,常常因处于期待的兴奋状态而难以入睡。

 

    5.手足无措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的刺激后,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常常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状态中。

 

    以上是常见的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当然,精神科很多常见的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有失眠的症状,那些就不能单单用心理因素来解释了。 

    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由患者失眠持续的时间长短来决定。
 

 

 
 

 

 

失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暂时性失眠。

    
这类失眠只维持几天,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可很快地调整过来,或者会把它看作是一次新鲜有趣的体验。总之,对于这种失眠,人们不必惊慌,几天后会不治而愈的。

 

   (2)短期性失眠。

   
这类失眠一般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常出现在人们患有严重疾病或遭受巨大压力时。患者可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或求助心理咨询师,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改善。

 

    (3)长期性失眠。

    
这类失眠一般持续三周以上,有时甚至多年。患者遇到特殊事件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痛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应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需要医生和心理专家的共同帮助。

 

    应对失眠,尤其是长期失眠的患者,最好先学会自我调适,要把克服失眠的主导因素放在自身主动调节的基础上,若依靠药物调节是非常不当的,而且还会极大地损害人的健康。

    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当一个人适应了一定剂量的药物后,他就会需求更大剂量的药物以维持同样的疗效,于是便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失眠——服药——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继续失眠——增加药物剂量。这时,安眠药便成为导致失眠的元凶。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最好能作,及时寻找和发现导致失眠的元凶,对症治疗是失眠患者需要重视的根本解决办法。能找以处疗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