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路部门“不减反增”如何回应改革

(2013-05-23 13:53:28)
李妍

与国家铁路局“三定”编制同时进行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机构编制已粗有眉目:总部层面,原铁道部旧有的职能部门除公安局之外,其余部门被改换名称之后全数保留下来,此外,铁总还增设了资本运营和开发部、物资管理部、审计和考核局等一些新的部门。垂直层面,原铁道部下属的18个路局(包括青藏和广铁公司)仍全部由铁总管理,此前盛传的地方路局合并并未有明显动静。(5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铁老大”改革后,除公安局外的其余部门全数保留,部门“不减反增”,此前盛传的地方路局合并也并未有明显动静,这让正在改革进行时的“铁老大”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许多人认为,作为大部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铁路改革应该践行“简政放权”的思路,大刀阔斧给自己动手术,而不是把机构越改越庞大和臃肿。不过,至少从目前看来,铁路改革似乎依然“壮士难断腕”。

政治学上有一个“帕金森定律”:在行政管理中,任何机构都有盲目扩张的冲动,因此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机构会变得无限庞大,最后结果就是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产生庸政和懒政。而包括铁路改革在内的大部制改革,其实就是要打破这种制度惰性,避免机构改革陷入“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

当然,部门的增减,人员的多少,只是机构改革的表面问题。之所以要进行机构改革,其实根本还是要提升政府或企业的效率,下放该下放的权力,并且预防获得管理监督权力的部门滋生新的官僚主义。


放到铁路改革这件事上来说,随着铁道部政企分开,一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国家铁路局并入交通运输部,另一部分原铁道部的核心职能则转移到了铁路总公司,表面看来,铁路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按照规划权、监督权与执行权的原则去进行职能划分的。不过,从目前铁总几乎保留全数部门的状况来看,其中的规划权、监督权有没有完全交割干净,原铁道部归属政府的职能有没有彻底划拨出去,有没有建立起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管机制,则依然不够明晰。

当然,这只是铁路机构改革的部分问题。诚如不少专家所说,铁路要真正提高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改革的核心依然是市场化。当铁道部转身成为公司,如果没有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如果铁路的运营、不正当竞争和关联交易,尚未明确监管主体,那么铁总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监管的大垄断企业,结果可能比政企合一更糟糕。

现在看来,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从各大区域铁路公司的市场化入手,完成企业重组,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不过目前看来,这些市场化的改革举措,依然没有实质跟进。“一位地方路局的人士表示,此前他们纷纷传言,哪个局要跟哪个局合并了,版本众多,但传了一阵之后,渐归沉寂”。

或许,面对铁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业内人士就分析认为,铁路总公司要真正面向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仍需要一个过程。有专家预计,中国铁路总公司从组建到较好运行,至少需要2到3年的时间。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渐进的而不是退步的改变。至少目前,铁路改革后部门几乎全数保留,“不减反增”,就需要给出一个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