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晒福利,晒出公平焦虑
(2012-09-26 23:25:49)
标签:
杂谈 |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每逢佳节倍思亲”。然而,网络时代,“晒”字当头,奔波劳累大半年的职场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争相上网吐槽晒福利。有网友晒出最牛福利:送房贷,惊煞众人;也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抬出最抠门福利:1/4块月饼。真是“每逢佳节晒福利,几家欢乐几家愁”。
对此,《新文化报》就推出了“双节福利”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年龄跨度从“70前”到“90后”,其中对于两节福利,明确表示比较失望,离预期还有差距的人最多,占到36%。
晒福利,也晒出了社会经济状况的晴雨表。36%的人明确表示对双节福利感到失望,多因为发放福利与心理预期相去甚远。只需纵向比比就知道,去年200元礼品券加500元的现金,今年却缩水成了200元礼品券。对每一分一毛都能掂出重量的普通人来说,500元的差距,足够让许多人的心理跷跷板失衡。
经济不景气、企业效益下滑,或是福利缩水的直接原因。这种硬伤,企业主当然没法控制。不过,既然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谁能够在经济运行的惊涛骇浪中,独善其身,躲进避风港,“福利这边独好”,就很值得咂摸了。
作为员工的一种间接报酬,福利当可作为衡量一个单位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员工能享受到优厚的福利待遇,那么日常薪酬一般也差不到哪里去;如果没有好的福利待遇兜底,那么再高的薪酬,也会在日常生活成本的剥夺中,沦为镜花水月。
很显然,如今被众网友列入“羡慕妒忌恨”行列的,首推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隐性福利,不仅不会受到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困扰,而且还会为他们“工资基本不用”的生活锦上添花。对于那些连日常工资都要“一分掰作两半花”的普通工薪族来说,福利不仅没能在经济困难时期雪中送炭,反而在福利差距上,形成一种“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这些,恐怕都只会加重他们的相对剥夺感。
就在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条“南京小夫妻月入9000元年存9万”的帖子,就很是火爆了一阵。后来大家才发现,年存9万的小夫妻不是太能省,而是太会蹭。蹭单位、蹭父母,一个“蹭”字,既道尽了啃老的众生相,也说出了国企等垄断企业福利优厚的现实:吃饭不花钱、衣服、日常用品全靠发……面对这样的差距,普通公众岂能不生出事关公平的福利焦虑?
作为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一种形式,福利本应该作为替贫弱者兜底,缩小贫富差距的手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应该成为弱者群体的专利。但现实却通常是,福利泛滥的地方,往往是那些不缺钱财的垄断国企、政府事业单位;而最需要福利的人们,面对的,却只是那让人哭笑不得的1/4块月饼。
什么时候,市场不再有傲慢的垄断巨头,政府的预算制度也能有严格的监管,“泛福利”、“滥福利”不再消解福利兜底的正当性。那个时候,福利只是市场公平竞争下,对先进生产力的褒奖,那样的福利,恐怕才是社会进步的希望吧。
前一篇:月饼诚可贵,金银价更高
后一篇:我们怎样才能获得长假的真自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