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三“提前离校”,怎能“把书读好”

(2012-06-19 22:19:05)
标签:

杂谈

日前,有网帖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09级大三学生被强制提前毕业。学校一纸通知让部分学院大三年级学生将宿舍腾出,下学期就不用来了,但学费照交不误。学校的做法引起网友的强烈不满。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全出乎意料,并称目前这一改革方案已撤销,学校将按照原培养方案开展教学。(6月19日《南方日报》)

不得不说,这项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视为符合教改方向的“提前离校”方案,尽管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撤销,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当下大学教育的真实现状:“正常时间毕业,提前一年离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本该用于读书的四年大学生活,在最后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里,却奉献给了社会与职场:研究论文的时间用来做简历,上课读书的时间拿来练习面试,实习的时间变成了试用,试用则直接成了提前就业。真到毕业了,回过头来想想“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书”,却往往只是“两眼一抹黑”。

或也正因为此,河北这所大学才提出了这项所谓“初衷良好”、“为学生未来就业着想”的试点改革方案。既然高等教育紧紧围绕“就业”来安排教学,重视职业化、功利化、技能化的就业教育,忽视非职业化、非功利化的教育。那么,学校和社会向学生灌输职场文化,甚至在教学制度安排上,都充分体现出这样的导向,要求学生“提前离校、钱照缴”,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事实上,如今的许多大学不正是这样操作的吗?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家长们,耗费巨资送孩子读大学深造,花了四年学费,往往只能学习三年甚至不到三年,最后一年的学费权当交给社会当找工作与实习的费用了。结果就是金钱受损,读书权益受损。

功利化的教育,短期看来,似乎可以满足受教育者的功利需求,比如能有更多时间找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则可能导致受教育者知识能力与素质根基不稳,最终影响其终身的学习、思维能力乃至价值观念。倘若教育不能很好地完成自身的职责,反而转身去承担“就业”等其他责任时,教育质量缺乏保障,学生学无所用,用人单位无法找到合适人才,必须对毕业新人再培训,便会是无法扭转的现实。

高校教育无需过早拿出职场法则,甚至制定离校政策让学生“熟悉社会”。大学之后,许多人一辈子的时间都将奉献给职场与社会去“实践”,反而读书的机会,也就那么几年。在该读书的时候把书读好,恐怕才是真正“熟悉社会”的正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