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和西方的差距在细节----这才是教育的精髓(1)

(2015-04-03 02:30:58)
标签:

育儿

在加拿大生活的几年里面,耳闻目睹,华人的本地的确少有人在各个领域获得一流的地位。这不是太奇怪,毕竟华人是这片土地的后来者、外来者,华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的崛起,也不过这十年的事情。

 

我注意看过连续三四年的本地报道,BC省最有名的三个大学,华裔学生几乎占了30--40之间,而华人整体比例也才10%。可见,华人家庭的孩子在学业上的整体表现应该是最高的。

 

可是,与名牌大学入学率不成比例的是华裔的整体地位并不高,华人群体在加拿大不算很受欢迎。就我的观察,与这个民族整体的素质有关系。

 

就拿我自己刚刚经历的一件小事说起吧。

 

周日,我们全家去一个朋友家参加PARTY,那天,大致有十家人左右,济济一堂,欢声笑语。主人是一个唱歌发烧友,一把吉他唱半天,朋友们特别喜欢去他们家重温青涩岁月。大人们吃完饭聚集起来唱歌,小朋友们也凑在一起玩儿。

 

中间,我招呼小朋友们来吃冰淇淋。小朋友们听到吃冰淇淋了,自然一拥而上,都围在我的身边等待。我一向喜欢孩子,属于喜欢细心照顾小朋友的性格,所以,我经常会在朋友们欢声笑语的时候,想起来小朋友的需求。我在忙着从冰淇淋桶里面舀出冰淇淋,手里的小碗不够用了,就随口麻烦身边的小朋友帮忙拿碗过来,这个小朋友就走过去拿了一只碗递给我。然后,我给他盛完冰淇淋,他立刻跑开了。然后,我只好自己过去拿一些碗过来。

 

当时,我的确有点意外地停顿了一下,因为我没有听到这个孩子对我说“谢谢”。然后,我给其他孩子们分发冰淇淋,除去五岁以下的孩子忽略不计,这一天所有拿到冰淇淋的孩子,只有一个12岁的小姑娘对我说了“谢谢”,另外一个是我们家小朋友贝贝。

 

一个成年人和孩子们计较一句微不足道的“谢谢”,估计大多数父母会觉得我太矫情,太计较吧。我不这样认为,素质体现在细节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心里有别人,是否懂得感谢,是否具备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规则的意识。而一句最简单的“谢谢”,最能体现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

 

加拿大的移民家庭,不是有钱的投资移民,就是高学历高技能的技术移民,整体素质是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所谓的精英阶层,这些家庭的孩子尚且不懂得对别人的服务说一声“谢谢”,可见大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一声“谢谢”是最微小的细节,西方人平均每天要说三十次,无论什么事情,他们总会真诚地特意地对所有人说一声谢谢。甚至,我去找老师询问情况,临道别,老师随口感谢我去找她。在学校的办公室,无论我去问什么,办公室的女士回答完我以后,总是会谢谢我的问题。电话里,如果是英语人士,对方一定会谢谢我接电话或者打电话过去,即使我是咨询或者预约等。

 

西方人无论什么事,“谢谢”是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相对于我们总是在麻烦对方或者接受对方服务之后才说谢谢,西方人的“谢谢”简直是无处不在。

 

当对方说谢谢,微笑,会感觉到如沐春风,心情舒畅。

 

所谓“谢谢”这个细节,其实是一言一行之中的一个习惯,一个最基本的素质。

 

回想我为这些孩子们分发冰淇淋,这是很确定的在帮忙,在服务,我理应听到一声声简单的“谢谢”。可是,没有呢,七八个孩子,大多是在7岁以上,在加拿大长大,却对别人的服务熟视无睹,习惯地走开,没有谢谢,没有微笑,也没有任何其他表示。(西方也有很害羞的孩子,他们一般会很羞涩地对你一笑表示谢谢,或者非常轻微地点头。)

 

我还真的有点吃惊。也特别遗憾。要知道,华裔的孩子在学校里,一向是学习尖子,是学霸,可是,这样的习惯在将来一定会给这些孩子很多看不见的坎,让他们的职场受挫,被其他种族孤立,让别人内心暗自鄙夷、反感,这个最基本的习惯,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恐怕比少一张博士文凭还要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