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天鹅
(2014-06-07 11:30: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Sight |
野天鹅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是小时候那套绿皮的安徒生童话中读到的,让我印象深刻,百读不厌的小说。在德国生活的这几年,我总能想起这篇小说,我总能将自己的某种心境与这篇小说中的剧情联系起来。它的结尾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我。无论是为了不伤害十一个哥哥的生命而决定缄默,还是用带刺的亚麻编织衣服,或是在山洞里采摘亚麻时众人和王子的误解,都支持着我。我一直希望自己也能等到故事中结尾,将把一切都说出来。
安徒生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当村上春树、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在我的世界都黯然失色的时候,他也一直闪亮着【注1】。因为他的好奇心,因为他对万事万物,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炙热的爱,因为他的信仰。他把他所看到的一切都编织在一个童话里,它看似是虚构的,确实最接近真实的,而无论你处于哪个年龄,你都能读到这个故事对自己的意义。
尤其当读到他作品的原文时,你会发现,连一朵花,甚至是工具箱里的一个不起眼的铁钉子,也是有生命力的。如此平淡无奇的生活在他的笔下散发着光芒。他的心灵和他看待世界的目光是魔术棒。
今天在豆邮里,许久没有联系的Ariel对我说,她是矛盾+回避型的儿童。我说我也是的,这种认同与供认让我萌生了一些斗志。
即便是矛盾+回避型的儿童也值得拥有积极、健康的关系。
即便拥有被诅咒的基因和红斑狼疮也想要活下去。开心的活下去。
即使时代已经改变,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已荡然无存,也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曾经有三种很重要的情感,它们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慢慢地失去了表达。第一个让我在不断的痛苦和被质疑中开始质疑自己,它还让我获得了一个和我的性格与状态很不符合的标签;第二个让我因为尊重对方不得不对自己经历的一部分保持完全的缄默;第三个完全取代了我的心智,占去了我生存的空间,让我觉得自己无力且渺小。
某佛教徒认为,你会得癌症,是因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心理治疗强调创伤和童年对人的影响。经济至上的时代,人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对完美、光鲜、有序、成功、高效、提升、积极、幸福、备受瞩目的仰视,就像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的豪华的赌场酒店,犹如拜金主义的神殿。只要有不断上升的经济增长率的信仰,就有失败与沮丧;只要有对完美、幸福和正能量的追逐,就有痛苦,抑郁和紧张。只要有对有序、高效的追逐就有拖延症。只要有对影响力、受众群体的追逐,就有暗淡与孤独。
无论是宗教、心理学和经济,它们试图解决问题,同时又制造问题。
这个时代的人希望理解他人,希望被人理解,所以在沟通的时候缔造了很多捷径。他们喜欢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他们不喜欢思考深刻的内容。他们觉得去理解他人的痛苦是对自己的一种拖累。他们不接受不熟悉的表述,他们靠这种方式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希望有人拜访,又害怕伤害。他们觉得走入他人的世界是他们了解自己的一种障碍。他们缔造很多群体共有的语言,他们希望这是衔接彼此的通道。
中学的生活让我回到了充满他人的世界里,这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维持生存的必须。我一直在积蓄力量。我希望有一天我不再缄默。
注1:村上春树后来又逆袭了:)因为他的自律、他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仍然能够坚持,以及他文字触及的深度。
安徒生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当村上春树、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在我的世界都黯然失色的时候,他也一直闪亮着【注1】。因为他的好奇心,因为他对万事万物,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炙热的爱,因为他的信仰。他把他所看到的一切都编织在一个童话里,它看似是虚构的,确实最接近真实的,而无论你处于哪个年龄,你都能读到这个故事对自己的意义。
尤其当读到他作品的原文时,你会发现,连一朵花,甚至是工具箱里的一个不起眼的铁钉子,也是有生命力的。如此平淡无奇的生活在他的笔下散发着光芒。他的心灵和他看待世界的目光是魔术棒。
今天在豆邮里,许久没有联系的Ariel对我说,她是矛盾+回避型的儿童。我说我也是的,这种认同与供认让我萌生了一些斗志。
即便是矛盾+回避型的儿童也值得拥有积极、健康的关系。
即便拥有被诅咒的基因和红斑狼疮也想要活下去。开心的活下去。
即使时代已经改变,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已荡然无存,也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曾经有三种很重要的情感,它们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慢慢地失去了表达。第一个让我在不断的痛苦和被质疑中开始质疑自己,它还让我获得了一个和我的性格与状态很不符合的标签;第二个让我因为尊重对方不得不对自己经历的一部分保持完全的缄默;第三个完全取代了我的心智,占去了我生存的空间,让我觉得自己无力且渺小。
某佛教徒认为,你会得癌症,是因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心理治疗强调创伤和童年对人的影响。经济至上的时代,人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对完美、光鲜、有序、成功、高效、提升、积极、幸福、备受瞩目的仰视,就像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的豪华的赌场酒店,犹如拜金主义的神殿。只要有不断上升的经济增长率的信仰,就有失败与沮丧;只要有对完美、幸福和正能量的追逐,就有痛苦,抑郁和紧张。只要有对有序、高效的追逐就有拖延症。只要有对影响力、受众群体的追逐,就有暗淡与孤独。
无论是宗教、心理学和经济,它们试图解决问题,同时又制造问题。
这个时代的人希望理解他人,希望被人理解,所以在沟通的时候缔造了很多捷径。他们喜欢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他们不喜欢思考深刻的内容。他们觉得去理解他人的痛苦是对自己的一种拖累。他们不接受不熟悉的表述,他们靠这种方式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希望有人拜访,又害怕伤害。他们觉得走入他人的世界是他们了解自己的一种障碍。他们缔造很多群体共有的语言,他们希望这是衔接彼此的通道。
中学的生活让我回到了充满他人的世界里,这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维持生存的必须。我一直在积蓄力量。我希望有一天我不再缄默。
注1:村上春树后来又逆袭了:)因为他的自律、他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仍然能够坚持,以及他文字触及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