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狂想曲同学对于某电影评论的点评。
rhapsody:
女孩子往往放下自己独立的人格,让对方哄她,宠她,以为靠撒娇就能套牢一个男人,却不想想万一哪天他不再哄你,不再宠你?把女性当做宠物的男人往往在甜言蜜语上能够赢得对方的欢心,却也容易换宠物
Aires:
我觉得女孩子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套牢男人,而是为了平复自己内心的不安定感。这是一种非常自然以及不假思索的状态。如果不靠这个,或许只有理性的计算才能维系内心的稳定,但那样的女人也许也不可爱。或许真正能够支撑自己的是一个人也能这样过一辈子的自信。然而这种自信,在由他人审美来评定自己的世界里,是多么难以得到。
rhapsody:
我同意你说的,这么做并不是一个策略,也许更应该说是一种未经考虑的非理性的假设。我不太明白你说的那个不安定感具体指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克服这种不安定感不一定指向 “一个人也能过一辈子”这样的自信,也可以是另外一种更加独立的双方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错误的造成这种不安定感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它导致女性在不光是在经济、社会关系上,还有在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
Aires:
嗯,后来想到,应该是一种相互支持和需要类似于team的角色关系,但不一定完全是按性别分工,因为家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组织。不安定感是一种对改变和失去的恐惧,无力影响局势的挫折感。依赖不依赖先不说,恐惧感是第一位的,而每个女性都在和这种恐惧感抗争。为什么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供女性阅读的如何与男人相处的文字,是因为,对于很多男性而言和女性相处本身并不是一件会让自己感到压抑和挫折的事,所以他们没必要花心力去研究。而女性这么做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依赖,而是为了摆脱受制的局面……
我觉得宠物的比喻很好。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女人和猫一样。但人对宠物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男人们该如何判断,自己对女性的态度就不像对猫那样?我觉得这种转变不完全靠女人,男人的态度也很重要。这种社会结构和意识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人类的审美和道德甚至“理性”当中去了,只要女性的身体和容貌依旧重要,女性对于表面的注重以及随着年龄增加的恐惧感就依旧存在;只要“妇人之言”的说法依然以common sense的形式存在,只要女权主义还是个贬义词而不是中性词,这种无法维护自身以及说明自己的挫折感就不会消失。所谓的独立女性,人们头脑中第一个反射出来的是什么,那是一个既温柔又美丽经济独立并且又能发表独立思考的女人,是一种双重标准,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而,我更想要知道的,她所发表出来的独立思想是什么,是被世界接纳了的、保持了她独特性的思考,还是受到了教化以及被男性世界所接受的思想?如果是后者,那么独立女性作为一种新名词的产生,作为一种需要趋近和达到的标准,不是对女性的解放,而是为她们套上了更加令人窒息的枷锁。
http://www.douban.com/people/psychistorian/rec/105397830/?post=ok#las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