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 |
今天心情很平衡很舒畅。所以来做yiyang式小学生作文。。
其实下周一就要考试。下周末有课然后下下周一要做一个Referat,文献还没有看,时间非常紧。不过今天做完一点Hiwi-Job就感觉心情很舒畅。
当时是觉得比前几个学期有时间,所以以不妨试着做做的心情接下来了,没想到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其实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给心理咨询的培训课准备教师评定的量表,复印handout,给下午茶购物,做咖啡和下午茶点心和水果,回收问卷统计然后做给老师的回馈表格。可能是严格意义上作的第一份工作吧,而且比起学习上的事来要简单很多,总觉得很不一样。虽然很琐碎要精打细算把购物控制在很苛刻的范围内,读德国学生的潦草的笔迹很烦,刚开始的时候比预定的小时数超时几倍,还要摸索德国式学生和老师之间轻松的雇佣关系和相处模式。
坐车回来,有一种所做的努力被肯定的感觉,这和学业很不一样,我做这些事是必须做,没有人强求,是为了我自己拿下那个文凭,我听不懂花费时间比别人长这是你自觉自愿跑到外国去上学怨不得别人,而所做的一切只不过在为那个遥远的若干时间以后的文凭增加一点点量,即使我付出了努力,如果没达到那个结果依然不会得到认可,而自己在消费着生活并没有为别人的存在增添任何有益的东西。做Hiwi-Job感觉很不一样,虽然很简单,但所做的事不是只看结果,而是我所花费的每一个小时都得到了尊重。而且在这里,做Hiwi-Job(学生工)似乎意味着工作以外的东西,遇到的同系德国学生一听到我有Hiwi-Job就会流露出很尊敬的神情,然后问我是在那个学院里打工。因为每个系的学生只能在每个系的学院下打工,心理系学生只能在心理系,在这里似乎重要的不是这是否是一个糊口的工作,而是在某个学院得到了肯定。打工的前提不是做事利落,而是对那个学院的内容感兴趣。所以虽然第一周让我几乎花费了四天时间在这个上面,好几个周末都不好安排其他事情,还是觉得很满足。
我想所有人打第一份工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感觉吧。
我一定要记住这最初的感觉,就是:我做事,所以我会得到收入。而不是我如果不做事,我就没有钱。如果起初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工作的理由从前者变成了后者,就会变成一种麻木和烦躁。如果得到钱变成必须,对钱的需求变成一种依赖,那么工作就会很痛苦了,就会觉得自己在做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是必须如此,自己不能逃开。用时间作为钱的衡量标准也有好的地方,如果雇佣主不只想着靠高密度的工作来减少成本。我们为我们花费的时间得到报酬,而不是因为那个结果。在其中,我努力但是没有得到结果,思考的过程,犯错的过程,也在其中了,我做的非常好,想的非常周到,就会得到非常好的鼓励,那就是一种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鼓励。
只以时间作为报酬而不重视结果,并不一定会滋长惰性。惰性也未必要通过惩罚的方式来得到遏制。无论是工作还是养小孩,惩罚永远都不是最好的途径,永远有其他的路摆在面前。如果所有人都对于踏实,精致,安稳的生活有所需求的话,无论是雇主还是打工的人,相信就会出现一种良性循环。所有人都想把事情做好,而他们也会因为事情做好而得到鼓励,两方面都把事情按照让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去做。而不是要在最小的单位时间里得到钱。
在想,或许现阶段国内工作环境的浮躁是一种恐惧。主宰雇主心情的是一种叫机会主义的恐惧。可能一部分是社会环境影响,也因为现在做雇主的人所出生的年代,我如果现在得不到钱,我以后也会得不到了,所以我一定要最少的时间最大程度的回收成本,东西做的糙点没关系,只要循环快。所有的链条都这样被带动起来以后,其中的谁想要停下来就不行了,因为他们的机会和合作就会被另一间公司轻易的抢走。因为他们带着这种恐惧和压力,就会把它向下传递,他们会告诉自己的下属,1。你如果不做随时有人来顶替;2。如果你能帮我挣到那么多的钱,我就会给你好多好多的钱。一种正常秩序的工作方式被打破了,所有的雇员都带着恐惧工作,担心自己犯错或者休息就会丢掉工作,而原本犯错和休息本该是计算在工作范围内的;另外,一种投机心理也被点燃了,所有人都想方设法地用取巧的方式得到钱,一方面这是雇主鼓励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工作环境让所有人都感到头痛,大家都想在最快的时间内离开。所有的人都想休息,却为此没命的工作,得不到休息。。当今大部分雇主的头脑里,对于雇员的想法还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每个人不是作为完整的人被接受,而是一个需要付出工资来养活的,给自己赚钱的,一放假就会干扰自己赚钱的东西。不知道他们的头脑里,什么时候才会运行高级一点的程序。或许,在人与人之间给和受,上和下的关系一确定,这样的心情已然不能更替。……ps,貌似我开始打工正好开始学丢在后面的工作心理学,很合适。
还是话说回来,今天工作很开心。我要记住这最初的感觉。所有人都会受环境的影响,但自己该怎么想只由他自己决定。
前一篇:早上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后一篇:最近真的做了好多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