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 |
看了红猫,而且还是献给我们的。不敢说“不懂”,可是毕竟不明白。
我们没有博客,写也只能写些真实的琐事。
我要写,第一篇就是写给女儿的:“你的爸爸妈妈”。
写什么呢,就写你出生前的事。
爸妈都是知青,农村插队之后分配工作去了同一间工厂,同一个车间:先在同一个班组,后来是相邻的班组,都负点小责,班组长之类。
1976年是大灾之年,7月唐山地震,死了几十万人。9-10月四川松藩多次地震,离爸妈工作的地方不远,接收到的震感强烈。第一次地震时,是在清晨,天刚刚亮,爸住的男单身楼有四层。跑地震的时候,十分壮观。当你听到声音的时候,已经是一片轰鸣,比工厂里所有的机器一起开动的声音还惊心动魄,无数在楼道和楼梯上奔跑的脚步声汇成一个声音,可以埋没一切人的声音。你无论喊救命还是叫大家不要跑,都没有人能听见。楼梯上人推着人,任何一个小小的障碍都会使人流中倒下一片,但即使有人倒下,人流还在继续的流动,向楼房的出口泻出。那天,爸的隔壁住的一个习惯裸睡的工人,碰巧也是妈的师父,一丝不挂跑了出去,到了楼外才发现没穿衣服。
工厂领导立即组织“抗震救灾”(当年让老百姓做事需要口号)。大家都搬出去睡在露天,用双层床在操场上围起很大一片空地,拿用来遮盖飞机的塑料布盖上去,做屋顶和四面墙,一个车间的单身职工就都睡在这样的一大间密不透气的临时房子里,当时叫“抗震棚”。
随着公开的和私底下对唐山地震惨况的报道和传播,人群中的恐慌在增加。不久在白天上班的时候,四川那边又震了一次。
爸妈上班的厂房是一个很大的厂房,有三个车间的人在里面上班,一个车间有300人。按照唐山地震事后的观察,这样的厂房地震的时候塌的是最厉害的,死人最多的地方。那天早上上班后不久,地震来了,震感不算强烈。第一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本能地以最快的速度从最近的出口奔出,而最近的出口,其实是窗户,因为长条形的厂房,大门开在南北两侧,而大多数工人在厂房的中部工作。
喧闹的厂房突然静了下来。爸走出来,看见妈,走过去,和妈聊了几句,忘了当时说的话。又过了3-4分钟,车间主任跑过来,说你们怎么还不离开厂房,爸妈就被车间主任带走了。
这能说明了什么呢。按照现在,这一定会被诠释为爱情的力量,因为爱,所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实际不是。爸想做自己的解释。
爸妈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跑,除了觉得并不十分危险外,爸妈性格中有一点相似的是,他们骨子里有一种骄傲。这种东西,通常自己都不知道有,可是仔细想想,有,内心深处的,尽管当时的宣传教育把人塑造成一种人。可是,两个骄傲的人在一起过日子,并非易事,于是遇到磕磕碰碰时,至少其中一个人要收起骄傲。
相比之下,妈把她的骄傲坚持下来了;她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有时单纯的象小孩子,也保留下来了。爸只是时常想象小孩子一样生活,于是作出小孩子的举动,但那只是娱乐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内心的东西。爸比妈要世故多了。
和女儿比,爸是不够感性的人。那年代,不提倡个人情感,有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那年代是淡化亲情、爱情的年代。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使爸妈这代人失去了相当多的感情细胞,奶奶那一辈也是。这也是爸妈和女儿现在差距之大的原因。爸也知道感情是好东西,能感动的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场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呢。
从这个意义上,爸想下辈子做女人。再感觉一次。
本来想跟贴,又不知道是否合适,就改发信了。
我们没有博客,写也只能写些真实的琐事。
我要写,第一篇就是写给女儿的:“你的爸爸妈妈”。
写什么呢,就写你出生前的事。
爸妈都是知青,农村插队之后分配工作去了同一间工厂,同一个车间:先在同一个班组,后来是相邻的班组,都负点小责,班组长之类。
1976年是大灾之年,7月唐山地震,死了几十万人。9-10月四川松藩多次地震,离爸妈工作的地方不远,接收到的震感强烈。第一次地震时,是在清晨,天刚刚亮,爸住的男单身楼有四层。跑地震的时候,十分壮观。当你听到声音的时候,已经是一片轰鸣,比工厂里所有的机器一起开动的声音还惊心动魄,无数在楼道和楼梯上奔跑的脚步声汇成一个声音,可以埋没一切人的声音。你无论喊救命还是叫大家不要跑,都没有人能听见。楼梯上人推着人,任何一个小小的障碍都会使人流中倒下一片,但即使有人倒下,人流还在继续的流动,向楼房的出口泻出。那天,爸的隔壁住的一个习惯裸睡的工人,碰巧也是妈的师父,一丝不挂跑了出去,到了楼外才发现没穿衣服。
工厂领导立即组织“抗震救灾”(当年让老百姓做事需要口号)。大家都搬出去睡在露天,用双层床在操场上围起很大一片空地,拿用来遮盖飞机的塑料布盖上去,做屋顶和四面墙,一个车间的单身职工就都睡在这样的一大间密不透气的临时房子里,当时叫“抗震棚”。
随着公开的和私底下对唐山地震惨况的报道和传播,人群中的恐慌在增加。不久在白天上班的时候,四川那边又震了一次。
爸妈上班的厂房是一个很大的厂房,有三个车间的人在里面上班,一个车间有300人。按照唐山地震事后的观察,这样的厂房地震的时候塌的是最厉害的,死人最多的地方。那天早上上班后不久,地震来了,震感不算强烈。第一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本能地以最快的速度从最近的出口奔出,而最近的出口,其实是窗户,因为长条形的厂房,大门开在南北两侧,而大多数工人在厂房的中部工作。
喧闹的厂房突然静了下来。爸走出来,看见妈,走过去,和妈聊了几句,忘了当时说的话。又过了3-4分钟,车间主任跑过来,说你们怎么还不离开厂房,爸妈就被车间主任带走了。
这能说明了什么呢。按照现在,这一定会被诠释为爱情的力量,因为爱,所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实际不是。爸想做自己的解释。
爸妈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跑,除了觉得并不十分危险外,爸妈性格中有一点相似的是,他们骨子里有一种骄傲。这种东西,通常自己都不知道有,可是仔细想想,有,内心深处的,尽管当时的宣传教育把人塑造成一种人。可是,两个骄傲的人在一起过日子,并非易事,于是遇到磕磕碰碰时,至少其中一个人要收起骄傲。
相比之下,妈把她的骄傲坚持下来了;她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有时单纯的象小孩子,也保留下来了。爸只是时常想象小孩子一样生活,于是作出小孩子的举动,但那只是娱乐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内心的东西。爸比妈要世故多了。
和女儿比,爸是不够感性的人。那年代,不提倡个人情感,有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那年代是淡化亲情、爱情的年代。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使爸妈这代人失去了相当多的感情细胞,奶奶那一辈也是。这也是爸妈和女儿现在差距之大的原因。爸也知道感情是好东西,能感动的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场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呢。
从这个意义上,爸想下辈子做女人。再感觉一次。
本来想跟贴,又不知道是否合适,就改发信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