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习临床心理学时的杂感

(2008-03-12 04:05:14)
标签:

杂谈

分类: fachliches

2007.9

1

有心理疾病的人是强者,具有行动能力的人.他们通常能把不可控的事实转移到一个局限的范围里去解决,比如饮食障碍的人通过节食来加强对自己的控制以及通过暴食来舒缓精神的压力,或者是药物依赖的人通过服用药物来增强自己的创造力,或者是心身疾病的人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身体,或者分裂样人格症通过改变自己以应付给自己造成严重创伤的世界,尽管这种努力是不现实的,他们强悍的执行力和失衡的理智不成正比。我想一切的一切源于失衡和不满足,所有的疾病都是对缺乏的一种满足,因此疾病的维持只是一种依赖,用异常的方式维持满足的依赖。一个人若是真的满足了,是不难依赖的。使自己不为人所控的方式就是去了解究竟什么东西在控制自己,于是自发地在头脑里建立一种体系,一种称为世界观的东西,可到头来,这种了解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控制,于是就出现像广场恐惧和强迫洗手的人,为了不使自己遭受某种痛苦,从而滑落到另外一种痛苦中去。

 

然而源生家庭是一切生命的必经之地,所有的人都会在这个过程里获得或多或少的创伤,印迹。一切缺陷会迸发最耀眼的光线,也是下一次失衡的起点。注意力障碍的人无法完成持久的注意力,多动,控制力不足,是因为婴儿时期的生活刺激不足,对过度抑制大脑状态的一种补偿,这样的人可以想见,逻辑归纳能力很差,但却通常有着这样那样的创造力,任何系统不稳定都会造成错误和意外,而错误和意外才是创作萌发的地方。但因为系统不稳定容易控制力不足,情绪不稳定,这样的人在成年期容易患有抑郁症,某种依赖(瘾, Sucht),或者由于担心对自己控制不足的恐惧。为什么药物依赖多与创造性的行业相关,或许所有具有创造型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系统不稳定(状态不稳定),必须通过某一种方式来弥补这种失衡,还因为,通常对于这样的人创作是一种强烈的需要,前面提到,一个人如果真正感到满足是不难依赖的,依赖只产生于那些,因为不满足、所以必须通过创造某种奇迹来达到满足的人。甚至,任何想要通过寻找最困难的事情去做,以致长期以来没有进入正轨的人,他们的心底或多或少都对自己和人生持根本的怀疑,不相信持久的人生,也不相信幸福在前面,当然,也许最初的错误仅仅在于,他们在童年里没有获得足够的爱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或许正是这样的人定义着何谓幸福——温暖幸福有条不紊只有在失衡痛苦离奇曲折中才获得意义,就像是齿轮带着水,把水抛离中心。一切生命的进程,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力与力相较量,在无数种失衡的线段的撕扯下,才能渐渐地意识到,慢慢地摸索到自己的平衡之道。

 

2

看人格障碍。和其他疾病不同,他们是以正常人为标准所定义的异常。

 

Cluster A的人(偏执型,分裂型,分裂样人格障碍)好像可以画成一条竖的线段旁的一个点。

正常人 |  A,他们在成长人之外。因为过度的疑心病或者古怪的幻想,说话方式以及荒原狼式的疏离标示着他们与常态的人群在结构上的差异,他们只是不同,他们毫无感情地自成体系。

Cluster B(反社会型,边缘型,自恋型,表演型),可以画成一个点在一个线段之上。

  B

----------   

正常人

 

我的理解,在这类人的世界观里,他们把自己的位置假象成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甚至情绪起伏过于强烈的边缘型人格也是这样,因为他们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情绪来使自己可以不受这个世界的控制甚至摆脱世界对自己的影响,而表演型人格各种人格障碍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边缘型和表演型或者自恋型。

 

而Cluster C(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中的这三种人,是一条线段下的一个点。

正常人

----------   

C

 

要么因为害怕而回避一切关系和困难的人物而回避万事万物,要么因为害怕做决定而一再要求别人给自己建议,要么是不断地要求自己按照严苛的方式履行职责,并把这种规矩凌驾到一切事物之上。和ClusterB的人相反,他们把世界顶在自己的脑袋上,认为自己是被世界严重地压在底下的人,要么回避,要么交出自主权,要么抹杀自己的自由意志。和ClusterC一样,ClusterB的人也对世界有强烈的恐惧,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在假想中践踏他人的方式存在,在反社会人践踏社会规则,表演型的人自我为中心并神经大条地无视他人存在,自恋型的人只是以开发他人作为目的建立的友谊以及边缘型的人格通过不断地变换情绪来践踏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以换得安全,他们爱自己,却正如一个骄傲的人内心燃起的声音不是自信而是强烈的自卑一样,他们实在爱自己爱的不太足够,也不完整。

 

然而这种分类很有趣,人格障碍标示着异常的人,但不仅仅是异常的人,他们也同样定义了正常的人以及人为何种东西。人若只阅览那些美好的常态的为人接受的,就像从地表来判断植物的生长,就会被美丽错落的世界所迷惑,失去了方向,忘记了植物是有根的,它们都只是垂直的在地面生长,就像是没有受伤就不知道是哪块肌肉在起作用一样。弗洛伊德只是填充了人们认为不变,刻板,不予讨论的一切,比如性。因此人们被激怒了,这其中不仅有愤怒,更多是不屑。人所知觉到的稳固的自己是站在与环境的相对位置上的,环境如果不变,自己也不变,就失去了参照点。参照点是自己的人格最为稳固(像Cluster A的人以及自恋型人格障碍),但一旦他对现实,对环境和未来有所渴望,这样的世界观就会受到重创。人们不能原谅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因为无法理解他的出发点,是因为人有把事物知觉成连续的、始终不变得倾向,这样的世界才是可爱和可以接近的。所以不能理解,当弗洛伊德看到一个人,作为个体即鲜活又特殊,而他所具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渴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只是因为这种渴望被切断了,就会变成一种特殊的模样。那无数无数的现象只有发展一个完整的,关于人的体系,才能被理解,所以才提出了无意识和人格三结构理论以及早期经验,我想这是弗对人的同一性的一次努力,也是弗对人的重新认识。也许可以这样说,有精神疾病的人,才能呈现完整的人格;一个正常人,不过是海面的平复期,没有涨潮落潮的那一个瞬间而已,问题只是被搁置,忽略了,或者因为与现实达成了某种妥协,他的渴望只是暂时的,甚至是假想地获得了满足,只有某一次遇到危机的时候,一切问题和不平衡才会浮出水面,而这些,或许就是家庭治疗所要探讨的题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雨了。。
后一篇:开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