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摄

(2007-09-17 14:09:24)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Reflektion
昨天才认真地摸了一回机器,以前对于DV的态度特别不尊敬,基本上不碰,如果碰一下也只是按照别人的要求,把要记录的生活事实就像在小纸片上记电话一样粗糙地框进去,基本上都用来框我家小狐狸,因为我最爱她,对她百看不厌。
 
这次听个汪推荐为了省电把眼睛对在摄像机口的感觉实在是很有帮助,视阈窄了,探索的空间和纵深却无限地放大了。
 
拍摄的感觉很舒服,好像可以活在里面。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感觉特别像呼吸。
 
呼吸可以根据情绪忽快忽慢,可以深吸一口气,可以很平稳的,在两次呼吸之间切换。一下一下的,就像是海浪拍击沙滩和绝壁。
 
又像音乐。陡然间我感到长镜头只是雕虫小技。我不是太懂音乐术语的,我估摸或许长镜头就像是音乐里的solo一样。长镜头所能表现的起伏的变化远远不如镜头与镜头衔接处的强烈和深刻。我相信,一个好的长镜头绝不是因为长,或者镜头之间所能遍及的地域,画面和人的关系丰富富于变化,——这种划分和比较完全是技术上的——完全只是由于,它所传达的气氛,情绪与它在影片中的位置恰如其分,它成功地过渡了前后两片情绪。
 
每一种情绪充盈在一个镜头里,它可以是下一次的起点。然而又可以不这样,下一次可以从上一次的任何位置攀升或下降,甚至不和前一种有任何联系,它突兀地跳起来。内容却并不一定非要严格地卡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情绪(或者是故事)的结尾和起点甚至可以在镜头之中,这种错落或许因为环境的不同传达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如果不是技术上的需要,我会强烈地反对剪辑这个概念。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给我的感觉,它的意义绝不是把两件东西补辍在一起。它可以是同一件事情,因为情绪的需要分三次呈现。就像是涨潮的时候海浪被渐渐逼向岸边,一次力气用尽了,再来一次,力道被渐渐地削弱了,或者绵绵不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