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治疗课上讲弗洛伊德的理论

(2007-04-27 05:08:23)
分类: fachliches
上大课。老师是一个老帅哥,语调过于平和以至于让人觉得有些无趣,但是文化宽容的人,他讲心理疗法的时候会提到宗教的作用,我们做演讲的时候他会特别体恤地说,你们能站在这里就很不容易了。阶梯教室,一教室的人,我坐在最前面。
 
然后开始讲,本我自我它我,解释得都很简单明白。旁边坐着的裕加,日本女孩很认真地记。又讲到力比多。当他说人活着的动力来自性的驱力(sexuelity)时,眼睛不住地打量教室中的人,好像很没把握和和自信。讲到后来,他就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听到性驱力,利比多。这时候教室里已经有很多人走神了。到后来讲到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马上有人问,我们更想知道用于现在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治疗方法也是使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老师说。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也和当年的改变不大。这时候教室里的人就很不耐烦了。
 
————
我后来想,或许在中国研究生上课时,也会有同样的不耐烦,会觉得,弗洛伊德老头还有什么用?可我仍觉得,或许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东西。
 
当时我的惊讶,主要是因为,我要做这门课讨论课的演讲,已经读过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觉得这种方法很实用而且理论也很扎实。另外,心理分析治疗和行为治疗是德国唯一承认的两种治疗方法(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在我心目中以为德国人认可弗洛伊德是科学的。
 
但恰恰相反。我当时感到,在他们心目中,这是一个过时的理论,不仅如此,它还是不科学的,愚蠢的,野蛮的。这些学生们真得很讨厌(平时的感受也是如此,比如作演讲的时候)在涉及科学领域里添加过多情感,幻想的成分。我想,对于我们来说,那些理论不过是外国人的理论,我们和它保持距离,是接近还是抛弃。但对于他们不是的,而正是因为他们受过非常正规的教育,因为他们的确能把一个道理讲得非常深刻和明白,他们中学时期就受过很多逻辑和结构思维的训练,以至于他们每一个人拿出来,思维理性的或许可以等于一个中国的学者,我觉得中国人思索还是更多的基于现实和经验的。(我感到他们的思维是三维的,而国内的思考方式主要是二维的,这个问题另一个朋友也有同感,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说明白)正是因为他们能把道理阐释的非常明晰,因此他们对科学的印象反而是刻板的。在我们的视野里,科学是舶来品,所以有很多漏洞,我们中学的教育也并不让人信服,以至于我们觉得社会科学都不太可靠。有些课,除了照搬书上的话,不知道用哪种方式来答题,因为那种内在的联系是断裂的。
 
正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是一步一步地推正过来的,所以他们对于科学的信服要比我们深刻,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论真的让人厌恶。所以我不禁佩服起这个人来,因为他研究的心理分析疗法还在沿用,人们无奈地沿用,因为有效,现在心理分析的一个分支,治疗边缘性人格(情绪多变)还很立竿见影。而他的理论是不可证明的。想一想,在这个国家,这样的社会,这是多么大胆的事情!人们都是沿着科学的边缘,用前人的方法,踩得实实的向前迈步。只有弗洛伊德迈出一大步,在一片科学无法触及的边缘建立起理论来了,还这么的耸人听闻。在这种背景下,可以想到他所挑起的轩然大波有多么的可怕。而他最终用自己事实和无穷的精力把敌人们一个一个击溃了。很多问题,仍然得用他的理论来解释。
 
很多道理都是从野蛮来的,随着社会“进步”,这种野蛮的痕迹被踏平了,以至于难以被辨认过来了,弗洛伊德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ps,尽管大体上还是一致的。但因为他们的生活太规范太舒适了,我认为很多事物在他们而言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欧洲彼此都太相像了,包括美国,没有一个真正的参照点告诉他们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对我们来说,弗洛伊德的释梦,荣格的原型是有趣的理论,对于他们而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非洲人的生活方式,也像前两种理论一样的有趣而模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天下雨
后一篇:我的文学梦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