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票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益处有三

(2007-06-13 11:56:00)
标签:

股市

交易结算资金

第三方存管

分类: 经济金融

昨天早晨,报纸刊载敝人股票开户证券公司——南京证券与交通银行合作开始实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银行存管即第三方存管。对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敝人一直认为很有意义要鼎立支持,因此下午就去开户营业部把第三方存管协议给签了。

 

实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银行存管意义重大,敝人认为从更高度、深层次上看从制度保障金融健康运行。下面昨天签订的《南京证券——交通银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银行存管协议书》部分文本内容来阐述第三方存管三大意义。

 

在阐述三大意义之前,解释三个“帐户”概念:客户证券资金台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帐户、客户银行结算帐户。

 

客户证券资金台帐是指投资者(股民)在证券公司开设的专门用于证券交易用途的帐户,与其在银行开立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帐户一一对应。证券公司通过该帐户对投资者的证券买卖交易进行前端控制,进行清算交收和计付利息等。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帐户是指银行为投资者开立的,管理投资者用于证券买卖用途的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专户。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帐户记载投资者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变动明细,为投资者提供查询服务以及对帐服务,并与投资者的银行结算帐户和证券资金台帐建立银证转帐对应关系。

 

客户银行结算帐户指投资者在银行开立的,用于银行资金往来结算的存款帐户。投资者存入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应先将资金存入该帐户;投资者取出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只能回到该帐户,投资者证券交易结算资金银行存管后,证券公司不再办理投资者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取服务。

 

在上述三个帐户中,第一和第三大多人都很清楚。银行结算帐户是平常用的银行卡、存折,客户证券资金台帐是股民平常所说的“资金帐户”——炒股用的。

 

现在加了个“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帐户”,其实质是让证券公司只代理投资者证券交易事务,其原先代管的投资者资金存管交由银行来管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帐户”是衔接证券公司和银行的桥梁。因此在以往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甲乙双方之间增加了丙方——银行,因而又简称为“第三方存管”。

 

实施“第三方存管”的益处在于:

 

一、从制度层面规避了证券公司违规操作的风险,避免了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保障了投资者资金安全。

 

《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必须全额存入指定的商业银行,单独立户管理。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法律的规定很严格,但在中国股市发展过程,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现象是有的。譬如,面对当前如火如荼的行情,难不准那家综合类证券公司利令智昏、利欲熏心?!

 

因此,实施“第三方存管”是从操作层面上避免了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堵住了漏洞,在客观上也保护利令智昏而碰高压线的一些证券界的精英们。

 

二、有利于加强金融监控,加大反洗钱力度。

 

众所周知,股市是洗“黑钱”、“白钱”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当前股市有着较大规模行情时。假设一笔来历不明的钱以现金的方式流入股市,而后又以现金方式流出股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给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

 

实施“第三方存管”后,证券公司不再办理投资者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取服务,所有的资金流动由银行来掌控。反洗钱是银行的法定义务,银行对帐户发生一定数额以上变动实施严密监控的,这样有利于掌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将反洗钱切实落实于行动。

 

三、方便了投资者存取资金,避免大额携带现金的风险。

 

投资者对股市资金转进转出不便大都是有体会的。首先,证券公司营业部数量有限,而且证券交易是指定营业部的,因此现场存取资金是要耗费时间。再者,即使有了“银证通”——银行与证券帐户相互转帐的服务,也很不方便。“银证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常常要在股市交易时间内才能转帐。在目前流动量如此之大情况下,占线、堵线就见怪不怪了。

 

实施“第三方存管”后,投资者存取“用于炒股的钱”就会方便得多。跟其他银行卡是同等待遇了。

 

 

相关文章: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光是提醒“买者自负”是不够的

         投资者是否适合买卖股票的测验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吸烟有害健康”

 

 

推荐文章:和尚照

         百日经

          中国版的“It’s unfair”

         天王未能盖地虎

         新浪博客的一大缺憾

 

 

休闲文章:整人方式的创新——“穿大鞋”

         营销理论也可以讲得这么出彩!

         日本的和服及姓氏的来源考证

           日本的由来

 

 

请进五勤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