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上风景】去往肯尼亚山的路上

(2011-12-24 13:17:47)
标签:

非洲

肯尼亚山

赤道

文化

分类: 随笔

【纸上风景】去往肯尼亚山的路上

去往肯尼亚山的路上  

何小竹

 

在纳库鲁湖看了火烈鸟,我们离开纳库鲁镇,驱车从另一条公路,即通往肯尼亚山的公路,回返内罗毕。就在这条路上,大约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开车的赵老师说,我们经过了赤道线。

听说刚刚经过了赤道线,车上的人一阵惊呼,连睡觉的人也清醒过来,叫着要看看赤道什么样子?于是,赵老师刹住车,挂上倒档,退回到赤道线上。

其实,所谓赤道的样子,跟我们一路见过的非洲景色一样,并无特别之处。所不同的是,在赤道线的位置上,竖了两块木牌,其中一块牌子上画了一幅非洲地图,地图中间,即赤道的位置上,标注了一个零度(纬度为0)的符号,后面写了一行字:EQUATOR。这就是说,我们只要站在牌子下,就可以将我们的两只脚,一只踩在北半球上,一只踩在南半球上。也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让人兴奋。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了“非洲很热,因为那里有一条赤道”这样的认知。而赤道是什么呢?就是地球鼓出来的离太阳最近的地带。这样的地带,自然是酷热无比了。但此次到非洲,才知道非洲的不少地方,其实是很凉爽的。非洲没有春、夏、秋、冬,只有雨季和旱季。为了照顾我们这些习惯了“四季”思维的人,当地陪同我们的人只好解释说,非洲的雨季相当于我们的夏天,旱季相当于我们的冬天。8月份,正是非洲的旱季,也就是它的“冬天”。我们在非洲的几个国家的几个城市,如坦桑尼亚的阿鲁沙,赞比亚的卢萨卡,肯尼亚的内罗毕和纳库鲁,白天都要穿毛衣,晚上都要盖棉被。就算是最“热”的达累斯萨拉姆,早晚也要在T恤外面加上一件外套。而此时,我们从电视新闻上得知,四川和重庆的气温高达四十多度。那么,是否雨季的时候,就真的是“夏天”呢?也不是。雨季的时候,卢萨卡,内罗毕,阿鲁沙,纳库鲁,这些地方依然是凉爽的。尤其内罗毕,对于习惯了“四季”思维的人来说,只能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了。达累斯萨拉姆的雨季要热一些,房间里需要开冷气。但据在那里生活了多年的中资公司的员工说,那种热的程度,也大不如我们的成都和重庆。当然,不是非洲所有的地方都不热,比如北非,西非,那里的一些地方(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撒哈拉沙漠)就很热。我们此次去的地方,算是东非(赞比亚偏向中南非一点),地处东非高原,几个城市,除达累斯萨拉姆邻近海边,海拔较低而外,阿鲁沙、卢萨卡、内罗毕海拔都在一千多公尺之上,这就解释了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同时,也纠正了“是赤道就一定炎热”的固有概念。

确实,当我们在赤道线上停留的时候,虽然阳光灿烂,但拂面而来的空气依然是凉爽的。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当我们在赤道线上拍照、逗留的时候,一个非洲老头从一间板房里走出来跟我们搭讪,要我们往赤道牌下的一只铁筒子里扔钱,据说是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类似于在庙里烧香的那种效果。我们感谢了他的好意,但没有扔钱。

那天,在离开赤道线之后,我坐在车上,握着手机写了一首诗:

 

人们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

将它称之为赤道

现在我就踩在这根线上

不是在地图上,而是

在有泥土和青草的地面上

在非洲,在肯尼亚

在从纳库鲁去往肯尼亚山的路上

我们下了车,站在

标明是赤道的地方

照了相

我还激动地给某人发了短信

(出国前我开通了手机的国际漫游)

我说,我刚刚经过了赤道线

在去往肯尼亚山的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